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欧洲杯结束了,我在伦敦,我的好朋友刚刚确诊了

欧洲杯结束了,我在伦敦,我的好朋友刚刚确诊了

作者: 那一座城 | 来源:发表于2021-07-15 00:18 被阅读0次
    图片

    历时接近1个月的欧洲杯落下大幕。

    意大利在令人窒息的决赛,通过残酷的点球大战4-3击败英格兰,以创纪录的17连胜(预赛10连胜,正赛7连胜)的战绩,时隔53年再度问鼎。

    伦敦的天空是蓝色的,德劳内杯从“罗马出发”,又被意大利人“带回罗马”。

    意大利主帅曼奇尼欧洲杯封神,他带领的这支平民球队在国际大赛34场不败, 把足球带回传统秩序。

    图片

    在家门口作战的英格兰同样让人尊重,他们开场3分钟进球收获梦幻开局,离55年再夺大赛冠军只差一步。

    当中场萨卡罚丢点球掩面哭泣的时候,英格兰人把最后的命运都交付在这个19岁的孩子身上。

    这场球,伦敦温布利大球场涌入超过6万球迷。即使疫情在英国依然肆虐,据最新报道大约有2500例确诊病例与欧洲杯有关,但这一切,并不妨碍英国人觉得“足球回家了”。

    作为那一座城特约记者,我在伦敦生活学习了2年,即将结束学业。

    我把这次欧洲杯作为自己的“毕业礼物”,第一次现场看欧洲杯,第一次为我的主队意大利加油呐喊……

    不曾想,就在欧洲杯即将结束之时,我在伦敦的好朋友新冠确诊了。

    作为密接,一切打乱了计划,意外不知道哪一天会到来。

    图片

    ****01******我,一个意大利球迷的疯狂**

    我也不知道自己内心是一种怎样的情绪。

    一方面,我为自己没有更多时间感叹伦敦这座城市的魅力而感到遗憾,另一方面,远方的家人在呼唤我,勾起游子思绪。

    我还是先从足球和欧洲杯说起吧。

    在朋友确诊之前,我曾和大家伙一同去过两次温布利球场观看欧洲杯,一场是意大利和奥地利的1/8决赛,一场是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半决赛。

    图片

    △ 我购买的半决赛意大利对阵西班牙的门票电子版,售价195欧元,折合人民币1700元左右

    从小到大,我都是一名忠实的意大利球迷,所以这两场比赛的结果都让我极尽疯狂。

    虽然现场数万名观众丝毫不把病毒当回事的举动,让人颇感担忧,但在足球的激情面前,这些在那一刻,并不是头等大事。

    平心而论,意大利在温布利球场的两场比赛都踢到了加时甚至点球,按照朋友的话说是“物超所值”,但作为一名死忠,我却不想再一次看到自己心爱的球队命悬一线。

    图片

    现场观看欧洲杯是怎样的体验?

    当你和数万名球迷一同呐喊,你所关注的早已不止是足球本身,而是进行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宣泄。

    在中立场地的意大利球迷尚且如此疯狂,本土作战的英格兰人就更是如此。

    三狮军团历史性进军欧洲杯决赛当天,疯狂的球迷将皮卡迪利大街包围,“足球回家”的歌声则是彻夜未停……

    图片

    ****02******现场看球,只要自己填写阴性证明就可以**

    也许,从对待疫情和足球的态度,是可以折射出伦敦无比“矛盾”的城市特质的。这座城市常年和纽约争霸城市之王的宝座,甚至连糟糕的防疫也要“一较高下”。

    按照英国的防疫规定,即便你确诊了新冠,没有达到重症的程度是绝不会有人来管你的,最多让你一个人静养,等着免疫系统打一场“自愈”之战。

    我确诊的朋友正是如此,由于是轻症,医院拒收,只能居家等到自愈。

    图片

    △ Boots领取的免费快速检测盒,一盒有7个,立刻就能测出结果

    我们这些“密切接触者”就更加不会有人搭理。我在Boots领取了免费快速检测盒,每天自捅喉咙,然后等待命运的判决。

    这种感觉,有点像验孕,虽然我是男的,但每天期待的就是一道杠(两道杠就是中招了)。

    真的把我逼疯了。

    出于公共安全考虑,我们在已经连续多日阴性的情况下,依旧放弃了前往温布利观看欧洲杯决赛的机会,但大部分英国人或许不会这么想。

    按照欧洲杯防疫规定,必须持有比赛前48小时内的阴性证明才能入场。

    不过这个证明,完全扯淡。

    因为,任何在英国的民众,都可以在指定地点领取自测包,自己捅了喉咙和鼻子后等待结果,然后自己在网站上填写的。

    哪怕你自我检测是阳性,也可以填写阴性——并且没有人管你。

    图片

    △ 英国的自测试剂盒,两条杆就意味着中招了

    这意味着比赛场地温布利,就像是一个大的病毒培养皿,你不知道在日增三万确诊病例的英国,有多少“阳性”球迷涌入其中,又会因为一场决赛滋生多少病例。

    毕竟,新冠在此时已经不是英国民众考虑的头等大事,他们的内心大概还有这样的独白:新冠肺炎?致死率还没有流感高,别XX影响我看‘足球回家’了!

    图片

    ****03******我对伦敦的第一印象**

    放在我初到英国时,目睹英国人如此“自杀式”的疯狂,我一定会感到不解并对这个世界充满深深的怀疑,但在伦敦居住近一年之后,我已经开始习惯并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

    我刚抵达伦敦时,疫情早已在欧洲蔓延,作为英国的首都,伦敦无疑是疫情的重灾区。不过在当时,前往异国他乡的忐忑远多于我惧怕疫情的情绪。

    图片

    △ 抵达伦敦时在飞机上拍的画面,手还有点“抖”

    图片

    △ 暮色下伦敦的车站

    在我的设想里,英国该是一个男人们穿着黑色大衣、女人们着装极其正式、大家都一板一眼甚至守旧的国度,但伦敦的第一印象,就将这一切都彻底击碎。

    从轮到我过关检查到我拖着两个行李箱进入地铁口,总共花费了我不到半个小时,海关人员甚至没有等我说完就读的是什么大学,就已经盖了章

    而后乘坐地铁的流程也和国内地铁如出一辙,如果不是设施老旧的“清朝老地铁”不断传出刺耳的声音,我丝毫感受不到这是在伦敦。

    图片

    △ 伦敦的公交“牡蛎卡”,相当于广州的“羊城通”

    而这,只是伦敦给我的第一面,在之后的日子里,这座城市不断触及我的各种感官,有时甚至撼动我的三观。

    ****04*******伦敦,让人可以轻易触碰生活***

    我所住的公寓在东伦敦的奥林匹克公园附近,周边就是铁路枢纽和商场,窗台遥望金融城,大概没有比这更符合我需求的房间了。

    图片

    △ 公寓窗台的风景

    伦敦这座城市,可以让一个人很轻易地去触碰生活,哪怕我之前从未来过英国,这里的一切都能让我在短暂的惊讶后迅速适应

    一些与设想有出入的地方是如此明显——

    按照政策规定,我原本应该隔离十天,然而朋友告诉我“不用在意”,该去超市去超市,该进饭店进饭店,所谓隔离,都是“洒洒水”……

    在国内,社会规矩告诉我们红灯停绿灯行,但来到伦敦后,我“学会”的第一件事,就是大步向前迈,红灯就是闯……

    图片

    △ 英国人开车极有素质,但过马路嘛……不谈也罢

    尚未到达英国时,被很多英伦文化的条条框框吓得十分谨慎,当你真正生活在这里,才发现只要你别做太出格的事情,麻烦从来不会来找你。

    总而言之,英国人确实很有礼貌,“Morning(早上好)”、“No worries(不要紧)”、“Have a nice day(祝你有美好一天)”是他们的口头禅,你甚至数不清他们一天到底要说多少句“Sorry(不好意思)”。

    另一方面,伦敦的环境又天生让人放飞自我——只要不因疫情封城,但凡周末去市区,你总能看到游行。比如有一次,我和朋友刚从国家美术馆出来,就看到一群非洲人高喊喇叭游行,网上一查才知道他们进行的是埃塞俄比亚反内战游行。

    <iframe class="video_iframe rich_pages" data-vidtype="2" data-mpvid="wxv_1953128890084753410" data-cover="http%3A%2F%2Fmmbiz.qpic.cn%2Fmmbiz_jpg%2F6NBOKMbLeqAhG3PFWofibxSXq4BerFpMGAZjq8zzXicrf3heiaYRyKMTStPXzgCvp7RaeEUeiboHf44KGndZfd16gw%2F0%3Fwx_fmt%3Djpeg" allowfullscreen="" frameborder="0" data-ratio="1.7777777777777777" data-w="1920" data-src="https://mp.weixin.qq.com/mp/readtemplate?t=pages/video_player_tmpl&auto=0&vid=wxv_1953128890084753410" width="661" height="384" data-vh="371.8125" data-vw="661" scrolling="no" marginwidth="0" marginheight="0" src="https://mp.weixin.qq.com/mp/videoplayer?video_h=371.8125&video_w=661&scene=&random_num=4232&article_title=%E6%AC%A7%E6%B4%B2%E6%9D%AF%E7%BB%93%E6%9D%9F%E4%BA%86%EF%BC%8C%E6%88%91%E5%9C%A8%E4%BC%A6%E6%95%A6%EF%BC%8C%E6%88%91%E7%9A%84%E5%A5%BD%E6%9C%8B%E5%8F%8B%E5%88%9A%E5%88%9A%E7%A1%AE%E8%AF%8A%E4%BA%86&source=4&vid=wxv_1953128890084753410&mid=2247593495&idx=1&__biz=MzUzNzE2NTc1NA==&nodetailbar=0&uin=&key=&pass_ticket=&version=&devicetype=&wxtoken=777&sessionid=svr_9800978e391&preview=0&is_in_pay_subscribe=0&nickname=%E9%82%A3%E4%B8%80%E5%BA%A7%E5%9F%8E&roundHeadImg=http://mmbiz.qpic.cn/mmbiz_png/6NBOKMbLeqCTCxYXC1uDsyATXjCt5WckUkKyibWMfSNib5ib7MoiawLXqRMQpJicCoBoW8PwiaLYbMx8ZEm51RpLfdqw/0?wx_fmt=png&enterid=1626279410&subscene="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display: block; width: 661px !important; height: 384px !important; overflow: hidden; top: 0px;"></iframe>

    △ 埃塞尔比亚反战游行视频

    “英国采取行动!”游行者这句话让我一头雾水。

    “埃塞尔比亚内战和英国有什么关系?”我问朋友。在英国待了几年的他答道:“他们只想让世界听到他们的声音。”

    恍然大悟。

    确实,没有哪个城市比伦敦更适合充当发声器。在阳光明媚的午后,你总能看到人群从摄政街涌向牛津街,从特拉法加广场奔赴唐人街。而这些游行,大多都是合法的。

    图片

    △ 特拉法加广场,纪念柱下是伦敦标志性的红色双层巴士

    有时候,我看着习惯这一切的防暴警察,心里甚至会想:他们是不是也想加入游行的人群?

    ****05*******理解城市的灵魂***

    当你习惯了国内的生活环境,总是会带着先入为主的观念来看待伦敦,而当你在伦敦生活久了,会慢慢辩证性地思考生活。

    图片

    △ 诺丁山风景一隅

    比如当我们在国内的时候,总逃不开“什么年龄干什么事”,“你该做XXX了”这样的话题。

    事实上,价值观时常有区别,但鲜有真正的对错之分,每个人都该有做自己的权利,与年龄和性别无关,只与自己有关。

    我曾不理解为何英国人如此反对政府的防疫举措,看到他们每逢闲暇带着家人在公园露营散步,我开始逐渐理解了

    图片

    △ 伦敦如今还保留着“骑警”传统

    我曾不理解为何伦敦作为世界级的大都市,高楼大厦却如此之少。后来才明白建房子从来就不是复杂的事情,学会尊重传统才不容易。

    我曾思考伦敦四处存在的涂鸦到底有何意义,这不是影响市容市貌吗?

    后来看着街道上的滑板少年、广场上的音乐家和分门别类的行为艺术者,我才顿悟——城市,是属于人的城市,举目之处,皆是个体的灵魂。

    这些灵魂,就是城市的灵魂。

    图片

    △ 并非只有梵高、莫奈才拥有艺术的灵魂,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有

    ****06*******抛开历史的仇恨,这里有文明和艺术的一切***

    作为一名曾经的城市规划师,我总在思考何为完美的城市。

    站在现代的角度看,伦敦很多地方的规划一团糟——弯曲狭窄的街道弯弯扭扭,市中心竟然要靠“调节费”治理拥堵,泰晤士河看起来也是浑浊不清……

    这样的城市,规划上似乎比不上很多欧洲大城市。

    图片

    但有一点不可否认的是,世界上鲜有城市,能够像伦敦一样将历史和现代结合得这般好。

    我是一名球迷,也是一个历史爱好者,仅此一点,就可以让我在伦敦流连忘返。

    很多人,只知伦敦有金融城,却不知道这片土地(City of London)拥有近2000年的历史。时至今日,还能在伦敦塔附近找到一段罗马时期的古城墙。

    图片

    △ 金融城附近,伦敦最古老的一段城墙

    早在罗马时期,伦敦就以“伦底纽姆(Londinium)”之名存在。

    罗马人在此修筑城墙,并且在城墙包围的地区逐步建立一个具规模的城市。

    后来,罗马人的离开一度让这座城市成为废墟,是盎格鲁-撒克逊人和维京人的到来让它重新繁荣,并渐渐依靠贸易发展,成为如今伦敦的雏形。

    图片

    △ 伦敦塔看金融城

    1066年,征服者威廉完成“诺曼征服”,在诺曼人的统治下,伦敦逐渐取代温切斯特成为英格兰首都,直至今日,始终见证者英国的盛衰起落。

    在中世纪相当长的时间里,伦敦城是商业中心,而威斯敏斯特和王权挂钩,如今议会取代了王权在威斯敏斯特的地位。

    发展到今天,这两处区域依旧有着自治市的待遇,成为伦敦如符号般的存在

    图片

    △ 威斯敏斯特区域的议会楼

    金融城就坐落在伦敦城内。

    遥望伦敦塔桥和伦敦塔,前方就是泰晤士河,圣保罗教堂坐落在不远之处,显现庄严与肃穆。

    我不是一名金融信徒,但当我想象着这片涌动金钱的热土曾见证千年历史的血雨腥风,内心不免还是充满对岁月长河的敬畏。

    图片

    △ 金融城的“天际线”

    贯彻着近两千年的历史,“底蕴”在伦敦四处都是。

    这里有人们耳熟能详的大本钟、伦敦塔桥、威斯敏斯特教堂。

    这里有囊括世界文物的大英博物馆。

    这里有维多利亚时期留下来的剧院、法庭、府邸。

    图片

    △ 从“狗岛”看第二CBD

    这里的公园都是几个世纪前由国王所建……

    抛开历史的仇恨,这里关于文明和艺术的一切,都让人感受到一种直击心灵的震颤。

    ****07*******一千个过客眼中,有一千个伦敦***

    所谓包容,不仅仅是简单的接受,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尊重;所谓生活,不是带着目的去打卡,而是在经历中思考更多。

    图片

    △ 夜色下的金融城

    一座城市总有千万种品质,唯有伦敦,我看不尽它、读不透它

    多年之后,依旧会回味它。

    我会想念那个初冬午后,在格林威治公园眺望第二CBD,满目风景尽入眼帘,原来这就是本初子午线跨越的地方。

    图片

    △ 圣诞临近,牛津街的彩灯

    我会想念那个黄昏,和三两好友坐在考文特花园的露天酒吧里,广场上是唱着歌的街头艺人,所有人都合着他的旋律舞动。

    我会想念泰晤士河边的那个阴天,没有人为坏天气懊恼,飞过天空的渡鸦和喝着咖啡行走的人群,仿佛在书写生活的模样。

    图片

    △ 伦敦唐人街,时不时有马车出没

    当然,我更会想念温布利见证历史的那一天,“Italia”的呐喊响起,足球在那一瞬间只有信仰的纯粹、极致的疯狂……

    你看,这是伦敦曾带给我的一切,临别之时,却不知如何描绘。

    因为疫情,我既见证过这座千年老城封锁期间的安静与肃穆,解禁之时,又体会到人们放飞自我的彻底疯狂。

    图片

    △ 在伦敦街头,你可以找到任何“同道中人”

    这就像城市的千人千面,它在你心中是怎样的模样,取决与你用怎样的心情去了解它。也许,正因了那句说烂了的梗吧——

    “一千个过客眼中,有一千个伦敦。”

    图片

    △ 格林威治公园远望伦敦天际线

    “如果你厌倦了伦敦,你就厌倦了生活。因为生活所能给你的一切,伦敦都有。”

    ——这是18世纪英国文学家萨穆埃尔·约翰逊的名言,也许只有到即将离开伦敦的时刻,才会深刻地明白这样一句话的含义。

    这座城市,我还没有离开,就已经开始想它。

    · END ·

    【作者】南看台,在伦敦学习的意大利球迷

    【版权说明】

    本文图片来自作者,版权过归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欧洲杯结束了,我在伦敦,我的好朋友刚刚确诊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ytpp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