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能学会的刷屏文案写作技巧
吕白
172个笔记
进阶:稳上10万+阅读量的爆款文章的选题公式
我的爆款文章公式就是选题的十大元素表。其中包括三大情感:爱情、亲情、友情;五种情绪:愤怒、怀旧、愧疚、暖心、焦虑;两大因素:地域和群体。
“热点+情感”、“热点+情绪”的组合搭配是爆款文章公式的基础款,只要灵活运用,突破10万+的阅读量不难。除了把情感和情绪元素组合起来,我们还可以引入一些其他元素,如《买不起iPhone8的公务员》便是完美地将热点和群体两大元素结合起来,成为文章“爆点”的成功案例。
你想写一个热点,又不知道从哪里下手的时候,可以对照十大元素表里的3种情感——亲情、爱情、友情,5种情绪——愤怒、怀旧、愧疚、暖心、焦虑,再跟地域、群体两大因素进行组合,各种元素组合的形式和内容越好,感染的人就越多,传播的效果也就越好。例如,公众号“六点半”推送的《买了辆破旧二手车,却挽救了一段爱情》,其并非图文搭配,而是以时下最受欢迎的短视频的形式演绎。
首先,购买“二手车”的夫妻代表了庞大的“低产”群体:开不起豪车,买不起好房,为了提高生活幸福感,只能贷款买二手车,生活压力大,家庭矛盾多。其次,路边吵架闹离婚的小夫妻,从吵架到和好,不仅体现了爱情的主题、先苦后甜的情绪变化,还是“新婚夫妻”群体的典型代表,他们面对生活的变化不知所措,更加不懂夫妻的相处之道。最后,短片结尾处那段开着“二手车”的男人目瞪口呆的情节最能引发共情,它传神地展现了当代婚后家庭地位较低的部分丈夫的形象,不论男人或者女人看了都免不了会心一笑,意味深长。
高级:创作100万+阅读量的爆款文章的3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换角色
《穷人考不好,中产考状元,精英不高考》的文章,从一众“寒门贵子”的主题中脱颖而出,成为当时推文中最大的“黑马”。
“换角色”的技巧在运用时,可以分为两步走:(1)明确角色。首先明确事件中有几个角色。每一个角色都是独立的个体,有各自不同的品质和性格。由于他们在一个完整的事件中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所以在我们的选题策划中每一个角色都是可选的角度。(2)选择角色。观察大部分人都是围绕哪个角色来写,然后放弃这个角色,选择一个很少或者几乎没有人写的角色。在选题中,我们应该泼辣大胆些,勇于实践和另辟蹊径,想他人想不到的,给读者提供与众不同的思考角度,自然有新鲜感和话题量。
第一步,明确角色。对于春运来说,显而易见的主要角色有返乡人、在家盼望了一年的亲人、春节期间仍坚守在工作一线的铁路工作者、铁路工作者的亲人等;而不易察觉的小角色还有很多,诸如持续报道春运状况的新闻媒体工作者、负责安检或引导工作的临时工作人员、发布春运交通运输政策的相关部门负责人等。我们要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明确合适的切入角色。第二步,选择角色。这是最关键的一步,返乡人、铁路工作者这些人物形象几乎年年都是报道中心,人们对其基本状况都已经被动地了解过很多次,难以出新意,此乃下策。而翘首以盼等待亲人回来的家里人、铁路工作者因为春节不放假而无法陪伴的家人是由主要角色衍生出的次要角色,以他们为破题的人物,将春运中所体现出来的思乡、团圆之情联系起来,会令读者的共鸣更强烈,此乃中策。随着读者口味愈发刁钻,以小众化视角切入春运会显得更加新颖,不容易落入俗套。例如持续报道春运状况的新闻媒体工作者如何看待春运,负责安检或引导工作的临时工作人员见过哪些印象深刻的春运返乡人,相关负责人发布春运交通运输政策有什么新变化等,以这些作为破题角度,不仅让人眼前一亮,而且易于挖掘出内容深度,此乃上策。
第二种方法:硬组合,造反差大家可以回想一下,每年七夕的时候,网上都会出现很多文章,比如《单身久了真的会得单身癌》《比男友更可怕的生物是什么》《今年七夕你在干什么?》……诸如此类的话题屡见不鲜。
把两个完全不相关甚至是相反的东西组合在一块儿,会给读者造成强烈的认知刺激。这样的组合往往会产生很多很有意思的选题。
“硬组合”的技巧在运用时,可以分为两步走:(1)明确事件的主题。首先要明确一个热点事件中最突出、最能体现本质的主题词,比如七夕佳节的“爱情美满”、锦鲤杨超越事件的“好运”等。(2)确定一个与之相反的主题,把二者结合。这一技巧的亮点就在于与主题词完全相悖的另一个侧面,比如七夕佳节谈“分手和离婚”、锦鲤杨超越事件中谈“倒霉”等。
第三种方法:以小见大
比如写怀旧,很多人可能会从宏大的视角出发,写时代、谈青春,这样其实是很难写出爆款文章的,大家都会这样写,读者早就麻木了。换个做法,从某个小视角出发,从某个小现象、小场景切入,写起来就会比较容易。
之前在写青春的时候,我们是从一个很小的点来切入的:很多年前我们还用的手机短信功能。
当我们要写一个热点话题的时候,首先要分析事件里面有几个角色,每当我们换一个角色,就会有一些不同的思路。这是第一种方法“换角色”。第二种方法是“硬组合”,就是把两个完全相斥的东西组合在一起,像七夕看离婚,中秋节看回不去家的人。第三种方法是“以小见大”,当我们在讲述一件很宏大的事物时,一定不要从大的方面来讲,而要用一个聚焦的小点把这件事映射出来。这三种方法都非常简单,上手迅速,“用傻瓜式操作,换大神级效果”。我们要把三种方法都吃透,才能举一反三,灵活变形。同时不要忘记这三种方法还可以交叉使用,互相补充。
引申:从文字到图片、海报、视频,所有刷屏级内容的秘密
下面介绍三个寻找选题的方法。第一个方法是关注一些粉丝基数大的自媒体平台,包括微信公众号、微博号、今日头条号、抖音号等。
在我们之前提到的“新榜”的榜单上不只有公众号文章的排名,还有按照不同类型划分的公众号排名。建议大家寻找和自己写作领域相同的公众号,比如体育类的、情感类的、科技类的,关注相同写作领域中优秀的公众号,仔细研究它们的日常选题。如果你要写体育领域的推文,既有“虎扑”这样的大平台,也有像“张佳玮”这样的专业名人;如果你要写时尚圈的推文,既可以学习《时尚芭莎》等专业杂志,也可以学习“深夜发媸”中素人变装的内容。每个媒体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定位,你可以从它们日常的推送文章中挖掘出一些符合自己的公众号定位的选题,或者一些特别有趣的选题。
第二个方法是根据内容定位关注一些平台,比如豆瓣、知乎、抖音等。
第三个方法是关注评论,比如微博评论、爆款文章评论、网易云音乐评论等。
题好一半文——我们为什么要起一个好标题
和大家分享一个数据。读者看到一篇推文的标题,决定要不要点击阅读的时间是多久呢?只有0.01秒。也就是说,如果一篇文章的标题在0.01秒内没有吸引住读者,几乎就使它失去了被阅读的机会。即使作者为了写这篇文章花费了几个小时、几天甚至几个月的时间,并且文章内容丰富、选题新颖、逻辑严谨……但读者没有阅读,这些就都失去了意义。
因此,过分追求标题字数的多与少是没有意义的,我们之所以不提倡标题过长,首先是从技术层面考虑的;而从内容层面来说,标题过长或者过短,都不利于吸引读者点开文章浏览。如此,标题字数适中即可,最重要的还是能够吸引读者点开标题阅读文章。
我选择把后半句直接删掉,同时强化了前半句,在标题的末尾加上一个“你呢?”这样看似平淡、不起眼的小反问句,加强了文章和读者之间的联系,形成与读者的互动,使读者产生了好奇心,不禁反思:“农村妇女月入过万,为什么我每天朝九晚九地上班却只有5 000元的工资?”最后需要再强调一点,当你在取标题时,要多想一想“少即是多”这句话,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个爆点上的效果有时远胜于将所有的爆点全部呈现给读者。就像糖吃多了,就忘记甜是什么味道了,读者通过标题接收的爆点太多时,反而不容易产生好奇心了。
新媒体的信息呈现方式是折叠式的,正文是隐藏的,读者第一眼只能看到几十条标题,如果标题不能吸引读者点击,那阅读量自然不会高。
标题也需要根据载体的不同来进行区分,从而使标题发挥正确的作用。报纸新闻标题的作用是高度概括文章,为读者节省时间;而新媒体文章的标题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吸引读者打开,这一点一定要牢记。
8种标题制作方法,1秒内让读者忍不住打开
第一步是找到“敏感词”。第二步是将敏感词代入我为你定制的8种标题句型中。
验证敏感词的第一种方法,在微信里就能完成。只要在微信的搜索栏里输入“微信指数”这4个字,就会出现一个小程序,进入小程序,在搜索栏里输入你想查看的任何词语,都能看到它的24小时热度、7日热度、30日热度和90日热度。例如我在搜索栏里输入“刘昊然”3个字,某日的指数是231 054,日环比下降了3.93%,而5天前的热度指数为3 638 071,日环比上升了1 480.58%。我猜测那一天刘昊然可能是有什么节目或者作品上线,所以热度比较高,所以当天他的名字就成了“敏感词”。如果在那天的推文的标题里使用他的名字,搜索的人会相对较多,阅读量也相对会高一些。使用这个小方法时要注意贴合自己的推文内容,不要强行蹭热点、寻找敏感词,如果文章内容和标题偏差较大,容易引发读者不满,会起到反作用。但总体而言,这个功能对于确定敏感词还是效果不错的。大家在给推文起标题时,可以把自己想到的敏感词输入小程序中查看其热度指数,就能很快判断受众对这个词感不感兴趣,然后你再结合实际情况考虑是否要将这个词语放入标题中。验证敏感词的第二个方法和我们前面提到的判断受众对标题是否感兴趣的方法有些类似。我们在起标题时可以去一些优秀的公众号上看它们阅读量最高的文章标题,看看它们都使用了哪些词语,哪些词语的重合度、出现频率较高,那么这些词语就是敏感词,我们可以将这些词语直接用在自己的标题当中。
标题制作方法1:数字法
超过90%的情侣,根本没有爱情。只需200块,让你看起来年薪200万。弄清楚这5点,再决定要不要坚持。18岁以上读者,请在小孩陪同下阅读本文。试问,谁不想25岁赚3亿美元啊。
至于是否使用夸大的手法或是特殊的数字才会有更好的效果,我们不能够一概而论、以偏概全,需要根据具体的文章主题和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大家不妨多找几篇使用数字法起标题的文章进行研究,万变不离其宗,看多了自然就会有更深的领悟。
标题制作方法2:对比法
《你们在国内买SK-II,老外在中国抢大宝》。大宝市场部的人看到这个标题感到非常开心,因为我把大宝和“神仙水”放在了同一等级,把大宝比作是中国版的SK-II。
有一个句型一定要熟记,就是我们在小学时就学过的“一边……一边……”,这个看似简单的句型在新媒体推文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例如《谁的人生不是一边在生活,一边在不想活》这篇文章曾经也是刷爆朋友圈的爆款文章。这个句型中,前面的“生活”和后面的“不想活”两部分是同时发生的,采用这样的对比手法,表现出人们面对生活的无奈和被迫的现实,说出了很多人想说却说不出或不敢说的话,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
标题制作方法3:热词法
如果我发表了一篇题目为“喜欢很久很久的女孩今天出嫁了”的文章,你知道我想写的是哪一个热点事件吗?想必大家很难猜到。所以我给这篇文章起的标题其实是“唐嫣罗晋结婚:喜欢很久很久的女孩今天出嫁了”。只有把热词写到标题里,文章的点开率才会高,因为读者关心这个热点,他们想要了解事件的原貌,也想知道你对这个热点事件的看法,方便自己以此作为谈资。
不是因为热点事件出现在标题中造成审美疲劳而使受众不愿意点开文章,而是因为某些水平欠缺的公众号,即使在标题中涉及了热点事件的元素,依然没有取出一个好的标题,从而给刚进入新媒体行业的从业人员造成了误导,令他们剑走偏锋地选择一些晦涩难懂的标题,导致文章阅读量不佳。
标题制作方法4:疑问法
那个躲在厕所里吃饭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为什么现在的男生越来越恨嫁?2018年还剩100天,你过得怎么样?关于疑问法的使用,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要教给大家:要善于利用反常识。如果只用疑问法的话,我们可以想出一个80分的标题,但是如果加上反常识的话,我们就可以想出一个120分的标题!所以,我经常说:疑问法的核心是反常识。
比如像“你们真以为富二代只有钱?”、“为什么有钱人不只能过好这一生?”这样的标题。我们的一般认识是,“富二代”大都不学无术、游戏人生、挥金如土,他们过得好无非是因为会投胎。但“富二代”真的只有钱吗?他们真的什么都不会吗?他们看似无所事事的背后是不是也有着不为人知的辛酸?甚至比常人更加努力?这两个标题都站在了思维方式的对立面,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看到“那个躲在厕所里吃饭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这样的标题,读者自然会心升疑问:为什么孩子要躲在厕所里吃饭?发生了什么事情令他不能在桌子上吃饭?那他后来怎么样了?有没有改变曾经的状况?“在厕所里吃饭”这个反常识的点,一下子就抓住了读者的好奇心,让读者在脑中产生了连环问题,最终落实到点开推送的实际行动。
标题制作方法5:对话法
你能不能让着点孩子? ——不能!周六再回老板消息我就是他孙子!——爷爷。暴发户有钱了不起啊!——了不起。这就是我们说的对话法。在使用的过程中有两点问题需要注意:第一点,前半句是经常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话;第二点,后半句搭配一个有趣或者有力的还击。
很多优秀的公众号也经常会用这类标题:你竟然嫉妒你闺密?——我也是!婚后如何保持恋爱感?——跟老公搞暧昧!!
因此那句“不能”,就成了许多人心里敢怒不敢言的话。利用对话的形式,将大家平时想说又不敢说的话吐出,对前半句话形成有力的还击,这还称不上一个好标题吗?
标题制作方法6:好奇法
将标题改为“这13句不该说的话,许多女生都说过”,也同样达不到原来的标题的效果。许多女生是多少女生?许多女生和我有什么关系,我又不是其中的一个。读者很可能会有这样的想法。因此,在使用这样的句式起标题时,怎样使用数字才能使读者的好奇心达到最大限度,需要我们仔细思考后再做出决定。
标题制作方法7:俗语法
爱笑的人,牙齿都不会太差。朽木不可雕也,胖子不可美也。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死于加班。朋友一生一起走,谁先脱单谁是狗。人生没有白走的路,但是有弯路。
标题制作方法8:电影台词法
可以结合港剧中的经典台词“做人呢,最重要的就是开心”起标题——“马薇薇抑郁症:做人呢,其实最重要的就是开心”。看到这样的一个标题时,读者会马上回想起港剧中演员说这句话的语气和场景,也就瞬间拉近了和读者之间的距离。这句台词可以使用的范围也很广泛,讲生活受挫的选题、“佛系”青年的选题,都可以用这句经典台词结合热点来取标题。
在读者看到这个标题之前,你首先要进行自测。如果自己取的标题,连自己都不想点开,那读者又有什么理由打开呢?那么自己该如何测试呢?你应该通过什么标准来判断标题能不能用呢?第一点:看到这个标题,你自己想不想点开。其实你自己就是测试标题最好的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你具有双重身份,在创作文章时,你是一个作者,赋予文章骨架和血肉;但当你完成创作后,你的身份就转换回了普通的读者、用户。一个标题好不好,读者的大脑会自动给出判断。
第二点:标题内容和读者是否有关。在互联网上写作,切忌孤芳自赏。作者一定要具有用户思维,知道读者想看什么,需要什么,哪些内容能够吸引他们。只有做到自我表达与满足用户需求相结合,才能写出读者爱看的文章,才能达到高打开率、高阅读量。千万不要自我感动:这个文章我花费了很久的时间去写,为了取这个标题我一晚上没有睡觉,为了追这个热点我放弃了和男朋友约会……努力固然重要,但努力的目的是为了换取读者认可,而不是单纯的自我认同。
好标题的标准生产流程:判断、自检与修改
第一个方法:从定位相似的优秀的公众号中寻找标题。
第二个方法:从畅销书的书名、目录中去找标题。
8个开头模板,快速写出勾起读者阅读欲望的开头
8个开头模板,快速写出勾起读者阅读欲望的开头
模板1:提问式何为提问式开头?顾名思义就是将问句作为开头,而汉语问句形式一共有3种——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所以提问式就是将这3种问句形式中的任何一种放在开头的方法。
这篇文章以“每天打开热搜,最火的是什么?明星八卦。”这个设问句(自问自答)开头,用大众窥探明星八卦的窥探欲引出“剥夺”的主题。引出主题后,文章又来了个问句:“而你有没有想过,当那个被剥夺的人变成自己呢?夺去的,如果是你最基本的感官呢?”将“剥夺”引到读者自身,也渲染了接下来要介绍惊悚片的紧张氛围。
这就是提问式开头。不过,并不是所有的问句都可以放在最前面当作开头的。你在使用这种方法的时候,要注意三个要点。第一,制造悬念,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第二,加强情感,引发读者共鸣。第三,从文章的结构来说,要承上启下,即承接标题,开启下文。
模板2:对白式
“饿。”发完这条状态3个小时后,我就成了杨哥的女友。看完这句话后,你是不是和我一样,瞬间有了继续阅读的兴趣。20来个字,短小精悍,留下了很多悬念。这句话如果是放在文章的中间,效果可能就会稀松平常了,但是用在文章开头,立刻就有截然不同的感觉!
对白式开头的核心要点是:对话要短促、要有爆点,像钩子一样,抓着读者往下读。
模板3:交流式
什么是交流式开头?这里的“交流”是指作者与读者间的交流,用在开篇,可以拉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觉得读文章的过程就像在和老友交谈般亲切和愉快。
这就是交流式开头的直接效果,它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增加亲切感,像是你在与读者面对面交谈,无形之中拉近了读者与你的文章的距离。第二,加强感染力,把读者快速带入场景、融入角色,跟着你的节奏继续下去。
你是否曾经为约会时,衣领上都是头皮屑而感到尴尬难堪?你有没有想过,相对于你的素颜,对方更爱看化了淡妆的你?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烦恼:明明已经很胖了,却还是克制不了自己吃货的本性?所以,多用“你”字,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模板4:自白式
“自白式”就是以故事主人公的口吻来表现人物特征,比如“我这个人怎么样”、“我要干什么”等。
以“自白式”的方式开头,能让读者感觉就像与故事主人公在同一个次元里,正面对着他,听他讲述他的故事,身临其境,从而更能传情达意、感染读者。“自白式”开头的关键是,你要给大家一个关心你的故事的理由,也就是让读者对“我”即主人公的故事感兴趣,这就需要以下两个技巧。第一个技巧是进行自黑和自嘲。我看过一篇文章叫《珠海富二代的中场战事》。当时看到这篇文章时,立刻被它开头的第一句话吸引了:广东最不缺的就是富豪,像我这样的人,充其量也就是活着的条件好一点而已。
看完这句话后,你是不是和我一样,瞬间有了继续阅读的兴趣呢?广东很多富豪吗?这个故事的主人公生活条件是好还是不好呢?30来个字,简短精妙,留下了很多悬念。
自白式开头的核心要点就是短、爆,像钩子一样,抓着读者往下读。第二个技巧是你做的事情很特别。
我二十一岁时,正在云南插队。陈清扬当时二十六岁,就在我插队的地方当医生。我在山下十四队,她在山上十五队。有一天她从山上下来,和我讨论她不是破鞋的问题。
模板5:呼应标题式
我在微信公众号“爱格”里读过一篇文章,叫《第三人称》,它就是以“呼应标题”的方式开头的:从今以后,我只是她生命里的观众。偶尔她提及我,只会用最疏远的第三人称——他。标题为“第三人称”,文章开头只有两句话,就这短短的两句话,点出来标题——第三人称,使读者大致明白了“第三人称”这个标题的含义:作者在接下来的故事里讲的“第三人称”其实是讲作者自己成为那个“她”的“他”,是要叙述自己和“她”的故事。
这种呼应标题式的开头的一个好处在于:通过文章开头与标题的呼应,分析标题情绪等级,考虑读者读完标题后的内心感受,从而来解答他们心中的疑惑,并且文章的整体感也更强。
模板6:名言警句式名言警句式开头即在开篇引用或解构名言警句。
模板7:新闻热点式
其中有这样一篇文章,题目是《忘掉宋仲基的颜值,我们来谈谈他的演技》,它的开头令我印象深刻:听说最近只有两种人——宋仲基的老婆,和其他人。简单的一句话,结合了当时最火的热点,又创造出了一个具有新鲜感的金句。当时网络上转发这篇文章的人大都借鉴这个开头来作为推荐语。
以我的亲身体验来说,之前我负责的公众号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杀死那个人贩子》,讲的是一个人贩子当着孩子母亲的面,差点把孩子抱走的故事。它的开头是这样写的:光天化日之下,有人抢你的孩子,你会怎么办?不可能发生这样的事?就在这个国庆节,北京市丰台区,一个妈妈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孩子被3个人贩子强行抱起,差点被抢走。
模板8:读者投稿式
感谢小猪妈妈接受视觉志专访”,一下子拉近了和读者的距离。被采访的人肯定觉得很骄傲,会自行转发,在朋友圈里宣传;没被采访的人也会积极投稿,期待下一次能被采访,变成文章的主人公。
前两天我们搞了一波激情互动,征集大家在2018年买到的最满意的一支口红,后台留言成千上万,女人啊,果然还是对口红最有热情。”读者一看是这么多人一起互动、征集出的结果,那么文章的推荐一定适用性很强,自然而然地想点进去看看大家都喜欢什么、最近流行什么、自己有没有落伍。
4个结构模板,让读者忍不住一口气读完
结构模板1:观点+多个事例“观点+多个事例”就是指,先根据“选题篇”中的方法,我们选取一个具有爆款潜质的“核心观点”,提出观点之后,再用多个事例去印证它。
第一部分,即开头,引入主题和观点。在选取观点时可以结合“选题篇”中的方法,选取一个具有爆款潜质的观点。第二部分,通过多个故事解释、分析这个观点。比如在《好的婚姻,都需要江湖义气》一文中,就用3个故事解释了有义气的婚姻是什么样的,并且在3个故事的最后,分析婚姻和江湖义气有什么关系,得出观点——义气是爱以外,婚姻长久所必需的。第三部分,即结尾,升华文章。通过重述观点,再反映到现实,给读者一个行动的召唤。如《好的婚姻,都需要江湖义气》这篇文章结尾的“无论爱情还是婚姻,它的真谛只有一个:当我与你在一起的那一刻,我便放弃了其他可能,这是咱俩之间的义气”,抑或“一个讲江湖义气的人,无论男女,他在做任何事之前,会首先考虑会不会伤到对方”,都是在召唤被利益蒙蔽本心的婚姻,多点“义气”,才会行之远、行之坚。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使用这个模板的很关键的一点在于选取的事例,选取的事例除了要与观点贴切以外,还需要事例的主角有一定的认知度和话题性。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作者要紧扣观点,努力呈现一些能体现观点的细节。
结构模板2:大观点+多个小观点如果你的观点足够有趣,能够打破思维定式,就可以尝试使用这个结构模板——大观点+多个小观点。
下面我们总结一下第二种文章框架模板大观点+多个小观点的使用方法。首先,如果你的观点足够精彩,可以尝试用一个总观点,围绕它提出几个比较反常规的分观点,不断给读者制造意外和惊喜;其次,用事例阐释这些分观点,要解释到位;最后,在文章的结尾,辩证分析反常规的观点以进行缓冲,使读者更容易对观点产生赞同感,文章的被接受度也提高了,并对读者的生活具有参考价值。
结构模板3:观点+多个角度如果你的写作素材比较丰富,用这个框架进行写作再合适不过了。
前提是你的素材足够丰富,使用这种方法就是非常好的选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场景切入。首先,引出一个比较简单明白、有画面感的观点,例如“新世相”的这篇文章,从标题上就营造了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和留在老家的年轻人对比的画面感。其次,从不同角度描绘你的观点,如这篇文章中描写的不同场景,就是从吃饭、工作、玩乐、车房、朋友5个角度进行描写。当然,也可以从其他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比如选题元素中讲到的不同情绪的组合。最后,在结尾将读者拉回现实,或像这篇文章一样给予激励,或讲述在现实中我们可以怎么做,又或者也可以学学“新世相”的“写在最后”,写出发人深省的金句。
结构模板4:观点+一个人物的多个故事
以上就是我们讲的第4种文章框架模板:观点+一个人物的多个故事。大家需要深度挖掘这个人物不同时期、不同角度的事例,并且可以结合不同的写作手法,将这个人物的事例巧妙地运用于证明观点的过程中。说句题外话,有关邓超的这篇文章中还隐藏着另一个经验:一部电影,或者一个热点事件出来以后,写主角的故事是抢热点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因为观众都喜欢听故事。以上就是4种写作的结构模板——观点+多个事例、大观点+多个小观点、观点+多个角度、观点+一个人物的多个故事。通过灵活运用它们,能够帮助你在写作时快速形成文章框架,并且能时刻紧扣主题,又快又好地写出文章!
4种结尾模板,让读者忍不住点赞、评论、转发
4种结尾模板,让读者忍不住点赞、评论、转发
结尾模板1:总结式结尾我们来看第一种结尾,也是很多自媒体最常用的结尾,即总结式结尾。
在使用这种结尾模板时,可以分为“三步”,即采用三段式的形式:第一,总结文章的关键点,比如前文中总结的身体健康重于工作。第二,上升到一定的高度,让读者产生共鸣,最好使用金句。第三,呼吁读者立即采取相应的行动。
结尾模板2:关联读者式结尾有一种结尾读起来令人感到“意味深长”,贴近读者生活,能够引发读者更多的思考,这种结尾我们称为“关联读者式结尾”。
所以,当你的工作失去了意义时,不如冷静地问自己:目前的工作,到底是否符合你的“基因”。如果不是,我想你或许可以回忆下,在过往的经历中,有哪件事能够让你集中精力、忘却时间、忽略外在的声音,并时不时体会到莫大的成就感。毕竟,能决定你职业价值的不全是钱,还有努力的意义。这个结尾就使用了关联读者式结尾的模板。“关联读者”的意思,主要是指关联读者的工作、生活境遇,让读者在文章中看到自己,产生共鸣,自己思考可以从文章中得到什么价值,怎样提升自己。
这种套路尤其在干货型文章中用得比较多,比如刚提到的这篇文章,核心知识是“心流”,心流就是一个人在做一件事情时忘我、愉快的状态。作者在结尾处运用关联技巧,让读者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经历,去发现属于自己的心流,这样就让心流这一知识点成了读者的解决方案,从而增强了这篇文章的价值感。
下面再给大家介绍两个很实用的套用此关联读者式结尾模板的小技巧。第一个小技巧是一个句型,是“……亦是如此”,比如:人生如此,爱情如此,你和我,又何尝不亦是如此?这个句型可以把正文里面提及的人和事或者知识,巧妙关联到读者身上,让读者产生共鸣。第二个小技巧就是不断用“你”这个特殊的称谓,加强读者代入感,让读者看到这篇文章对他的价值。
结尾模板3:名言警句式结尾没错,我们在开头的写法中也提到过名言警句式模板,同样的,我们也可以在结尾处恰当地引用或解构名言警句,通过名人富有哲理、发人深省的一句话,留给读者更多思考的空间,让读者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在结尾的地方,如果直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不免让人觉得说教意味浓厚,而这篇文章通过引用林清玄的话,让人读起来就会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除此之外,林清玄的语言优美、文笔出彩,在结尾处引用他的名言,相当于为读者把转发本文章的文案都配好了。这个技巧我自己也经常使用。一方面,比起我们说的话,名人的话更有说服力,读者会为名人的话“买单”。另一方面,如果作者在文章的最后过于直白地叙述自己的观点,或者未能表达清楚观点,这个时候使用名人的话,读者会觉得更有意思,或者能够激发读者找到更多的灵感,对文章有更多自己的解读。
结尾模板4:排比式结尾其实我们从上小学时就开始用这个方法了。排比式结尾是一种特别有气势的结尾,一气呵成,气贯长虹,它既融合了前3个模板的功能,包括总结全文、关联读者和引发读者深入思考,又能通过排比的句式在情绪上更好地感染读者。
文章通过将“不是…… 而是……”这个句型重复3次,然后引出结论“你只需要做一件事”,一方面总结文章的内容,另一方面给读者打气,更好地强调后面的行动。总之,运用排比,不仅可以总结文章内容,还可以累积和引发读者情绪,同时,如果多用“你”这样的词语,代入读者的行动,会很容易触发读者去点赞、留言和转发。
4个金句模板,让你30秒写出一个金句
金句模板1:1221句式
两个分句中,有两个词语重复出现,而它们出现的位置是相反的。前半句是“阿里……马云”,后半句是“马云……阿里”。这样的句子,前后语句的内容出现反转,能够让读者感到眼前一亮,既具有巧妙的韵律美,同时又含有哲思的意味,就是典型的“1221句式”。
“1221句式”能够广为传播,有一个大前提:就是它不仅需要短小精悍的形式,还要能够让人印象深刻的内容,即将本就深刻的内容精华,浓缩成一句话。比如马云的这句话:“阿里从来不只属于马云,但马云会永远属于阿里”。这句话是他的这篇文章的精髓,回答了人们最关心的问题——马云和阿里巴巴的关系,也表达了马云自己的心声。
那究竟怎么写出这样的“1221句式”的金句呢?我仍然为你总结了4种方法,可以自行选用。第一种方法是重新定义。何为重新定义?比如,“没有什么武器可以俘获爱情,爱情本来就是武器”。这句话重新定义了爱情,即爱情是武器。在应用重新定义的方法写“1221句式”的时候,应先找到你想表达观点的核心对象,它可以是一个实物。打个比方,我们现在要重新定义玫瑰。找到玫瑰这个实物后,我们需要重新赋予它内涵——玫瑰原本是一种带刺的花,现在我们将之重新定义为“玫瑰就是刺”,于是就有了“1221句式”的金句——“哪有什么带刺的玫瑰,玫瑰本来就是刺”。那应该怎样寻找核心实物呢?如果你想写一个性格高冷的女生,可以将其比喻成玫瑰,玫瑰就是你为了将这个女生抽象化而做的类比。同理,比如我们要写人情冷暖,先确定下来写人与人的关系即“人脉”,将“人脉”类比为“利益互换”,这样可以重新定义出——“没有什么利益可以换得人脉,人脉本来就是利益互换”。从上述例子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写出重新定义的“1221句式”的步骤为,先确定你想要描述哪类人或者什么事,再寻找核心实物,之后再进一步将两者通过类比抽象联系起来,最后去重新定义核心实物。
第二种方法是抓住从属关系。什么叫抓住从属关系?比如开头举过的马云的例子:“阿里从来不只属于马云,但马云会永远属于阿里”。马云和阿里巴巴之间就是从属关系。但在大多数人的眼中,阿里巴巴是属于马云的,而这个“1221句式”的金句独辟蹊径,反大多数人的“常识”,告诉读者马云和阿里巴巴的关系并非是大家所认为的“阿里属于马云”,而是“马云属于阿里”!反其道而行之,打破固有思维定式,令人眼前一亮。
我们可以进行类比创作,比如大多数人认为孩子是属于父母的,我们可以按照“1221句式”的从属关系的方法写一个金句——“孩子从来都不属于父母,但父母会永远属于孩子”。只需这么一句话,整个文章的观点就显得独特而清晰。打破常规,一反“孩子是父母的附属品”的观点,但究其实质,讲述的还是亲子关系,只不过不再是中国传统的“家长式”的亲子关系,而是父母对于孩子无限包容、无私奉献的亲子关系。
又如,从属关系的“1221句式”如果用来表达“人靠衣装”的观点,可以写出“奢侈品的标签从来不依附于任何人,反倒是多数人依附于标签来体现自己的身份”这样一个金句。通过品牌标签与人的身份的从属关系,道出不同档次的品牌体现不同的人的身份的道理。
再比如,若是讲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我们可以套用这个模板,写出这样一个句子:“大自然从来不属于人类,而人类却永远属于大自然”。一语道出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并不是大自然的主宰,反而是人类不能超脱大自然的规律,否则必将自食其果。
第三种方法是利用反义词。
什么叫利用反义词?比如前文中提到的“我以为爱情可以填满人生的遗憾。但没想到制造遗憾的偏偏是爱情”。在这个句子里,“填满遗憾”和“制造遗憾”意思正好相反,通过它们的层层递进,传递出爱情非但不能像希望的那样“填满”遗憾,反而会“制造”更多的遗憾的观点,表达出作者在爱情中可能因为一些“错过”或“过错”而留下遗憾,心中或懊悔、或感伤的情绪。而“1221句式”加上反义词的使用,使得整个句子具有转折点,可以很好地表达出那种冲突感和情绪上的起伏,同时又具有韵律美。
我以为等待可以收获爱情,没想到错过爱情恰恰是因为等待。我以为有钱可以变得自由,没想到我的自由却结束于有钱。
第四种方法是变换主被动。什么是变换主被动?比如尼采曾说的“当你在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着你”。又如,韩国著名电影《熔炉》里面有一句经典台词:“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被世界改变”。
“强大,从来都不是为了左右别人,而是为了不被别人左右”。前半句的“左右别人”是主动的,而我们修改的后半句直接换主动为被动,一个变换主被动的“1221句式”的金句这么轻松便写好了。
再比如,“我们之所以这么拼,不是为了被世界看见,而是想看见整个世界”,“被世界看”与“看世界”的主被动关系,一语道出当下年轻人奋斗的深层次原因,戳中读者泪点,而这样的句子容易被人记住,也就意味着有利于传播。
我们还可以写出,“成功,不只是期望被他人善待,也是学会善待他人”,主被动相交,道出成功不仅是从外界对自身的变化中体现,更是自身境界的提升。
归结起来,我们在创作“1221句式”的金句之前,首先是选择核心观点,观点需要足够亮眼;其次是关注这个句型的核心,也就是前后句形成转折关系,或句子前后内容有对比和反差;再次是选择使用4种方法中的一种,重新定义一个概念或者事物、改变从属关系、利用反义词(特别是动作上的反义)、主动与被动关系的切换。通过这三步,我们便能很快就写出一个金句了。
金句模板2:1213句式
第一个关系是:核心词相反关系。比如,《后来的我们》这部电影的宣传海报上的宣传语就是用了核心词相反形式的“1213句式”:后来的我们,为了谁四处迁徙,为了谁回到故里?后来的我们,有多少衣锦还乡,有多少放弃梦想?
第一句话中,前后半句都有一个相同的词语“为了谁”,前半句的核心词是“四处迁徙”,而后半句的核心词是“回到故里”。两句的核心词一个表达“流浪”,一个表达“回家”,词义明显相反。同理,在第二句话中,前后半句重复的词语是“有多少”,前半句中的核心词是“衣锦还乡”,后半句中的核心词是“放弃梦想”。“衣锦还乡”说明了事业有成,否则不可能是“衣锦”,而“放弃梦想”说明未能实现年轻时的抱负,自然是“事业无成”,或者是自己内心认为的“无成”。一个是事业有成,一个是没能实现抱负,自然也是相反的意义。
那么,如何运用核心词相反的“1213句式”呢?其技巧的关键在于“找场景”。你要找到那些最能触动人的场景,比如在电影《后来的我们》宣传海报中,很多场景就是春运期间的火车站,场景越能触动人,反差的效果就越好,情感流露就越浓厚。
比如“考研”这个场景,我们可以写:“考研这场零和博弈,有几多人得偿所愿,有几多人名落孙山”。
第二个关系是:核心词递进关系。我之前听过这么一句话,至今印象深刻:“别人这么努力是为了生活,我这么努力是为了生存”。
普通人的早起是自律,牛人的早起是习惯。“自律”是一种自控力,仍然需要下意识地去控制,而“习惯”就像一种惯性,不需要刻意为之,因为潜意识里就是这么自我要求的。通过核心词递进,表达出“早起”这个更深的内涵。
从以上几个“1213句式”的模板中,我们可以总结出——若要写“1213句式”的金句,需要先有一个共同的关键词,然后抓住它前后两个半句的意思存在的某种关系,可以是相反,也可以是递进。在相反的关系中,我们可以利用“找场景”的技巧。你抓住这些规律,就很容易创作出来这类句子了。
金句模板3:搜词法
“去征服,所有不服”,是现代汽车花了50万元重金请人写的。于是我就开始研究,这个每字价值接近万元的广告语是怎么写出来的。一开始,我发现这句话中有两个词语——“征服”和“不服”中有一个相同的字“服”。于是我就打开百度,搜了一下带“服”字的词语。我惊喜地发现,原来“征服”和“不服”这两个词语都在一个页面里,用它们来形容汽车很有气势和深意,非常契合,甚至堪称巧夺天工!
经历了很多酸楚是为了把世界看得更清楚。
简言之,就是先抓住一个核心词汇,然后根据该词进行搜索,将搜索出的词语进行排列组合,找到合适的两个词造出句子,就可以得到一个押韵又有内涵的金句了。
大家可以关注一个叫作“文案狗”的微信公众号,你确定了核心词后就可以给这个公众号后台发这个词,然后后台会给你回复很多个含有这个词或与这个词相关的成语和其他词语。
金句模板4:拆字法
勤耕“心”上“田”,“思”想才会获得丰收。
人走上绝路,都与“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故事模板:4步搞定故事+3点完善故事+2招引爆故事
4步搞定故事
第一步:一句话。这指的是用一句话概括故事的开始和结果。在《神雕侠侣》中,就是讲杨过和小龙女从相识到相爱、相知的故事。第二步:定冲突。这其实就是给故事中的男女主角“加戏”,制造一些意外和麻烦。就好比在《神雕侠侣》中,定的冲突就是:有一天,小龙女突然不见了。如果让男女主角相爱相守得那么容易,岂不就直接大结局全剧终了?这样一来故事就索然无味,情节没有起伏,读者也不会有太大的兴趣读下去。因此,我们要学会给主角“加戏”,制造一些冲突点,使情节跌宕,使内容生动,抓人眼球。总而言之,定冲突对于一个精彩的故事来说是非常关键的,冲突是故事的灵魂。第三步:给理由。“给理由”就是说,在第二步“冲突”的基础上,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来“圆”这个冲突。打个比方,就是既然已经定好让小龙女消失的这个“冲突”,你就要给出一个理由,为什么小龙女会消失。因此,大家可以见到金庸先生在小说中用了大量的篇幅讲述杨过和小龙女分开之后发生的事,而这些描写就是在“给理由”,来详细阐释小龙女消失的原因,即“圆”这个冲突。第四步:来组合。“来组合”简言之就是把上面的3个步骤所包含的内容进行排列组合。
杨过在古墓里遇到小龙女,然后两个人相爱了(一句话1),之后小龙女和杨过因为种种原因(给理由)阴差阳错地分开了(定冲突),最后又在一起(一句话2)的故事。
3点完善故事
第一点,交代故事背景。第二点,补充核心信息。第三点,触发情绪爆点。
第一点:交代故事背景。我直接在开头交代了故事背景,包括“我”和昊哥的关系——朋友;什么时候认识的——从初中到现在9年了;还有“我”这次为什么回去——回家补办身份证;回去时乘坐的是什么交通工具——火车……通过交代故事背景,让接下来的故事发展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第二点:补充关键信息。在这个故事里,“我”回家乘坐的那列火车晚点了,这就为后来昊哥在火车站比平常多等了“我”两个小时埋下伏笔。第三点:触发情绪爆点。比如文章中写到在出站口看到昊哥,看到“一地的烟头”,还有那句昊哥喊出的“小子,你坐的这破火车又晚点,害老子白等两个多小时”。通过对这些细节、对话的描写,暗示昊哥等了很久,虽然口中抱怨,但其实不过是挚友之间特有的寒暄方式罢了,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亲切感,既刻画出人物形象,也很好地表现了这篇文章的主题——真正的朋友不一定要常联系。通过这样的细节描述,深化感情,引出最终的主题,从而讲述了一个好的故事。
比如在经典的电影《泰坦尼克号》中,女主角露丝开始回忆后,故事背景就铺陈开来——露丝是和未婚夫卡尔一同登上泰坦尼克号的,但她并不爱卡尔,他们的结合只是为了的家族利益,而男主角杰克是一个落魄画家,因赢了一场赌局而上船。补充关键信息——“海洋之心”。卡尔送露丝项链“海洋之心”以讨其欢心,后来杰克作画时露丝就戴着它,卡尔陷害杰克也是污蔑他偷了“海洋之心”而将杰克锁起来,年迈的露丝在故事的最后将“海洋之心”投入海中。触发情绪爆点——船撞到冰山。此时杰克还被锁在下层船舱,露丝不顾生命危险返回营救杰克,露丝从只有上流人物才能坐的救生艇上返回陪杰克,两人在冰冷的海水中天人永隔,其间夹杂着泰坦尼克号因海水灌入而失衡的惊险画面,刺激着观众的视觉、听觉、情绪。
通过交代故事背景、补充关键信息、触发情绪爆点这3个步骤,不仅能使文章的篇幅得到扩充,还能使文章的内容更加充实。需要着重强调的是,一定要学会利用“触发情绪爆点”这一步,这一步用得好,能很快带动读者的情绪,使文章的情感浓郁饱满,也使读者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2招引爆故事
第一招:打乱顺序;第二招:场景演绎。
上小学的时候,我们就学过叙事手法一共分三种——顺叙、倒叙、插叙。而“打乱顺序”其实就是将本来运用“顺序”的叙事手法描述的事情,用“倒叙”或者“插叙”,甚至两者结合的手法来进行描述。
相信你已经看出来了,我将原来按照时间顺序发展的故事片段打乱了,整体上用了倒叙的手法,其中又插叙了一个故事片段。这样一来,读者读了开头,就想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于是就会接着往下看,最终停不下来。可见,“打乱顺序”的方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给读者造成强烈的悬念感,引人入胜,扣人心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吊足了读者的胃口”。
引爆故事的第二招:场景演绎。
场影演绎法就是指当你在写某个场景的时候,要将自己带入那个场景里。比如你需要考虑:场景里的人是男性还是女性?他的神情面貌是怎样的?他在干什么?他的旁边有什么?这时你可以闭上眼睛冥想,将你想成是他,他可能会做什么,你就做什么。因为此刻,他是你,你也是他。写文章时就根据你带入的人,他告诉你他会怎么做,你就怎么写。
比如如果我想表达焦虑,我会这样写: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灯开了又关,关了又开,一夜未眠。虽只字未提“焦虑”,但“翻来覆去”“灯开了又关,关了又开”“一夜未眠”明显是焦躁不安、情绪起伏大的人才会表现出来的行为,通过这些场景的描绘能够充分表现主人公情绪的不安。
这里需要再给大家提示一个小技巧:文字的表达力其实是有限的,当文字无法表达的时候,可以用图片、视频去呈现,这些也是场景感的重要体现手段。
总结一下本节的内容,写出一个好故事要分三步走,即我们的“4+3+2”故事模板,这个模板分别由以下内容构成。第一个步骤,4步搞定故事:一句话、定冲突、给理由、来组合。首先用一句话概括故事的开头和结尾;其次给故事中的主角“加戏”,制造一些意外和麻烦,使情节发展不那么顺利;然后再在第二步“冲突”的基础上,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最后把前面的三个步骤所包含的内容进行排列组合,使故事完整。第二个步骤,3步完善故事:交代故事背景、补充核心信息、设计情绪爆点。首先交代好故事发生的背景,包括主角的关系等;然后可以补充与故事情节息息相关的信息;最后找到一个触发情绪爆炸的点,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第三个步骤,2步引爆故事:打乱顺序和场景演绎。想要让故事更生动,在叙述故事情节时可以使用非顺序的写法,即不需要按时间发展的顺序来铺陈开;在描写人物、景物时,可以还原“场景”,用场景来表现你要传达的情绪,而非直接描写人物或景物。
写作变现的3种基础途径
基础途径1:投稿
如果你擅长写情感类的文章,你就该关注一些情感类的大号,像“十点读书”、“视觉志”等;如果你对人文历史感兴趣,你可以去向一些文艺类的大号投稿,比如“拾遗”、“拇指阅读”等。如果你还不太熟悉新媒体领域,不知道有哪些公众号和你想写的领域相关,这里我也给你提供一个方法:看看新榜榜单(这里说的“新榜榜单”不是我们在选题篇中讲到的微信公众号“新榜排行榜”,而是在新榜的官网中就可以查到的榜单)。它有日榜、周榜和月榜,还有分类,比如职场、美食、情感、幽默等24个分类,每个分类下都对应着一些公众号,你可以搜索那些排名靠前的公众号,关注它们,看看它们是否有开放的投稿渠道。查找到对应的投稿号,下一步就是去了解它们的投稿方式。
接着我们来讲第二个方面:了解投稿方式。
一般来说,有四种了解公众号投稿的方法。第一种方法是,进入你要投稿的公众号页面,查看位于底部的菜单栏。一般来说,在最右侧的那个菜单,会有“商务合作”、“投稿”等字样,点击进去,会看到编辑的个人微信或是指定的投稿邮箱账号。第二种方法是,查看公众号文章的末尾。有些公众号的征稿启事会放在头条文章的最后,紧跟着就有联系方式,比如编辑的微信、二维码,或者投稿邮箱账号。第三种方法是,在公众号后台回复。有的公众号没有直接在菜单栏设置,但是设置了关键词回复,只要你发送“投稿”两个字,就会弹出推送投稿的方式,告诉你投稿的信息和相关步骤。第四种方法就是在百度直接搜索,有些大号会把它们的投稿邮箱公开在网页上。但是这种方法不是特别方便,搜索出来的也可能不是很准确,所以我将这种方法放在了最后。还是建议大家通过前三种方法去了解就可以了,毕竟来自公众号内部的投稿信息会更准确一些。
下面我们来讲第三个方法:熟悉投稿要求。
基础途径2:在朋友圈用文案卖货
第一个模板是:这个产品我用过+它给我带来的收获+我推荐这一类的人群使用。
比如你卖的是面膜。你可以描述一下你是怎么接触到这个产品的,这个产品之后给你带来的变化,也就是你的收获,然后再说说像你这类有着怎样需求的人,可以使用这个面膜。总之还是我们之前强调的,把产品卖点讲成吸引人的故事。
第二个模板是:这个产品我正在用+它带给我的感受(比如我们常说的五感: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感觉)+它带来的效果。还是以卖面膜为例。你可以描述你从打开面膜到敷面膜的过程中看到的、碰触到的、闻到的、感受到的,以及你敷完面膜之后的效果。通过你的感官对产品的特点进行描述会更有画面感,让读到你的文案的朋友沉浸其中。
写作变现的5种进阶途径
进阶途径1:写软文
第一,创造购买环境。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蛋糕店要用暖和的灯光?为什么咖啡店要放柔和的音乐?其实这都是为了营造一种购买氛围。比如,蛋糕店的暖灯可以带给顾客温馨的体验,就像平常吃蛋糕时候的场景——生日、聚会、结婚纪念日等。
我们写软文也是一样的道理:你要在你的文章中,给读者创造一个购买的环境。假如你要推荐一支口红,就要在文章里描述各种用这支口红效果很好的场景,比如和衣服搭配更漂亮、更显肤色白等;如果你推荐的是一件奢侈品,那就要描述比较精致、上档次的生活场景;如果是日用品,就要着重描述使用它的便利性。当你的读者沉浸在你的软文描述的环境里,你描述的场景很吸引他的时候,他接受你推荐的商品就会更自然了。第二,讲述商品故事。很多人在写软文的时候,常常陷入一个误区:把软文当成商品详情页、当成产品说明书来写,罗列了很多产品的特点,还把产品吹得天花乱坠。结果读者看完之后完全没有共鸣,更没有购买的冲动,又有什么用呢?写软文跟写爆款文章一样,要做到自我表达与用户需求相结合,也要和读者产生共鸣。而讲故事就是最容易引发读者共鸣的。你可以讲讲商品生产的故事、讲讲品牌创始人的故事,或者生活中使用这个商品的故事。把读者代入故事之中,最后当他看到你推荐的商品时,就会觉得这的确是自己需要的,从而产生购买行为。
第三,提高你的软文完读率。《文案训练手册》一书中提到了两个概念:第一个是“第一句话”,第二个是“滑梯效应”。“第一句话”这个概念的意思是,文章的第一句话的唯一目的,就是让读者读第二句话。这与我在之前提到过的开头的目的是一致的。“滑梯效应”是在“第一句话”的概念基础上的延伸,也就是说,要让你的读者情不自禁地阅读你的文章,从第一句到最后一句,让他们根本无法停止阅读,直到阅读完所有的文字,就像从滑梯上面滑下来一样。
其实,“滑梯效应”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要提高“完读率”。读者能读完你的整篇软文,就意味着文章已经抓住了他的注意力,当他读到你推荐的商品时,不仅不会抵触,还会增加些兴趣,这样你推荐的商品销售出去的概率就会很大。
进阶途径2:付费内容沉淀
你可能会问:我该把这些零碎的写作心得沉淀在哪里呢?又如何让别人付费呢?我给你提供一个工具:“知识星球”。它是一个知识分享的App,你可以在这里创建自己的“星球”,选择免费或付费,设置对应的价格(价格的范围是50~3 000元,根据你能给用户提供的内容价值自己衡量),填写一些基本的信息,就可以正式开始你的付费内容沉淀之旅了。你可以像在微信公众号里写文章一样,也可以把自己总结的零碎的写作心得和写作技巧发表在这里,然后通过在朋友圈里转发,让你喜欢写作的小伙伴或者是你的粉丝进入你的星球,付费学习你提供的内容。
进阶途径3:开设自己的写作课程
你必须要深究到事物的本质,找到底层规律。比如,你在前面的学习中,可能已经知道选题的三大阶梯法,那它们的底层规律是什么呢?为什么这类的选题就容易成为爆款文章呢?仔细回忆一下,你可能已经想到了,这就是我们在前面讲的十大爆款元素表,因为这些都是基于人性和人心的。正如我一直强调的:内容在变,内容的承载形式在变,但人性和人心从来没变过。所以,有了自己的一套写作理论体系,从道、法、术、器四个方面展开,有底层逻辑、有方法论、有真实的案例、有可以拿来就用的模板和小工具,这时候你就可以筹划自己的写作课程了。
进阶途径4:出书
进阶途径5:一对一咨询
工具1:“在行”。“在行”是什么?它是果壳网在2015年推出的产品。通过“在行”,用户可以约见不同领域的行家,与他们进行一对一见面约谈。
工具2:“知识星球”。
爆款文章的社会性
微博更像是一个浏览新闻八卦的平台,就算在微博转发什么,也不会有很多好友关注到;但微信是一个社交平台,朋友圈更像是一张名片,你发的东西就代表你的层次和品位。因此,有关“抽奖”、“转发得优惠券”等内容的文章,例如“信小呆”、“锦鲤式营销”,事关“钱”,难免给人庸俗的感觉,自然不会在个人“名片”式的微信朋友圈这样的平台中被广泛传播,也就无法形成爆款。相反,“求好运”类的文章并不会让人觉得庸俗,不过人之常情而已,自然让《在这个从小躺赢到大的女人面前,杨超越真的不算锦鲤……》这样的文章引爆了朋友圈。
通过梳理《谢谢你爱我》成为爆款文章的原因,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写出直击社会大众心理的文章的技巧。1.串联相关热点事件,梳理事件脉络和大众态度。例如《谢谢你爱我》就串联了一系列相关的热点事件,通过梳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即发现其激怒公众的共同点,找到大众的代表性态度,如前文提及的微博评论区排在首位的那句话——“我们连愤怒都愤怒不出来”,这样就大功告成了。其中,找到大众的代表性态度的方法,我个人屡试不爽的是在发布各大热门事件的官微平台下寻找被官方点赞的大众评论。2.找到社会大众心理的点后,需要做的就是瞅准时机,即找到公众情绪被热点事件引燃到极致的时刻,如前文提到的“产妇跳楼事件”让大众的负面情绪被触发到无以复加,这便是我们要的“时机”。3.以上两步完成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写作,而写作的切入点就尤为重要。《谢谢你爱我》的切入点是用朴实但温情的语言“治愈”读者被冷血的社会事件践踏的心,从而受到大众的欢迎。我们在这里可以借鉴的方法是,写作的切入点可以是用一种与社会热点事件触发的大众心理相反的情绪,从而来吸引大众的关注。例如文章里所表现的是“治愈”、“温情”的情绪,让大众受伤的心获得片刻安宁。
微信读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