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二胎的家庭里,大的和小的玩得正嗨得时候,突然小的很凄厉的痛哭声传来,作为大人,你的反应是什么?
相信很多大人会着急地赶过去,一把抱住小的,厉声问大孩子:“怎么回事?不都玩得好好的吗?你又欺负妹妹/弟弟了吗?”这时候,大的在一旁立马辩解起来:“谁说的?才没有,明明是她自己不小心摔倒的,光我什么事,冤枉人,哼!”转身难过的跑了......
留在原地的大人,此时也并不觉得自己做错了,只是喃喃自语:“那也是你没照看好,谁让你是姐姐呢?”或者说:“这样子呀,那没事没事,这不是没看到嘛!哭啥哭啥,有啥好哭的,你就是个爱哭的孩子!”
亲爱的们,有没有很熟悉的感觉?这样的画面其实在很多家庭都会上演着,无论有意还是无意的。
也许不是大人不疼孩子,只是习惯性表达方式问题,却不知如此为之,会深深地伤害了大孩子幼小的心灵。每次看各种“超级育儿师”的案例时,内心都深深地为之心疼,好想抱抱被冤枉的那个孩子。
平时我家大丫头也会投诉奶奶的不是,被冤枉的委屈。昨晚,家里也刚好遇到类似的问题。
自从我和孩子们一起制定了暑假的家务财务奖励法后,她们眼里可有活了,一看到沙发有衣服要叠、阳台有花待浇、地板有脏东西得拖,都积极地一哄而上。
当时,两丫头在阳台忙着浇花,我和孩子奶奶在餐厅吃晚餐。突然,我们就听到二丫头传来一阵大哭的声音,婆婆一听着急了,惯性站起来准备过去,随口说到:“哎呀,又闹了又闹了。”我和她说:“妈妈,我来处理,先等一会儿。”
我没有急着过去,慢里斯条地继续用餐,耳朵竖着倾听那厢孩子的动静。只听见姐姐大喊一下:“妹妹,妹妹,没事儿吧?我扶你吧......妈妈,妈妈,快点过来,妹妹不小心摔倒了。”
这时候,我才放下碗筷站起来,婆婆也紧随其后。我按正常的步伐走过去,用轻松地语调而心疼地表情,抱起哭泣中的小丫头一起进来客厅沙发坐下。
然后轻声问她:“来,妈妈好好看哈,宝贝是哪里疼了,妈妈给你用魔力爪给你来好好驱疼下。”孩子边哭边说:“屁股,我的屁股好痛,不小心滑倒了一屁股坐到地板,呜呜.......”
大丫头一直跟在我身边,陪着妹妹不断安慰着,并和我描述事件发生的经过。因为浇花了,阳台被溢出来的水打湿了,刚好她们又喜欢赤脚走路,妹妹就这么华丽丽的摔倒了。这确实是个有隐患的经历。
过了一会儿,小妹妹情绪稳下来了,弄湿的衣裤也都更换好了。我边给她揉着边问孩子们:“宝贝们,万幸了呀。如果是后脑壳子摔着着地,可真的无法想象了对吧?大家觉得,这个事我们怎么做下次才可以避免呢?”大丫头说:“要穿拖鞋,不能赤脚,妈妈。下次我们一定不赤脚去浇花了。”
“非常好,宝贝,你说的对。这就是为什么大人经常强调让你们要穿拖鞋的原因,因为咱家地板也挺滑的,稍微有水渍就很容易打滑了。我相信你们明白了。”我摸了摸大丫头的脸蛋。
另一方面,姐姐刚才及时的给予妹妹帮助,并呼叫大人帮忙的行为,我进行了诚恳地夸奖。“姐姐,妈妈刚才看到你立马跑过去,小心翼翼扶着摔倒了的妹妹,满脸着急关心,我觉得特别欣慰。你是一个非常有爱心,很有责任感的姐姐。”
同时,对妹妹也进行了表扬,“我们的小果果也是很优秀,摔得这么疼,刚才妈妈帮换衣服的时候,还非常配合,你的坚强让妈妈感动。”
两丫头听了,都开心的笑了起来,偎依在我身边,然后彼此互相拥抱起来。不一会儿,两人又一起牵手准备吃饭,姐姐贴心的帮妹妹拿了一个软垫子放在椅子上,这个细节让我莫名感动了一下。
所谓孩子不合,一定责任在父母。你怎么引导,她就怎么发展,不是么?
在陪着孩子一起成长的时光里,我越来越感受到被赞美被肯定的魅力。每个人都渴望被赞美和肯定,要知道孩子的心其实是敏感和脆弱的,任何一句定性的话都会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造成影响。
当孩子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时,他们最需要的就是家长充满善意和鼓励的暗示。赞美一个孩子,永远比斥责他更能帮助其茁壮成长。因为,爱永远比恨更有力量。
很多大人总是害怕把孩子夸上天了,宁可批评不赞美。其实,赞美再好,可以任意使用,恣意挥洒么?肯定不是的,如果能以赞美为主,适当必要的中肯批评为辅,才能让孩子建立起积极的自我概念,又能提升抗挫折能力,敢于并善于对自己的过失承担责任。
少去坏标签化孩子,用放大镜尽力找出孩子的闪光点,时刻看到他们的努力和进步,用好标签去鼓励他们发扬优点。
相信所谓的“坏孩子”可能悄悄在变化成“好孩子”、“聪明的孩子”。大人的好标签,不知不觉改变了他们,使他真的成为标签上所描述的那种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