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奇葩说》第5季开播,国庆假期一口气看了5期,前两天又把最近刚更的2期也看了,感觉很畅快。虽也听说没之前几季那么好看,豆瓣评分也掉了,但毕竟之前其实只零星看过一点,期望值没太高,现在这种笑笑闹闹又能给些思考,已经很不错了。
想来很早前就喜欢辩论节目的,小学时候偶然在电视上看到国际大专辩论赛的直播,辩题是“金钱是不是万恶之源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台上的大学生熠熠生辉的辩者形象直到20多年后的今天我都难以忘怀。
再后来搜各种辩论视频观看,蒋昌健、黄执中、周玄毅、邓哲、陈铭,辩论界的大神们的名字伴随着他们的辩论不停地在我脑海里闪耀,逻辑、文采、气场,镇定自若的阐述,唇枪舌剑的交锋,语言的表现力竟能产生如此强大而又酣畅淋漓的震撼。而这震撼的背后,我也愈发感到每一个优秀的辩者在那一瞬间的爆发,实则有着深厚的阅读的、生活的思考和积淀。语言的“剑气”飞扬,实则源于思想的“内功”酝酿。才如潮海文始壮,腹有诗书气自华。
再说奇葩说,邱晨、马薇薇、陈铭、黄执中,这些本来皆是专业的辩手,娱乐化之后水准犹在(新一期马薇薇被虐,肖骁表现抢眼,但姜老了毕竟还是姜),并且观看门槛降低,观众更多更广,在给人思考的同时消解了紧张感,辩题大多也很生活化、接地气,感觉还是蛮喜欢的。当然了,有些新奇葩的牵强的说辞、为炒气氛强说段子,辩论水的很,但毕竟娱乐节目嘛,严肃感是要靠这些来消解掉的。马东、高晓松、李诞、蔡康永,乃至薛兆丰,风格各异,但都是些饱经风霜有着很深积淀和阅历的人。
不过也发觉看辩论的时候有这样一种情况,双方都是先有观点后去找论据支撑,于是你会看到一方理直气壮慷慨陈词,你几乎都要被他说服了,但是如果把他丢到另一方,他也会一样的表现,于是你才猛然醒悟过来不能被他骗了,要坚定自己的立场。这样一说辩论似乎挺人格分裂的,但其实辩题本身就是两面性的,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有具体形势下的利与弊。再者,基于观点去罗列事实,不也是一种常态吗?我们平时在阐述自己的观点时候,总不免坚定的认为自己的观点就是事实,这一未必正确的预设支配着我们用语言和行为去努力地说服别人,殊不知却有可能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事实与观点,客观与主观,鸿沟不可逾越只能无限趋近。
黄执中有一个关于辩论的TEDx演讲,他提到辩论其实是给我们一个观照世界的新角度,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却以为知道自己知道。比如说让你画一个瓶子,我们大多都会画出一个正正的摆着的瓶子,而实际上这个瓶子为什么一定要正正的摆着呢?它侧着、躺着、甚至被捏扁了放着,它不也还是一个瓶子吗?再比如说画一艘龙舟,我们总会画出一艘和我们的视线垂直的龙舟,但可不可以是一艘迎面而来的龙舟呢?我们太过习惯于这个世界只是自己的角度看到的这样一种样子,甚至更可怕的是有时不管自己站在哪个角度在看着那艘龙舟,明明是不一样的,但最后都被归纳成了同一个样子。
辩论,正在于呈现世界的不同角度,不同的样子,这个样子也许不是自己心目中的样子,但却也是世界的样子,我们的视角和视野,就在于对辩论的思考中,悄悄打开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