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先要认清自己,对自己要诚实,放下伪装,不装,不计较别人的评价,才能开始看清自己。
很多人问题首先就出在无法看清自己,对自己不诚实,不愿意承认自己作为人性中具有物性的那一面,而真实情况下却又被物性控制而不能自已,也不愿意承认,结果活在纠结中。
承认人性、承认人性本质里存在的天然利己惯性,承认自己的认知只能接近客观但不代表客观,才能开始认知这个世界,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认知突围都是伪突围,其实还在自己搭建的架子里,看不到真实的世界,就是空中楼阁,即使上面建筑巍巍高筑,但底下基础是歪的、是虚拟的,那就随时会人设崩塌。
有人说,如此直白理解人性本质中的利己主义,格局狭隘,嗤之以鼻孔,不屑与之论道。但是借用一句描述知识的话“所有不能指导和改变行动的知识都不是真正的知识,是伪知识”,那么可不可以说,“所有不能本质上改变自己行动和他人关系的格局都不是真正的格局,是伪格局”。由于对本质理解的片面和断章取义,脱离人性的格局适用范围很小,适用阶段很短,经不起几次考验,不信你试试,江湖有句话说得恶心但很真实“不要考验人性”。
当然,我不是说人就应该没有格局,我认同的格局,是建立在“以人为本”之上的格局,比如,利他主义其实就是一种有格局的利己主义,用更长周期的互利循环来看待当下的利他行为,也是一种真实的格局,甚至这一种观点可以和唯物主义扯上关系以作为背书。这一点此书作者在描述“关系”一章中已做说明,建立在深刻本质认知基础上的格局,才具有实操性,如此赤裸裸的解读,虽然难免让部分人觉得有些不堪,但真实远比皇帝新衣来得实在,用最真实勇敢的认知输出最切实际的良知,是我认同的真格局。
2、知识是一个人看待和改变世界的原始基准,掌握什么知识,其实代表你能多大程度上改变自己的命运。
祖上传下来的煌煌家业,或者三代贫农的清寒身世,你是无法改变,和你的能力无关,这是先天命运,所以我不排斥机遇论和血统论。先天命运你无法左右(除非你能选择投胎),但你可以改变后天命运,手段和工具就是知识。无论是阶级固化前还是固化后,这都是普通民众改变后天命运的相对公平的途径。
但是,不同种类的知识,改变命运的能力和左右不同,注意,这里所说的知识不是用文凭高低、学校是否211和985来分类的。我把知识分为两类,一种是爆发力型的知识,一种是长跑型的知识。顾名思义,爆发力型知识短期内发挥很明显作用,即时改变命运和处境,但爆发力的短板是后劲不足,所以你还需要长跑型知识,因为人生是一场持续发力的马拉松。
爆发力型知识,我认为典型代表是在校教育的知识。学到东西基本毕业后就用不上了,学习素质可以持续使用,但那不是在校教育的普遍输出(因人差异实在太大了,不信大家对比一下毕业十年后的同学们,说明和学校关系不大),在校教育最大输出结果其实就是学历。老师们,原谅我这么赤裸裸,从客观事实来看,在第一次就业时最管用的其实还是学历。你看各大企事业单位、外企的人力部、HR在挑选毕业生时第一个维度就是按照毕业院校选人。它是从业时的敲门砖,是普通民众获得一次参与更高层社会分工的最公平和有用的通行证。愤青们也别抱怨唯文凭论,如果你是老总和HR,你有多少时间愿意给一个毕业生去证明能力和学历不是一回事。通过文凭选人,确实是一个耗时相对少、差错概率低的选择方法,这是事实。所以,同学们,不要抱怨学习苦,不要把愤青和文青们所说的文凭罪恶论奉为自由理想,更好的在校教育背景,是寒门子弟相对公平的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虽然确实也有人用小学生学历指挥一群大学生的,但大叔我告诉你,第一,这是小概率事件,99%的低学历人群其实在还是在低端岗位上谋生,第二,随着社会进化和长期稳定带来的阶层分化,低学历人群逆袭的机率已经大幅度降低。一个是高概率路径,一个是低概率路径,稍微懂点数学你就知道怎么选。非要说人生一次必须跟着感觉走,那前提是你有足够心理准备去应对大概率失败事件的后果。我佩服那些一直这么执着且无怨无悔按理想活的人,而最可怜但也最可恨的是那些一开始喊理想真要到险恶环伺的时候又尿裤子的人。不要忘记诗和远方,但也不要拒绝眼前的苟且。
有爆发力,还得有耐力。唯学历论最大的病根在于以为学历就是一切,学历就是终结点,拿文凭之后不是就是万事大吉,还有一些知识是文凭和学历里没有的。这些知识很可能老师不会教,不是老师自私,因为这种知识无法量化考评,且受众程度差异太大且没有标准化教程,不适合学校这种如此“功利型”的教育机构操盘。所以,只能靠学校以外、学历以外的地方学习。
这种知识本身能够让我们更好地学习其他知识、改变学习方法、改变对知识的理解角度,以及如何用知识改变自我的知识。这类可以作为承载各类学科信息知识的底层知识,如同建筑的底层框架,为上层搭建更科学、更迅速自我迭代升级的知识,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架构,是一个人更好学习和应用知识的定海神针。由于这种知识能够更长久地作用于我们的一生,影响本质核心的思维和眼界,所以我把这种知识定义为长跑型知识。
有些人领会这些知识比较早,终生受用,在持续学习进化中成为高手;有些人并没有真正领会这些底层知识,依靠天赋和勤奋在应试教育中暂位领先,一旦脱离应试环境后就会止步不前,所以会看到有一类人毕业名校但后劲不足;还有一些人领会较晚,前期学业成就有限,但有一天开悟后能够持续自我进化,弥足前期积累不足,后来居上者也有不少。
学习知识,还要时刻保持空杯心态和虚怀若谷,否则在新知识迭代的时候无法适应和接纳。学习知识,需要独立思考和深度思考,独立思考可以避免人云亦云,避免盲目崇拜和迷信一种未经过自我实践和验证的知识,因为我们会接触到一些所谓“知识”可能不过是一些片面经验,如果简单吸纳如同未经咀嚼而囫囵吞入的食物一样,并未成为自己身上的养分,同时,独立思考为前提就会促使自己深度思考,独立思考其实就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原则,在此基础上你只能通过深入思考来获得对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的尽可能接近,从而又巩固了自己独立思考的信念,随着独立思考和深度思考的良性循环,一个人逐步实现了自我进化和升级。
由此可见,知识改变后天命运,不同的知识效用差别巨大,掌握底层知识可以为学习搭建科学基础并持续进步,最后,活到老学到老,这个不是老生常谈的虚文,绝对是一个实利实效的生意经,最好的投资之一,就是多多学习知识。
《认知突围》读感输出之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