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初,政策突然由“穷光荣”到“让一部分先富起来”。原来的“公社”改成“乡”了。乡里打造“万元户”,就是说,全年全家收入过“万元”。如果实在达不到“万元户”水平,“五千元户”也算是“先富起来的”。
那时候,我家就是“万元户”。(我参加工作的第一年,总收入396元。当年的“万元户”确实是很牛逼的了。)
1979年,我考上师范,那时的高考录取率大概是6%。父老乡亲兴奋无比,因为我吃了皇粮,可以腾出9分地来分给其他人。
于是,对高考,最感人的评价是: 如果没有高考,底层百姓的孩子永远无法与“贵族子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30年后,请看下图: 全国75%的人都站在了“同一起跑线”,长三角、珠三角等教育发达地区的“同一起跑线”上已经站着了99%的考生。
当年的“万元户”,如果到今天还真是年收入万元,就成了“低保户”。
那么,你还用昨天的阳光看今天的高考的价值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