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9.8上午10点到11:30,我听了胡剑云老师的的讲课,他曾在江西卫视的《金牌调解》担任嘉宾,是伦理学硕士,曾有十多年做家庭教育的节目经验。
其实今天直播的有两位老师,我在10:10才在惠州妇联讲师群里看到有直播通知。前面可能还有精彩内容没听到,只分享我学到的部分。胡老师的直播(含最后答疑环节)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
1、父母要真的懂得孩子,给予适合孩子的养育方法,因势利导,根据孩子的性格差异,采用对应的方法。
孩子分为脑区(知识)型、心区(情感)型、腹区(本能)型,
对于脑区型孩子,他的好奇心重、求知欲强,爱提问、爱独处,会狡辩,学习常常分神,我们要给仌新的、更大的计划,多请教他们,请他们传授知识和智慧;
对心区型孩子,重视情感,是小棉袄、玻璃心,爱嘘寒问暖,亲密关系上敏感,易受他人态度影响,这种孩子当感觉被爱护、被需要、被追星、被崇尚,就很有动力,愿意为所爱的人吃苦;
对于腹区(本能)型的孩子,怕复杂、怕客套,是享乐主义,爱运动和好笑、好玩的事,用直觉和理性做事,懒得想太多、哭太久,对他们要简单、真实、有趣、平等,要坚信他们总是正确的、有用的。
听到这,我一下明白了,孩子要顺势教育,用适合他的方式来沟通,给予他真正喜欢的、能接受的方式,才能真正激发他的动力和探索热情。
我儿子就属于脑区型的,他好奇心重,求知欲强,而且学习常分神,在他分神的时候,未必没有在听课,或未必没有在思考,但强迫他要正襟危坐,反而会破坏他的学习动力;对于女儿,为什么四五年级后她的学习动力下降了呢,就因为我担心她太黏着我,因为工作的原因,我也主观上想对她放手,希望她更独立,在情感上逼着她学会独立,她从我这里感受到的“爱减少了”,只有疏远和批评,让她感觉到自己不重要、不被爱,她的需求没得到满足,内驱力下降了,今后我要调整对待两个孩子的养育态度和方式,在差异中找到适合他们的养育方法。
2、胡老师课上还讲到,家庭要有:
家庭美学:家里温馨、有美感,家庭主妇不一定要蓬头垢面,可以穿得非常正式地下厨;厨房可以非常大,全家人在一起做饭,增进感情,这是家庭沟通的地方,家里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一起干活来沟通,小的可以打下手、实在帮不上忙的,至少可以在旁边给人打扇子!而不应该只有做妈妈的,整天灰头土脸地在厨房干活,凭什么厨房那么小,只容得下一个人在苦逼地做,其他人就在厅里葛优躺?
家庭仪式感:在特别的日子里,甚至老公辛苦回家时,送上一份精美的小点心,感恩对方的付出,在重要的节日里要全家一起度过,带着仪式,不要各做各的,随便地过日子。
家庭目标:有一致的分工和目标,每个人都能分担家人的喜忧
家庭外交:孩子的学习场所,一是在家里和父母一起,还有就是社会学习,好的父母,要经常带孩子外出见识世面,帮孩子了解、借外面的资源来培养自己,带着问题去学习,有关心大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怀;
家庭岗位:要有财商教育,孩子在家里要拿工资、没有的可以向父母借贷,父母也可以带着孩子去打工挣钱,学习怎么应用知识来挣钱,解决遇到的问题。
家庭会议:要全家坐在一起,给孩子向父母提出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的机会,表达的机会
这些内容,过去我也或多或少听过、践行着,但今天听胡老师一讲,原来我们没有财商教育,或我们在这方面的教育还不到位,虽然给孩子零钱,但对于是否要定义为“工资”,曾有过内心的纠结,最后就以零钱的方式,每月给孩子固定数额的花费,孩子帮家里干活,分工合作,是义务与责任,这并未纳入工资,更没有带孩子去打工的经历,教师节要到了,我要不要带着孩子去实践?批发一堆花来卖?连我自己都没有尝试过,何况孩子呢?我一点头绪都没有,想到就想退缩,这是我改变的地方。
3、孩子学习的场所:一是客厅、二是社会;不应该把孩子关在他自己的房间里,而是要在客厅里,全家一起学,准备一张大的桌子,在一起学习,父母养育孩子后,也要放弃过去不学习的模式,重新和孩子一起读书;未来的家庭教育更像是社会教育,可以到社会上,利用社区的资源,比如到图书馆中,那里有共同的学习氛围;胡老师的女儿就从小和一群小伙伴一起学,她可能本身并不一定很好学,但她是为了大家一起的关系,而愿意绑在一起学习。
4、有的孩子开学后学习缺乏动力,可以看下孩子还有什么需求没被满足,家长马上去满足,比如,想看场电影?吃一顿大餐?或者玩某个游戏?这样,带着孩子周末有空时去做,孩子的需求被满足了,就会开开心心地回到学校上学。
于是,中午女儿回家时,我特别有仪式感地给她一个拥抱,并亲吻她的脸,对于过去刻意对她的疏远,我希望能重新和她“腻歪”在一起;我还问她,马上要中秋节了,连着周末有三天假期,你想下,有什么特别想做,暑假还没做成的?她马上说,想画水彩画,想去游乐场,去水上乐园,想看电影《冰雪奇缘2、3》、动画片《五六七》,可这要开通爱奇异会员,还有,想全家四个人一起打扑克牌,这个愿望她想一年了,要实现比登天还难,晚上妈妈在听课、学习,爸爸不是在加班,就是看手机,哥哥要写作业,有时候哥哥陪她玩,只有两个人,二缺二或二缺一,放假她还想和哥哥下围棋.....可惜呀,都没时间做.....她非常开心地讲着,我的心都有点小钝痛,这么简单的愿望,我还以为她想让我给她打游戏呢,唉,看来我真的非常非常地疏忽了她,忘记她是多么敏感的孩子。于是中午就马上和她开心地玩扑克,这个心愿马上就实现,她特别开心。
5、为爸爸说两句,男士什么情况下愿意陪孩子一起?
第一、跟他的社交同步,把社会教育这部分交给他,比如,他要外出聚餐,提出带着孩子去,男人主要的责任,是向孩子解释这个社会,如果,在饭局上遇到有人抽烟、喝酒等,不是不可以,但要做好正面的解释工作;
第二、多肯定男人,如,带孩子出去他变得更大方一点了,男人需要被夸,他有虚荣心,需要多夸,夸他的能力多么强;
第三、看男人愿意做什么和能做什么,不说无效的话,不做无效的事;男人不是什么事都能做,有些做得了,有些确实做不了,在家庭里,不要对男人有太高的期待,给他他能做好的事。
家庭教育不仅在家庭,还在社会,我们要重新认识这一点,在孩子面前经常点评,你看,你爸爸今天做的事怎么怎么好,给他增面子。
男人是为孩子解释社会的,在家庭和伴侣相处时,说男人的好话,结婚时,女人叫新娘——男人离开娘,重新找一个娘,而男人叫新郎,对女人来说,男人自始自少年郞。
男人非常忌讳女人管控、对男性有评论、纠错——那个地方是他的娘,或是他姐姐的,而妻子的位置是在旁边,是伴侣,要有边界感,不要像长辈那样去交流,在男人那里的坐标点,女人应放置自己在哪里?不是新娘,是妻子——妻,是伴侣,子,我是个女孩——给男人有反思的机会,男女差别非常大,女人要理解男人。回忆一下,什么时候两个人最容易吵架,就是女人指责、批评男人,教育他要怎么怎么做的时候。
听到这里,我也如醍醐灌顶,原来自己平时确实是不愿意真正懂得老公的,当我有怨气的时候,会一通数落,有时会和孩子一起声讨他们的爸爸,明知道不对,却忍不住!对老公夸得少,贬损得多,还要求他做这做那的,没有让他放对自己的位置。虽然我希望老公多带孩子出去见识世面,但他总是不愿意,原来是我鼓励得太少了,真是可惜呀!今后我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6、传统优秀家庭文化中讲,“孝”,要提倡什么样的孝的家风?
回答:孝道,是婆媳关系、问题关系的来源,但胡老师认为孝要创新,当今的孝与过去有所不同:
第一、要追求大家庭的共题,有时年轻人、后辈觉得不公平,孝的起源,是长辈对家庭公正的维护,动机上要维护家庭共同的利益,你不一定要事事做到一碗水端平,但孝,不是年轻人的事,长辈的作用,要拉向公平、公正、家庭就会顺;
第二、这有时涉及到财产安全,老人应早点立遗嘱,新的遗嘱经法律得到确认,是认可的,有财产的安排,但不要分配 ,这是敏感的问题,有时会直接摧毁过去家庭的安稳;
第三、父母的财产永远是父母的,父母的意愿应该被尊重,不应该完全一碗水端平,也很难做到绝对的公平,但财产分配由父母的意志决定;
第四、孝不应当作为道德攻击的工具,如果安排了谁照顾老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老人想相信谁,听谁的,找谁来照顾,他想调和、互相帮趁谁,由他决定,其他人不应当有人身攻击;
第五、孝道不等于家长制,要公平公正,不讲一言堂,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也要是有仙风道骨的、佛性的人,是家庭快乐的源泉。
总之,孝道绝对不是年轻人的事。
对于这么新颖的家庭教育,我还没学到、遇到过,因为父母还健在,并且他们有退休金,弟弟的收入比我高很多,父母也一直认为要跟着儿子养老,我做女儿的其实很少机会孝顺父母,偶尔带孩子回家,或探望父母,也没涉及到太多金钱、财产的问题,但我的内心有一竿秤,我想,无论如何,我会尽自己所能孝顺父母,若他们真的需要我的时候,要像他们孝顺我的外公、外婆一样,我也怎么照顾和孝顺他们。因为我从小就没有爷爷奶奶,家里也没其他亲的叔伯,我的爸爸把我的外公、外婆当作是自己亲生父母来孝顺的,他早已做出了榜样。曾经我非常担心自己没有足够收入让他们养老,非常焦虑,但想得太多也没有用,尽人事吧。
我学到了,以后我老了,要怎么做一个智慧的老人,要怎么维护家里的公平、公正,不给儿孙添乱。事实上,我的婆婆就是非常有智慧的老人,也常能做到一碗水端平,虽然我们没一起生活,但她却是有成全他人之心的老人,我的爸爸是有佛性的老人,想到这里,我感觉自己是多么幸运。
7、给孩子充分自由、平等,有时会失去长幼之尊,孩子在批评父母的时候,有时用词非常尖锐,虽其目的是对的、态度和方法不合适,孩子在言论自由的家庭中成长,长期形成个性化,父母过于和善导致长幼之分有偏差,这对孝道有什么冲击?
第一、当我们对孩子和善时,和善而不交心。交心的谈话、批评与自我批评,对待孩子就像对待客户,亲子关系就像客户关系,说话很客气,亲密,但没有生命的对话,孩子凭借着亲密,有时会口无遮拦,有时有指责、批评与分析,宽松未必有生命的对话;
第二、孩子的尖锐的话,也可能包含着担心和不满;
第三、非暴力沟通:平时多用非暴力沟通,有三步:a.讲客观事实,如,你今天又这样说....,把孩子说过的话不带评价地复述一遍;b.表达感受,直接温和地表达,刚才你用了几个xxxx词,我的感受是.....,不舒服,等等;c.表达期待,你希望他怎么说。
沟通后,孩子能清晰知道自己的做法给人的影响 ,但又留给他台阶,没对他有攻击,他才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要如何调整与改正自己的言行;
第四、用家庭会议,让孩子有更多场合调整、表达自己的想法;
第五、亲子教育中,爸妈要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不是指责,而是感受,让孩子也跟着学会如何表达、沟通。
正好昨晚家里也发生了这样的事,我在养育女儿过程中,给她的包容太多、感觉自己和老公有点小宠爱她了,导致她有时说话很直接,并且经常出言顶撞,我说一句,她马上回击,让我非常不舒服,过去,我确实没有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与担心,只单方面对她忍让,结果让我自己也会愤怒、生气、伤心,有时感觉特别没面子。
这些情绪在昨晚就爆发了,我用了“你真没良心”来说女儿,她听了大哭,情绪非常激动;事后我们沟通时,她表示自己确实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言行,但绝对不是“没良心”,我对她发火,她很伤心,于是我向她道歉,表示对她发火时,这是我自己的投射,她不需要太在意,可以不同意我的看法,她说,这太难了!
我极力想让她区分,哪些是我的情绪,我的投射,如果她觉得自己没有过错,可以不当回事,即使我发了火,我不高兴,这也是我自己要处理的情绪问题——对于不到12岁的、特别敏感的女儿来说,这样的方式就像说教,连我都未必能做到划清界限,何况孩子呢。
今天胡老师的答疑,让我明白了自己没有真正与女儿交心,批评与自我批评不到位,沟通方式不够智慧,以后要常将“非暴力沟通”应用在生活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