呼兰河传
第一章讲述的是大泥坑子,它对于呼兰河城的人们来说,是有着特殊意义的,因为它可以淹死一些牲畜,比如鸭子呀,猪呀什么的,淹死了就,卖的便宜了,人们也就买得起了;而时间久了,也就有了感情,所以也就不去填掉它,任其成为呼兰河城的一道风景了。
呼兰河城里的人们对于死的讨论在书中体现得很突出,他们扎彩铺出售的纸宅子,啥都有,让穷人看来竟觉得“活着还没有死了好”;还有卖豆腐的,生意做得好,从城南卖到城北;东北的城镇,雪、冷、冻,总是逃不开的,全书就以此略显悲凉的情调开章。
第二章讲述的是呼兰河城的风俗:跳大神啊、放河灯啊、野台子戏啊、娘娘庙大会啊......跳大神是为了治病,哪家里的人有了病治不好就请大神来跳,这是真的迷信,传说中的巫医,幸好我没见过;放河灯是为了让鬼超生,类似于盂兰盆节(鬼节),但是它是在河边放灯,让鬼顶着灯超度,而非回去家中寻找活着的故人,这跟鬼节又有些许的不同;野台子戏就是我家乡一年一次的搭台唱戏嘛,比如祈雨啊、庆祝收成好啊什么的,就唱一台子戏,呼兰河城的人们通常借此契机来认亲(比如母亲来和出了嫁的女儿们好不容易地聚聚)或者寻找中意之人;娘娘庙大会则是拜娘娘的,就是逛庙会嘛。还有跳秧歌,作者未细讲。
第三章讲述了祖父跟“我”在后花园的生活,(这令我想起了我小时候跟我妈一起去后菜园的日子,我跟作者隔着时空居然有着相似的光阴。) 祖父带他的可爱小孙女去种菜、教孙女念诗、给孙女烧猪鸭吃,当然,还有祖母对她老是捅破纸窗户不满而用针扎她的手指,以及祖母的病重等些许不好的回忆夹杂其中,全章以祖父带她吃鸭子、她吵着偏要掉井里的鸭子结束。
第四章讲述呼兰河城到了夏天,作者家(她的祖父是房东)有一个房子的屋顶上长了很多蘑菇,那家人就煮来吃;养猪的家里有几个爱拉琴的闲散杂人,就常聚在一起拉胡琴唱秦腔;一家的老太太终年生病,常常跳大神,两个孙媳妇争相孝敬老太太,妯娌之间有些小摩擦;作者的祖父还在每天给她讲诗....日子就这样流逝着。
到了第五章,本书开始逐渐迎来高潮情节:团圆媳妇的惨死。老胡家迎来了个团圆媳妇,因为她刚来老胡家见人不害羞,长得又高大,爱笑,所以刚开始要给她下个马威,她的婆婆就打她,她咬她,婆婆就更不高兴了;她说要回家,婆婆气的绑起她来,用烙铁烫她的脚底......手段极其残忍,直到团圆姑娘被迫害得生了病,老胡家不请医生,硬是说姑娘身上附了鬼,请大神来跳,大神竟要她出马(把人放进装满烧开水的大缸里泡三次,这扮演大神的人真是不一般的狠毒,为了能被多请几次,竟视人命如芥末)。老胡家神仙请了好几次,各种偏方开了好几次,被人愚蠢地诈了五十吊钱;团圆媳妇最终也逃不过“出马”的命运,被滚烫的开水浇了三次;烧纸人替身的方法也终是无果;老胡家还扬言要休了她......终于,在一个半夜,团圆媳妇凄凉的死掉了。这之后没多久,老胡家的大孙子媳妇跟着别人跑了;二孙子媳妇因为治团圆媳妇花掉了5000多吊钱而伤心得哭瞎了一只眼睛;大孙子媳妇的岳母因为自己的媳妇跟人跑了,羞愧得半疯掉了。老胡家就此衰落、无人记得了。
第六章讲有二伯,有二伯是一个标榜自己老实身正的人物,他喜欢跟自己和别人聊天,说日俄战争期间他怎么守家,讲述他“勇敢的经历”。他手脚不太干净,会偷铜壶拿去卖,和老厨子是老熟人,有着深刻的羁绊。但是他没有子女,被说到自己死后无人上坟就无比伤心。
第七章讲冯歪嘴子,这是一个打梆子做粘糕的磨倌,他做的粘糕非常好吃,沿街推车卖的时候,远近的人都来买,也包括作者一家。冯常常塞给作者一块粘糕,算是拉拢房东家的孙女吧哈哈~命运的转机发生在他成家了,对象是曾人人夸的王大姑娘,人人都以为她会嫁给穿绸戴缎的富贵人家,一听她嫁给了冯歪嘴子,就风口一转,全骂起她坏来了。但是冯歪嘴子全不理会,王大姑娘作者着墨稍少,没有写她怎么对待众人。生了两个孩子之后,王大姑娘不幸地难产死了,冯歪嘴子肩负起养育两个孩子的众人,别人看他是绝望,他自己则不觉得,他觉得有孩子在,就是希望。
尾声写道多年后,祖父死了,有二伯死了,后花园荒废了,小主人逃荒去了。全书到这里也就完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