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思考都摘自我的日记,或者我每天与别人来往的信件中,希望能捕捉一些灵光一闪,毕竟,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希望能给你一些帮助。
在开始之前说点题外话,我在生活思考系列中尝试了很多种排版方式,最终还是感觉这样平铺直叙更让我舒服一些。 所以还是回到了这种最开始的方式。
爱情是永恒的,但爱人不是
今天看比尔盖茨离婚的事件,有一个纪录片来介绍比尔盖茨《走进比尔:解码比尔·盖茨》。
我很喜欢其中的一句话,盖茨的妻子如此说:“当你遇到一个想要改变世界的人,一个永不放弃的人,很难不被感动。但你也不禁会疑惑,他是不是陷得太深了?”
也喜欢盖茨的一个习惯:比尔在90年代起每年会过一次思考周,他会前往一所满是书的屋子里然后独自待上一周,阅读任何能让他更好理解未来的资料,花时间提炼并写下来,最终会以他想要的方式去引领世界。
另外对于一个话题,他不会只读一本书,他读得很快,每小时能读150页,而且是真正读懂了。
至于最终比尔为什么离婚,这个纪录片最后给了一句话,我很喜欢:所谓天才,往往是拥有天赋,并敏锐地把握住时代浪潮,进而改变世界的少数人。他们的创造力,能给一个时代带来进步与革新。但与他们一起共事、共同生活,却往往是一场灾难。
比尔在个人生活上一塌糊涂。
乔布斯在个人生活上也是一塌糊涂。
然而当比尔离婚之后,美国社交媒体上,甚至有网友已经做起了春秋大梦:用什么办法,可以嫁给盖茨/娶到梅琳达?
说到底,爱情是永恒的,但爱人不是。
这不免让我们深思,当我们踌躇满志的时候,我们也可以想想,还有另一条路,就是不必让自己百分之百的时间都在自己的志向上,说不上谁对谁错,有这样的人,也就会有那样的人,其中评判自在人心。
罗振宇与许知远对谈
罗振宇——罗胖,是我很喜欢的一个人,是2016年《罗辑思维》自媒体频道的创办人,每一期节目会去讲一本书,后来成立了《得到》公司,专门做精品知识付费,也是我很喜欢的公司,三月常让大家听的《硅谷来信》,就出自得到App。
许知远,知识分子,开有一家书店,保有知识分子的执着和传统,对现代的很多事物持批评态度。
这两个人我都很喜欢,这个世界上需要有不断适应,不断往前开拓的人,也需要有人停留,不断批评当下的人,也没什么对或不对。
在他们的交流中,有一些话我觉得很有意思,想分享与你。
-
创业是一个非常成瘾的事情,一旦创业,将很难再回去工作,那个成瘾是你无法想象的。所以有的公司不招创业过的人,因为他知道留不住你,你只是受了挫折,在这里遮风挡雨几年而已。
-
如何看待互联网上对自己的质疑?
起初当然心里是不高兴的,但是后来想通了,因为被世人唾骂的原因就是四个字——德不配位。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得到》那么大一个公司,拿到了钱和名利,但是对社会的贡献实际上是很小的。
- 很多的坏人本质就是能力低下,其实就是笨,因为他不知道怎么做一个好人。
关于对生活的思考,我知道两种人,第一种就是罗振宇,许知远这样的人,第二种就是沈逸,波士顿圆脸这样的人。
在我了解这两边人的时候,我会觉得罗胖思考世界的方式是我能接受的,也是我能达到的。
但是往往我打开波士顿圆脸的视频时,听他铛铛铛铛滔滔不绝的讲,我会感觉同样是对生活的思考,这种方式我却完全没有感觉,如果你让我讲,我会毫无思路,不过我倒能听懂视频的内容。
罗翔和罗永浩对谈
这两个人对大多数人而言,应该要比上面两个人更熟悉一些吧?就不用我过多介绍了。
罗永浩和罗振宇两个人也很相熟,他们有一场八个小时的访谈,很有意思。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大众对这两个人的俗称有所区别——罗永浩是老罗,罗振宇是罗胖。
老罗:任何一个相对优秀的群体里面都是笨蛋居多。
这话真狂,是老罗的感觉,如果你不了解他的话,可以看看他的发布会——特别有意思。
俞敏洪对罗永浩的评价:“是的,狂妄不好,但好过自卑。”
罗振宇,罗永浩,黄磊,都是我很喜欢的人,“很喜欢”不是“喜欢”,也不是“比较喜欢”,是“很喜欢”!
他们的精神和文化,在某种程度上点亮了我,影响了我,尽管罗胖和老罗的风评不是很好,有很多人黑他们,但是我仍坚信我看到的是没问题的——兴许有一天,我也会被那样诋毁。
我在他们身上学习到了一些东西。 罗振宇对于世界的理解和我有一些重叠,我在学习上的价值观的雏形就脱胎于他,影响深远。
罗永浩身上的那种理想化,那种狂妄的气质,需要注意的是,”狂妄“在很多时候是一个贬义词,但是如果你了解这个人的话,你会发现这个词和他融合的很好,毫无违和感。
用这个词来描述他,我感觉是一个中性词,无好无坏,只是一种特点而已,我想,在我内心的深处,也有这样一个狂妄的角落,只是老罗展现出来了,我还没那么“狂妄”,没有展现出来而已。
而黄磊带给我的是时间的沉淀过后,一个中年人的智慧,虽然他身处娱乐圈——很多的时候这个圈子是浮躁的,不太能有机会看到他智慧的一面,但是从他《向往的生活》节目中,还是得到了一些不小的收获。
我虽然最近几个月去看了很多关于政治新闻的视频,但是本质上来讲,我还是凑个热闹,或者说,我本身其实并不感冒——我完全看不懂,我更喜欢的还是这种访谈的,读书类的节目。
最后,分享一句罗翔老师的话与你:读书是对抗人生虚无的一个重要手段。
诱惑大魔王
最近lol出了一个喜闻乐见的模式——无限火力。 从24号这个模式开放,我就一直很期待,每天都想玩一下这个游戏,特别是此时我的电脑上就有这个游戏——那可真是时时都在告诉我——“来打开我吧,就玩一会儿”。
我只需要点开“Wegame”,然后连账号都不用输入,直接点击登陆按钮,再小手一动就可以启动游戏,经过20s的等待,我就可以进入到一场精彩纷呈的虚拟战斗中。
多么便捷啊!
但是我没有,我也很想通过游戏视频来望梅止渴,但我也从来没有在工位上看游戏视频的习惯,每天只能在晚上的时候,回到床上,小小的“浅酌”一下,还不能“酌”多了,那会让我第二天的精神很差,哦!天呐,“熬夜”简直就是一个深渊,那是另一个魔鬼!
我是一半,你也是一半,独木不成舟
在我带人的生涯中,我能带好十人的团队,但是我却没带好二十人的团队,我一直不知道为什么,或许有他们的原因,但是也一定会有我自己的原因,我面对他们,没有那种感觉,没有那种面对十个人的自信。
今年,我也准备带人,带的很少,本来想带五个左右,后来就带了两个,再后来又加了很多人,不过最终又因为一些事情解散了——还是我没考虑周到。
我在和家豪,雅晴,若彤搭档的时候,我会发现他们会聊一些双十一啦,当下的热点啦什么的,能够把大家的吸引力拉过来——我就不会这样做,说起来,我这人可能比较无趣。
我意识到,我欠缺在了哪里,我缺少这种能力,或者说,我就不是这样的人,不过我需要一个这样的搭档。
我就适合对一个群体讲一些不那么有趣的内容,尽量全面的服务,我就喜欢五六个人席地而坐,大家坦诚相待,我是一个对做事和成长很有积极性的人。
所以我常常不是在做事情,就是在做事情的路上,不过好像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这样的相处方式——有的人就会告诉我事情太多了,很有压力——那好吧,咱们根本不是一类人。
我就在想,之后再面对大班的时候,我需要有一个人能够调整一群人的气氛,最好还是一个女性——女性有天然的亲和力。
但是光有调整宏观气氛的人也不行,因为我观察他们开会的时候,有的人并不被这种以调节气氛为目的的闲聊所吸引,我本身也是这样,我很理性,我知道我当下需要做什么,不管你的故事讲得好或者不好,我并不在意。
我根本不想听那些没有意义的闲聊,我需要你的话有针对性,有意义,有张力,因为我是这样的人,所以我开会的时候,信息量和节奏会比较快——我会尽量让我的每一句话都有意义。
这就是不同性格的魅力吧,吸引的都只是一部分人。
恍惚间,也不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查了下日历,就快冬至了,不知不觉就到了深秋。
祝秋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