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旧衣回收乱象:公益怎成私利工具?
旧衣回收箱本是居民自发捐赠旧衣物的公益渠道,但广西省近日开展的整治回收箱的活动,却将非法回收箱乱象以及公益爱心被贩卖的现状摆在了大众面前。
旧衣回收箱,表面上是回收旧衣物的爱心箱子,实际上却是“黑心商人”挣钱的“聚宝盆”。非法收集居民捐赠的衣物,将其低价出售并获取利益,这是“黑心商人”谋财的方式,但公益与爱心被如此利用,不禁引人深思,公益怎变成不法分子满足私利的工具?事实上,这一违法乱象之下,政府、社会以及商人自身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政府缺乏有效管理,这是滋生如此“私利恶行”的温床。旧衣回收箱越来越普及,但我国目前并没有具体负责相关事宜的监管部门,也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对旧衣回收进行管理。在2019年3月,《人民日报》就曾揭露过浙江某地市民借回收箱获利的“丑闻”,但一年时间不到,再次被爆出回收箱乱象,也足以说明针对回收箱的管理与整治还存在诸多问题。其次,我国现行的《公益事业捐赠法》中虽明确规定了“挪用、侵占或者贪污捐赠款物的”,会受到处罚,但目前的情况是挪用、侵占的现象确实存在,但因管理不到位,大量违法者不仅没有受到处罚,反而在过程中被助长了“恶习”。所以,要论导致私利现象产生的原因,政府难辞其咎。
社会监督难、少,也助长了回收乱象。民众将旧衣物投入旧衣回收箱,收获了奉献爱心的喜悦,但对衣物的去向,却鲜少知解。而事实上,即使是正规组织,旧衣回收箱所募集衣物的具体去向也很少公开。而大部分民众对衣物的去向也并不是十分关心,这就导致不法分子有“空子”可钻。其次,即使黑心商人以并不高明的手段混淆视听,也很少有民众会去对比每个回收箱的区别,更不会追究其是否是正规组织所投放。社会监督存在难点与困点,也为不法分子提供了有利可图的机会
黑心商人缺乏良知,为了私利不惜违背道德与法律,甚至利用大众的公益心,这是爱心回收箱沦为私利“聚宝盆”的关键。这些商人心里是知晓这些箱子是大众捐助的爱心,但为了博取“蝇头小利”,仍冒着被惩罚的危险,在多个地区投放违法回收箱,并仗着管理与监督不足,形成了“收集-运输-转卖-获利”的灰色产业链,他们只需要付出极少的成本,就能获得不错的利益。而接手他们转卖衣物的商人大多也是“为利舍德”,这些商人对收买的衣服的来源也并非完全不知情,只因这一链条能够帮助他们赚取更多利益,也就对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部分人将私利视作高于道德的存在,也给了他们违法的“勇气”,这是他们敢用公益换私利的主要原因。
旧衣回收箱,本是人们奉献爱心,践行公益的便捷渠道,如今却被不法分子利用,变成了满足其私利的工具。而要解决这一问题,我国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