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以生为职业道德的死亡事业 | 观影:《入殓师》

以生为职业道德的死亡事业 | 观影:《入殓师》

作者: PsycExpress赛智心理 | 来源:发表于2018-04-08 11:53 被阅读0次

    王小波曾说,生命中那些有趣和美好的事物,值得去关注,错过的话会很可惜。

    他说的没错,但这只是生命中轻的那个维度。还有重的维度——死亡。死亡意味着腐烂,僵硬,恶心,所以多数人不愿意去触碰死者,甚至不愿意在生活中提到或想到死,虽然人人不免一死。但假如人人对待死亡的态度都是逃避,这个活人的世界也将难以为继。

    今天要给大家推荐一部曾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作品,来自2008年由泷田洋二郎执导的日本作家青木新门的小说《门纳棺夫日记》改编而成的影片《入殓师》

    经常有人将此生比做旅程,只不过,这一趟长途,开始不由我们决定,离开,虽然百般不愿,再多不舍,也不能硬生生的停留在终站,还是要走。甚至,连走得风光还是安静,祥和还是热闹,都要由旁人来定夺。

    《入殓师》为我们展示了如何将尊严还给死者以及生者如何通过这最后的优雅仪式与死者和解。死亡,通过入殓师的出色工作,变得不再可怕,它与生命成为连续的整体。

    大提琴手小林大悟因为失业,和妻子美香一起离开东京回到了老家山形县。然而因为没有实用一技之长,大悟还是很难找到工作。 

    “年龄不限,高薪保证,实际劳动时间极短。诚聘旅程助理。”一张条件惹眼的招聘广告吸引了小林君,不料当他拿着广告兴冲冲跑到NK事务所应征时却得知所谓的“旅程助理”其实就是入殓师,负责将遗体放入棺木并为之化妆。小林君踌躇良久,但还是接受了这份工作。

    小林大悟的老板佐佐木生荣,也是小林君在入殓工作上的导师,手把手把入殓的各项工作传授给他。老板自己的妻子多年前离世,他也曾经伤心过,之后他却还是很好地在享受生活,事务所的2楼弄一个好大的花房,好多的植物,闲暇时分,喝茶休息甚至烤河豚鱼籽吃。

    从入职后扮演尸体的那个尴尬,第一次亲手抬尸体回家后看到生鸡肉时忍不住地恶心,一直到后来可以独立完成入殓师的工作,一如社长那般娴熟,给逝者擦拭身体、换衣服、化妆、打理好后放进棺材,送进火葬场。小林大悟开始逐渐喜欢上入殓师这份工作,对于死亡和所从事的职业有了全新的认识,不论是已逝者,还是他的大提琴,乃至包在歌谱里的石头,都是有生命的,它们需要尊重。

    然而,入职时扮演尸体的视频被播放了。“我到现在都没有反对过吧?你说不想拉大提琴时也是,说想回乡下时也是,我只是笑着跟着你而已。其实,我真的很难过,但是,因为你喜欢,所以,只有这次,求求你,听我的吧。”面对妻子隐忍而又坚定的责问,小林君怔怔的拒绝了。

    得不到答案的妻子回了娘家,一个人住在母亲留下的屋子里,做着入殓师的小林君全副身心都投入工作中,也没有好好的做饭,也没有收拾过几次屋子,仅有的休闲是在雪山背景蓝天帷幔中,坐在道路旁的山丘上拨弄他孩提时代的大提琴,伴着逐渐融化的河水,远方归家的大雁,演奏“念天地之悠悠”的婉转悠扬,虽然独自一人,却并无“怆然涕下”的孤寂。

    大悟家乡的一家洗澡堂老板娘山下艳子,独自一人承担整个澡堂的事务。

    空阔的白板上简简单单的“山下家”三个字,黑白分明的确认了那位勤劳到最后一刻的老板娘的离世,此刻她躺在花团锦簇的棺木里,系着衬她的黄艳艳的颈巾,被推进黑洞洞的火化炉内。

    带着妻子赶去的小林,在她面前,第一次展示了他那高超的技法和细腻的观察力,不但让她终于理解了他的这份工作,更让山下家的儿子从歧视转变成了尊重。

    人的一生,犹如一场旅行,终点早就预计到了。只是我们,因为无法真正体验到终点的感受,对死亡终究有一份世俗的恐怖感,犹如我们降生到这个世界上,发出的第一声,并不是赞美,而是哭泣。

    山下君听着那位五十年间都去店内泡汤的长者诉说着,死可能是一道门,逝去并不是终结,而是走向下一程。

    山下君哭泣着。我们一生中,究竟需要多少爱,才够用,又究竟缺少多少爱,要补足。

    像那位三十年来未曾联络过的父亲,漫天落英缤纷中第一次接到他的讯息,竟然是死讯。他从小误会父亲抛弃了他们母子,以至于他从来不记得父亲的面容。但是,他又一直留着父亲给他的石子,其实还是一直放不下的。

    有一幕,他妻子说了一句:你母亲一定还是一直很爱你父亲。小林君问为什么?她笑着回答说:要不然,家里的唱片就不会整齐地摆放着,依然保存得那么好了。

    他虽然讨厌父亲,小时候是父亲让他学琴。可是,成年以后,他自己却是真的爱上了大提琴的。

    一箱不值钱的遗物,一对遗下的母子,一次不成功的婚外情,一份普通的工作,一间家徒四壁,一场空。

    “他这一辈子,究竟为了什么呢?活了七十多岁,只留下一箱杂物。”小林面对已经死去的父亲,百思不得其解。

    直到火化场的工作人员赶来,准备将他父亲收入棺时,小林的至善至美的执着又表现了出来,他不允许他们如此粗鲁地对待一位逝者。

    在妻子的嘉许下,小林终有机会,为自己的亲人入殓,当他用手掰开父亲已经握紧的僵硬的手指时,里面掉出来的就是幼年时,他送给父亲的---小小的一颗心型鹅卵石。

    小林顿时明白,原来这么多年,父亲也和百合子一样,在思念儿子的同时,又在谴责着自己没有尽到的责任。

    他温柔地帮父亲洁面刮胡,儿时河边一起捡石头信的一幕又一次浮现,一张微笑看着自己的脸,一双监督自己拉大提琴的眼,曾经无数次,他都回忆不起父亲面貌。而此时,当他的泪水无声息地滴落在父亲的身上时,当他帮父亲入殓完毕后,他终于忆起了父亲真实的面容。

    影片在主人公给自己父亲入殓中结束,原本以为死亡是一件很沉重的事情的你,会感觉很轻松,死亡给人的一生中发生的所有的善恶画上句点。

    入殓师作为一个长期被人忽视且略显神秘的职业,被搬到大荧幕说事儿的机会太少了,就像影片中表现的那样,丧葬业是每个人都避讳,更不想接触的,从业人员遭人厌恶的程度可想而知,这对于剧本冲突的编写和主人公形象的深层次发掘都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然而,这样的职业是需要勇气的。小林大悟之所以能够一直坚持下去,说是出于对于死亡的尊敬,其实更是对于生命的敬畏,这种敬畏滋养着他面对死亡的勇气。因为只有一个对生命有着足够敬畏的人,才能理解死亡究竟是多么的残酷,才明白应该如何对一个曾经不管艰难曲折也活下来然后干干净净死去的人表示崇敬,对被留下来的生命表示悲悯,才能准确而冷静的把握送别生命应具有的仪式感。

    电影里在不断的死亡镜头中穿插着成群的飞鸟,水底的游鱼,淡淡的道出各式各样人物坚持活下来的奇怪理由,以及小林妻子怀孕的情节无一不是在用一种生命力在跟死亡抗争,最后那个石头传递的情节更是一种试图传递生命力的美好意愿。

    一个口红印,边笑边哭边说谢谢,那场景像是一场聚会的结束时策划着另一场聚会的开始,大家不久又能够再见面一样。在一片微笑中死亡没有失去应有的严肃,反而让人深感生之美好,生命力就在着哭和笑之间传递了,毕竟,能好好的跟所爱的人说一声再见不也是很幸福的一件事吗?

    看着那些被人一遍一遍呢喃着“再看最后一眼的脸”,我恍惚觉得,他们在看的时候,一定会以为那是童年常和家人做的一个游戏:他躺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你摇他他还是不动,你害怕了,他却忽然睁开了眼睛,于是你立刻高兴起来跟他抱在一起打闹。但躺着的这个人是真的不会再睁开眼睛再大笑着把你拥入怀里了,一扇门将永远的关闭。只是在哭的时候你不应该笑吗?

    至少,就像小林的那个石头,它是实实在在的存在的,是温柔的被放入手中又紧紧抓在掌心的,你也曾实实在在的被拥入怀中。

    以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以生为职业道德的死亡事业 | 观影:《入殓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yup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