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初,终于下定决心,从企业出来,开始正式转型成为职业培训师。
虽然在企业任职期间,也经常对外授课,同行的企业,基本上我都去做过内训,而且学员和企业方反馈都很好,这也是我立志转型的其中一个因素。
但是刚转型成为职业培训师的时候,各种压力和焦虑接踵而至。
压力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
一是不稳定的收入。这次课程结束之后,不知道下次授课会在哪里,不知道下个月的收入从哪里来。
二是原以为培训师只需要开发课程和讲授课程就够了,可是真正出来之后,才发现培训师还得要具备学习项目运营思维。
三是市场对于培训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不管去什么企业授课,HR都会和你探讨,如何体现培训效果,如何验证培训效果,如何证明这次培训能解决问题。
适当的压力会激发人们突破自己的舒适区,跳出自己原有的思维框架,不知不觉步入拉伸区,在拉伸区去发现和挖掘那个更有能力的自己。
于是,我开始疯狂的参加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培训课程、工作坊、沙龙……
一方面是对培训行业的各种技术,充满着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另一方面,也是希望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延伸自己的思考维度,扩充自己在培训领域的知识储备。
短短2年的时间,我参加了差不多50多场不同课程的培训,基本上都是和培训技术、培训管理、教练技术、学习项目设计等等有关的课。
与此同时,我也发挥自己的行动力,快速学以致用,把每一次学到的东西都尝试应用到自己的培训课程中,去体验这些方法的应用效果。
这样频繁的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之后的快速转化,不仅提升了我的能力,而且给我带来了各种机遇。但是,我觉得依然没有完全解析出培训中那万古千秋不变的法则与规律。
在培训这一路上,相信做过培训师的朋友都或多或少的思考过这样的一些问题:
如何真正的了解培训需求?
如何选择适合的教学模式?
课程如何进行整体设计?
课程结构如何搭建和组织?
如何让学员在我的引导下自己得出结论?
……
尽管每一位培训师都有自己擅长且精湛的课程内容,但是每一次授课,你面向的学员对象和企业需求都是不一样的,你就像在一条陌生的高速路上开车一样。
这时候,你就需要一个导航系统,在这个导航系统的指引之下,更好更有效的选择路径,解决问题,抵达目标。
段烨老师的《建构主义7D精品课程开发》课,就是这样的一个系统化的导航系统。
2015年底,抱着升级认知的心态,我参加了段烨老师的《建构主义7D精品课程开发》。
这次课程,对我来说,是一场全新的洗礼,是一次灵魂的升华。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终于发现了影响课程演化方向的隐秘规律。
段烨老师说,培训已经从最初的“讲好一门课程”,到“开发一门课程”,再到“设计一个学习项目”。所以要将学习视为一个“项目”,进行系统化的设计。
什么是学习项目的设计呢?
学习项目的设计,是指对一个学习项目进行系统化的规划、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估等各个环节。包括教学思想的确立、学习需求的调研、学习目标的制定、学习结构的规划、学习材料的开发、学习活动的组织、学习流程的实施、教学模式的设计、学习效果的评价等各个方面。
而这些知识点,我们在《建构主义7D精品课程开发》这门课中,进行了系统化的学习和分阶段的演练。
第一次学习完这个课程之后,我顿时感觉脑洞大开,灵感迸发!从这个课程的学习中,我获得了一种解码的能力,能够迅速拆解我看到的任何一门课程,看到这门课程背后的本质逻辑。
回去之后,我迫不及待的把自己以往的课程,用段烨老师课程中讲到的方法,进行了重构和优化。
自此之后,无论是我做公开课也好,做企业内训也好,培训效果都有了显著的提升。
以前学员只会评价我的课程干货满满、实用性强、形式丰富。而当我用7D的方法对课程进行重构之后,学员不仅有以上评价,还会觉得,我的课程能够真正的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并让他们看到自己解决问题之后的变化和成果。
于是,2016年初,我又带着再接受一场“洗礼”的心态,去参加了《建构主义7D精品课程开发》的复训,这一次复训,不仅让我产生了“思维越狱”的醍醐灌顶感,而且,我还在此次课程学习之后,开发出了一门自己的原创版权课程——《化书成课》。
我是怎么想到开发《化书成课》这样一门课程的呢?
课程价值主要来源于培训师之间的差异性,有差异才会有价值。如果每个培训师都讲同样的内容,没有差异,那课程就不会有多大的价值。
而差异来源于什么?来源于培训师的经历,每个培训师都有不一样的经历,由于经历的不同,导致我们有不同的技能、经验、知识、思想,构成了我们相互之间的差异性。
所以,培训师讲课的内容其实主要来源于经历,我们要从经历中去挖掘出有价值的差异,来构成我们的课程内容。
所谓,经历带来差异,差异产生价值。
但是经历是需要机会的,并不是所有人都会拥有经历一些事情的机会,但是所有人都可以通过读书去感受作者的思维、去体验作者的经历、去获取一些自己所没有的经验。
所以我从小就喜欢读书,也很擅长读书,从中学时候开始,就经常跟身边的朋友分享书里面的精华内容。
然后,在成为职业培训师前后,我学习了各种各样的培训技术,随着自己课程开发能力的不断提升,再加上讲TTT(培训师培训)的课,频繁帮助一些企业的内训师开发课程,我就越来越擅长课程开发了。
这个时候,我就想到,可不可以把我擅长的课程开发技术和读书结合起来,变成“化书成课“的技术呢?
于是我很早就开始尝试着,化一些书为课程,比如说《关键对话》《游戏改变世界》《专注力》等等书籍,在很多不同的企业讲这些课,都获得了比较好的评价——参训学员反馈都很好,都觉得参加这样的分享,比他们自己看书效果更好,比自己看书更有针对性,比自己看书更有体验感。
因为化书成课的过程中,我们能把书的作者的思维模式和知识框架给拆解出来,结合自己的经验更好的分享给学员,学员不仅能学到书中的精华,还能通过我们的分享,从更多不同的维度来看待书中的内容,同时,课程中的一些案例设计和学习活动设计,也能让学员比自己看书更有利于学以致用。
在转型成为职业培训师之前,我是HR背景,是从HR转型成为职业培训师,按理说我的经验在HR方面很丰富,应该做专门针对HR的课程。
但市场上针对HR的课程已经是一片红海了,如果我在HR这个领域做课程的话,说实话,很难超越,因为比我有经验、有资历、有地位的人多很多。
但是我又一心想成为一个有品牌的培训师,所以必须要找到自己有差异、有竞争力的领域。于是我就想,可不可以把这个“化书成课“的技术教给更多的朋友,来帮助其他人也快速的开发出课程呢?
毕竟我有很多年化书成课的经验,我可以帮助更多的人开发出融合书中精华、个人经验和个人思想的独创课,再加上我学习了段烨老师的《建构主义7D精品课程开发》,武器库里面又多了很多装备,于是就信心满满的开发出了《化书成课》这门课。
我在开发这门课程时,也征询了段烨老师的意见。当时段烨老师很赞同我的想法,只是跟我确定了一点:“化书成课”的课程是不是完全从书中照搬内容?
我说:不是。当我们在化书成课的过程中,把书中的知识进行加工优化重构之后,最终形成的,是融合了我们的个人经验、个人思想和书中精华的一套全新的知识体系。
化书成课”的课程内容虽然出于书,但又不同于书。而是手中的书+自身经验+思维模式+创造力,四者整合之后,再进行重新“生产”与“组合”,才构造出的一门课程。
至此,段烨老师给了我肯定的回复,鼓励我好好开发这门课。
虽然这是一片全新的领域,但是经过3年时间的市场验证,这个课程目前已经在全国各地开了35期公开课,足迹遍布北京、上海、西安、宁夏、成都、重庆、厦门、云南……课程不仅能靠学员的口碑接连开班,而且还获得了很多大咖的认可和推荐。
所以当初我决定开发这个课程、进入这样一片蓝海市场是正确的决策。
《化书成课》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呢?
《化书成课》是一门课程开发和设计技术,能让你快速将书中的内容进行拆解、整合、重构、延伸、场景化设计,最终形成可被分享的、体系完整的课程。
“化书成课”的技术,可以帮助课程分享者重构书中内容、规划授课流程、搭建课程结构、转化书中内容、创新培训形式。
认知的形成很像是一个拼图游戏,化书成课的过程也像是一个拼图游戏,你对书中内容的认知、你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系统、你多年沉淀的经验,都是碎片,化书成课的过程就是把这些碎片拼在一起、让它们合并起来创造价值的过程。
“化书成课”的过程中,你会和这本书的作者,来一场深入骨髓的“对话”,在这场对话中,你们的观点会相互影响,你们的构思会相互叠加,最后转化而成的课程,会高于你们双方原有的结论,出乎意料而又自成体系。
之前参加过这门课程学习的学员,都能在课堂现场做出一门“化书成课”的微课程,然后在1个月之内,就能把这个微课程变成一门完整的课程。
为了让学员开发出自己“化书成课”的课程之后,有一个分享和展示的平台,我们建立了【化书成课研习社】平台。
学员通过在【化书成课研习社】分享,能够获得展示机会、收获专业反馈、验证课程价值、推广课程品牌、链接输出渠道。
现在学员分享已经开展了80期,输出课程已超过200门课,目前已经在北京、上海、西安、宁夏、重庆、云南等地建立了【化书成课研习社】分社,供各地学员分享自己“化书成课”的课程,持续提升课程开发力。
每个城市的【化书成课研习社】聚焦的领域都不一样。
有的城市注重学员个人品牌IP的打造,比如北京研习社和西安研习社;有的城市注重培养学员成为职业培训师,比如上海研习社、成都研习社和重庆研习社;有的城市针对爱读书的人以创新的方式“化”课,比如厦门研习社;有的城市则注重创业培训讲师的能力提升,比如宁夏研习社。
为了帮助学员成长,【化书成课研习社】各地分社也设计了阶梯式成长路径,一路陪伴学员成长。
各地研习社的社长们聚焦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通过课后支持及工作坊的形式帮助学员打磨课程,为学员提供输出平台,助力学员达成个人目标。
其实,这么一路走来,带着《化书成课》走到今天,我也是在按照段烨老师所讲的“开发精品版权课程五部曲”来做:
第一步:确定课题
确定一个课程的课题要至少考虑两个因素:第一,自身因素;第二,市场前景
第二步:专业开发
第三步:反复验证
反复验证包括将一门课程在多个领域进行试验,一个成熟的课程需要经过100次左右的检验,针对不同的人群进行反复验证,这样的课程才具有普适性。
第四步:固化成型
成熟的课程,包括教学指导图、教学指导书、导师手册、学员手册、课程简介、案例库、工具包等一系列课程包。
第五步:商业推广
开发精品课程和版权课程,是行业发展的方向,也是提高培训行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更是让培训真正推动企业发展和人才成长的重要方向。
希望更多的培训师朋友能够开发出自己的原创版权课,让这个课程在市场上成为能够解决某类问题的专业课,我们共同打造国内版权课程产业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