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读书,能够见到宝器幻化出的器灵【夜花晨拾(2)】
作者:曲润琏
时间:20201219
齐二烨,终其一生,只是农民。但却是个认识字的农民。
二烨祖上,清朝时候,曾经在村子里开过杂货铺。想来开铺者,至少会记账吧!但是,也有熟练掌握小九九但大字不识几个的人,比如说二烨后来的妻子黄翠英。因此,二烨祖上是否曾有人读过书,难说。但至少二烨的祖父、父亲等,是不识字的。
二烨父亲虽不识字,但却觉得读书必有大用。二烨在1920年代,成了本村里同龄人当中,“唯二”的读书郎。全村一共这两个学童,早起结伴去私塾,想来也是一道风景。
二烨上学的时候,村子中间,有个池塘。村里人把池塘边叫做“湾沿”,直到几十年后池塘被填平、上边盖上房子,村里老人仍固执地把原来的池塘边所在的位置,唤作“湾沿”,因为这里是传承了几十年的村中的集市所在地。1980年代,村里人见了面仍经常顺口问道,你今天上湾沿买东西了没有?这个时候的齐二烨,已经七十多岁了,他私下里告诉自己的孙子齐联,那池塘原址上盖的房子,地下必压着灵异的宝器。
当年二烨与小伙伴两人,早起结伴去私塾,天还不太亮。路过湾沿时,突然看见池塘边有白色的大鸟,非鸭非鹅,美丽异常,扑腾不已。小伙伴惊喜有加,就要捡起石头去打。二烨及时制止,告诉小伙伴,这很可能是“宝器”幻化成的白鸟,打不得啊!因为这白鸟显然不是村中原有的。这神奇白鸟后来没在村子里出现过,但却始终藏在了二烨的心底。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二烨觉得有道理:只有早起读书的人才能有异遇、得异缘,路逢宝贝!
齐联这时只有十几岁,听了故事,将信将疑。齐联觉得,或许这宝器只是路过的一只美丽的大型候鸟,在池塘借宿一晚而已。但是二烨还说过亲见狐仙与黄仙圣迹的事,以齐联当时的水平,无法用其他理论来解释得通,于是也只好继续将信将疑。
但二烨一生,肯定从当年的私塾读书中,受益良多,得了不少“宝器”。只是他本人可能生在福中未知福,他经常认为,自己是屡屡跟宝器是擦肩而过的,一如小时候,与池塘里的宝器,也仅仅有一面之缘,一面之后,再不重逢。
二烨后来走出山村,去大连当学徒,轻易学会了日语,肯定跟已经有了一些中文功底有关。二烨甚至在大连有了一段自由恋爱史,这在1930年代,也是不多见的。1930年代,多数人还不知道自行车为何物时,二烨已经能单手抓着车把,在大连街道上风驰电掣了。若不是因为孝顺,二烨不可能含泪从当年的大城市回到小山村定居,重新将自己的人生固定在农田之上。在破四旧之前,二烨身居农村,仍喜欢读自己收藏的《三国》等古书,全是竖版的大大的繁体字。后来破四旧等运动时,不得不把书全毁掉,读书行为本身已然危险,加之二烨眼也花了,新书全是横版的小小的简体字,于是晚年的二烨几乎不再读书。1980年代,二烨喜欢听收音机,或者给孩子们绘声绘色讲故事,所凭的,仍是当年读书的底子。
二烨和妻子黄翠英,终其一生对文字和文化抱有敬畏和景仰之心。二烨曾经严肃地教导齐联说:要敬畏天地和文化。在农田里小便,禁止面向东方升起的太阳,否则就是对太阳神不敬。禁止用有字的纸来擦屁股,因为这是对文字的不敬。要仁厚待人,先人后己。不要争家产。喝酒之前,应该用筷子先蘸一点酒,点到桌面上,先敬鬼神。……二烨是这样教导孩子的,自己也是一直这么做的。因此,二烨去世后,不到20岁的齐联发现二烨所居的老房子里,藏着若干在一般人看来如废品的“宝贝”。有文革之前黑乎乎纸张做的课本,有1960年代的盖章的学生毕业证,有几十年前的房契,有女婿写来的痛哭流涕状的忏悔书,有1970年代开始二烨的孩子们写回来的各种各样的信,……。齐联收集起来,默默读时,觉得这是在读厚重的家史,恍如隔世。可惜,二烨的三个儿子齐庄芾、齐稼芾、齐林芾,虽然都喜欢读书,但都没有父母的保存文字资料的习惯。所以齐联只能看到父亲稼芾几十年中写给二烨的信,却没见到二烨的书写的任何一封回信,也算小小的遗憾。
但喜欢读书、喜欢文字的种子,悄悄种在了齐庄芾、齐稼芾、齐林芾、齐联等人的心底。齐联继承了爷爷喜欢读书、尊重知识、保存文字记录的习惯。自初中起,齐联收到的任何一封信或贺卡,都不曾丢弃过;自己所买的成百上千本书,也都妥善保存,执行着“书与牙刷概不外借”的原则。
齐联的闺女齐星,同样爱书如命。如果只有4代人喜欢书,不知能否勉强算得上书香门弟?不算也无妨,只要还允许他们读书,就够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