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怎一个憾字了得? ——《声声慢》教学小记

怎一个憾字了得? ——《声声慢》教学小记

作者: 中补语 | 来源:发表于2019-10-04 12:58 被阅读0次

       李清照的《声声慢》,可谓千古名词,尤其是开篇用十四个叠词,亘古未有,从形式到内容可谓高度契合,从外在到内心,情感愈加浓烈深沉,寻觅的过程,也是心痛的加强。看过一些评论,直接评价鉴赏的不多,文论大多也只是隔靴搔痒,个人还是觉得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讲得最为透彻“此十四字之妙:妙在叠字,一也;妙在有层次,二也;妙在曲尽思妇之情,三也。”另外:良人既已行矣,而心似有未信其即去者,用以“寻寻”。寻寻之未见也,而心似仍有未信其便去者,用又“觅觅”;觅者,寻而又细察之也。觅觅之终未有得,是良人真个去矣,闺闼之内,渐以“冷冷”;冷冷,外也,非内也。继而“清清”,清清,内也,非复外矣。又继之以“凄凄”,冷清渐蹙而凝于心。又继之以“惨惨”,凝于心而心不堪任。故终之以“戚戚”也,则肠痛心碎,伏枕而泣矣。似此步步写来,自疑而信,由浅入深,何等层次,几多细腻!……且也,此等心情,惟女儿能有之,此等笔墨,惟女儿能出之。可在课堂中引入他的这两段话,作为教学的难点突破材料,理解知识相当好。

       而课堂具体对意象的分析,比如酒、雁、黄花、雨、梧桐,自己的文化积累不够,感觉讲得相当肤浅,没有进入词的内在世界,形成一个整体,进入一个境界。本身的鉴赏水平不够,自己对词不入心,如何让学生入心,终究是隔了一层。兴发感动,以心解心,需要用生个生命的卷入。

       “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时空纵横,情愁--独居之寂寞,家愁--丧夫之哀,国愁--亡国之恨 ……叠词铺陈状难言之悲,情语景语抒忧愤之怀。

      毕竟教学是遗憾的艺术,怎一个憾字了得?仍需磨练,仍需学习,仍需用心感知。 点点滴滴,不到心头,韶华易逝,教学依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怎一个憾字了得? ——《声声慢》教学小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ytmy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