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章,欢迎阅读,抄袭洗稿必究)
文|诸神的恩宠
1927年的一天,鲁迅在案头写下一段话。
“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这段话,后来被收录进了《而已集》。
2013年,周星驰拍了一部电影。电影中,妖魔横行,人类苦不堪言,后来玄奘降服了妖魔,带领它们前往西天求取真经。
周星驰用这部电影告诉我们:人类的悲欢可以相通。前提是,我们吃过他人吃过的苦,受过他人受过的罪。
这部电影,是《西游降魔篇》。从玄奘的经历里,能看到千千万万人的心灵成长史。
一、 没有同理心,不可能理解生命的意义
电影一开头,鱼妖经常吃人,渔民们人心惶惶。
假道长兴师动众地做了一场法事,随后,一具鱼尸浮上水面,众人欢呼雀跃。就在这时,玄奘突然冒出来,一本正经地告诫众人:鱼妖并没有死,危险仍然存在。
玄奘的话,犯了众怒。从人群中走出一位大嫂,指着玄奘问:“你有没有死过老公?”玄奘握住她的手,表情复杂地说:“大嫂,我没有老公的。”大嫂像没听见,继续问:“你有没有死过老公?”玄奘无奈地答道:“大嫂,你相信我,我真的没有老公。”
这段对话,一来一去,看似搞笑,其实大有深意。
玄奘是男子,不可能有老公。大嫂不是盲人,当然知道这一点。那她为什么还要这么问?其实,她的潜台词是:我老公都被鱼妖吃了,你竟然还说那条鱼(已被道长打死)是无辜的。你良心何在!?
玄奘连说两遍“我没有老公”。他只是从字面上回答了问题,却根本没听懂大嫂的言外之意。
大嫂说得很明白,玄奘却听不懂。此时的他,处于耳盲阶段。
在这里,玄奘对大嫂有同情心,却没有同理心。
同情心和同理心,虽一字之差,含义却相去甚远。同情心是指,看到别人的痛苦,引发自己的恻隐之心,暗含着居高临下的意味。同理心是指,能认真倾听对方的话,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对他人的痛苦感同身受。有同理心的人,会把自己和他人放在同一位置,不会居高临下。
此时,玄奘涉世未深,他学佛只学到了皮毛,还没能领悟到精髓。因此,面对大嫂的丧夫之痛,他无法感同身受。
玄奘一心想斩妖除魔,为民除害。他却不知道,世间最大的魔,只存在于人心。玄奘自己就有心魔。那心魔,是他不肯面对“自己是凡人,是凡人,就有七情六欲”的事实。
二、真正的成长,在于身心合一
小女孩被鱼妖吃掉后,玄奘非常内疚。
随后,他陷入了强烈的自我怀疑中,他边哭边问师父:“我什么都不会,你是不是找错人了?”师父告诉他:“绝对没有找错人,你只是差了一点点。”
师父说的“一点点”,是指心口不一。
玄奘的心口不一,是潜意识的,他自己并不知道。比如,师父拿起鹅腿大快朵颐时,他明明想吃,嘴上却说:“师父,我们是出家人,你这样做不对。”
再比如,段小姐让他帮忙按住肩膀的穴位时,他想帮忙,又怕破戒,于是只好一边按穴位,一边扭过脸去。结果呢,等他再扭过脸时,两行鼻血喷涌而出,满满的喜感。
这正应了那句话:嘴上说不要,身体却很诚实。
那一刻,玄奘爱上了段小姐。段小姐也被玄奘的一身正气深深吸引,爱上了玄奘。她闭起双眼,向玄奘索吻。这一幕来得太突然,把玄奘吓得不轻。最后,他做了爱情的逃兵,连爬带滚地跑掉了。
玄奘三番五次强调说:“男女之间是小爱,跟我一点关系都没有。我是要为世间的大爱去修行的。” 这种执着心,让他变成了睁眼瞎。
在莲花洞,段小姐求爱失败,伤心离去。望着段小姐的背影,猴妖说:“段小姐的身材真是棒!”玄奘问:“你怎么知道的?” 猴妖答:“我用眼睛看到的。”玄奘又问:“我怎么没看到?” 猴妖答:“因为你的眼睛瞎了。”
真相明明在眼前,却始终看不到真相。此时的玄奘,不仅耳盲,还眼盲。
真正的成长,是身心合一。师父几次说玄奘“差一点点”,说的就是他心口不一。
玄奘一直活得很拧巴。他一边以自己是驱魔人为荣,一边又在内心不断否定自己;他一边强调自己没有情欲,一边又对段小姐萌生爱意。欲火在他心中熊熊燃烧,越烧越旺。他反复强调自己没有情欲,不过是在压抑真实的自我。
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认识自我,是人一辈子的功课。真正的自我认同,是指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是谁,且深深爱着这样的自己。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人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通过不断抉择,逐渐认识自己,最终获得自我认同。自我认同的结果,就是身心合一。
一个心口不一的人,不可能真正的成长。比如,耳盲眼盲的玄奘。
三、爱,能疗愈世间一切伤痛
段小姐想找个如意郎君,结婚生子,过普通人的生活。而她的如意郎君,正是玄奘。
然而,段小姐的深情表白,换回的却是玄奘的一脸鄙夷。他甚至咬牙切齿地说:“神经病!”
玄奘爱不爱段小姐?当然爱!
一次,段小姐装死,玄奘将她抱在怀里,伤心痛哭。段小姐欣喜若狂地说:“你还不承认你爱我?”那一刻,玄奘的心魔悄悄隐退。他第一次默认了自己有情欲。
月圆之夜,段小姐在月光下白衣独舞,看得玄奘快要醉了。收服猪妖后,段小姐把无定飞环戴在了玄奘的无名指上。无定飞环入肉生根,玄奘竟举起大石头说:“我不要跟你共结连理,我摘不掉这指环,我就不要这指头!”
此时的玄奘,不仅耳盲眼盲,还心盲。他深爱着段小姐,却不敢承认。他觉得,一旦承认自己有情欲,就等于承认自己不配做驱魔人。而这,是他万万不能接受的。
哀莫大于心死。
段小姐离去前,捧出残破不全的《儿歌三百首》。书的封面上,印着一个大大的“愛”字。那是她用心拼成的。
走出莲花洞后,玄奘望见一轮明月,段小姐的身影重现眼前。瞬间,他黯然神伤。
电影结尾,段小姐死在猴妖的双掌之下,她的灵魂化作了漫天烟花。玄奘遥望着天空,泪流满面。此时,他才真正体会到大嫂丧夫时的锥心之痛,才真正理解了生命的意义。
也是从这一刻起,玄奘心中再无牵挂。面对猴妖,他就地打坐开始诵经。随后,佛祖现身,降服了猴妖。
这一幕,正是《心经》里所说的:“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此时的玄奘,已经从耳盲、眼盲、心盲之人,变成了真正有慈悲心的觉悟之人。
在他心里,众生之爱皆是爱,没有大小之分,也无男女之别。玄奘的彻悟,是段小姐拿命换来的。所以,他才会说:“有过痛苦,才知道众生的痛苦。有过执着,才能放下执着;有过牵挂,才能了无牵挂。”
此时,玄奘终于亲手补上了那“一点点”。也正因为如此,他才有了去西天取经的资格。
一个人,要受过多少苦,才能对他人的苦难感同身受?
一个人,要多勇敢,才能平静地接纳真实的自己?
一个人,要行过多少路,才能找到人生的方向?
电影里,玄奘给出了答案。
世界上本没有完人,追求完美的人多了,也就出现了各种心理疾病。每个人都是血肉之躯,都要经历生老病死,学会坦然面对真实的自己,坦然接纳真实的自己,坦然地拥抱真实的自己,才是真正的大智大勇之人。
鲁迅说,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写下这句话的同时,他也忠实地记录下了邻人的种种生存状态。这恰好证明了他对他人苦难感同身受。再说,如果没有悲天悯人的情怀,他又怎么可能写出《祝福》。
周星驰用一个看似荒诞的故事,讲了一个发人深省的事实:人类的情感是相通的。敢于面对真实的自己,才能成为真正的勇者。到那时,连佛祖都会帮你。
其实,鲁迅和周星驰是一类人。他们眼里,有众生。他们心中,有大爱。
(完)
作者介绍:诸神的恩宠,写作者,多平台签约作者。本文为原创文章,抄袭或洗稿必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