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九月阅读——《弘一大师新传》

九月阅读——《弘一大师新传》

作者: jerrybirdy | 来源:发表于2016-09-05 02:44 被阅读0次

    上个月去泉州开元寺参观了弘一法师纪念馆,往纪念馆里头看去有一堵大约2米高的方形大理石墙面,上面有四个字“悲欣交集”。就因着这四个字,有点着了魔。不过后来因为有其他景点要逛,也就先放下。8月22日那天考完科一,偶然在市政服务中心的图书分管里头看到秦启明编写、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弘一大师新传》,感觉内心里头的某种需求很快就将得到满足了似的。当日就借下。

    开元寺弘一大师纪念馆墙面 《弘一大师新传》

    《弘一大师新传》成书于2010年12月,2011年4月第1版,也是第一次印刷。之前也没有看过其他关于弘一法师的传记,但是诚如书序中所写的,本书的描述的确是中立客观的,没有个人的主观臆断和评价,也不似有些的传记为了吸引观众眼球对于人物的个人生活,尤其“风流韵事”上大做文章,“仅用数百字探究其因,不究其果,不作任何细节描述”。全书共141章节,基本上是循着时间脉络进行编著,大体可以出家前后分为两大部分,出家前(1-51章)有可分为留学前后,留学前“因少时博涉诗书画印,根基扎实,出手不俗,故及弱冠之年,他便成为沪上‘一代名仕’”;留学后(52-141章)回国热心传授西洋艺术。出家之后,弘一大师专注研究佛法,终成一代爱国高僧。

    弘一大师,即李叔同,1880年10月23日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天秤座宝宝。出生于宦商之家,父亲李筱楼遵循当时的“学而优则仕”,先是任教家塾,52岁时中举进士出仕吏部,后又辞官从商,继承家业。虽是一方富贾,但却十分热衷慈善事业,晚年也学佛。母亲王氏是第三侧室,李筱楼67岁高龄喜获叔同时,王氏虚岁20。1884年,即李叔同4岁时,李筱楼病逝。王氏24岁守寡,但对李叔同的教育却是很有一套,不仅使得李叔同才学优,且性格佳。而且李叔同跟王氏感情非常深,出家第二年开始,弘一大师就会书写经文悼念亡母,在王氏逝世多年之后,弘一大师有一次在听佛法讲孝道时,突然想到王氏,悲痛不已,失声痛哭。18岁时,在母亲的促成下,与大他2岁的俞氏成婚,但两人并没有过多的感情,聚少离多,育有三子(长子夭折),1922年45岁的俞氏病逝,弘一大师因战乱未返家奔丧。李叔同在后来留学日本回国时,有带回了一个日籍女子,但未曾带回家中,一直在上海,直到38岁皈依佛门后,还亲自去上海安排她返回家乡。

    弘一大师出家前,是集戏剧、音乐、美术、诗词、书法、金石等中外艺术于一身的艺术家。为学严谨,为人谦逊,严于作息,勇于创新变革。虽然自己在诸多方面造诣颇深,可是每每碰到新学问必求诸名师,学到家方可。在日本留学期间,为了学好音乐和西画,严格自己的作息时间,推掉许多无谓的应酬。留学归国之后,不吝自己在艺术方面的造诣,广为传授。特别地,音乐方面的高足,刘质平,绘画方面的高足,丰子恺。目前传唱度很广的《送别》就是李叔同作的词。另外在当时的刊物上,他第一个提倡要图画进报,不仅美化了刊物也使得报刊的阅读增加了很大的趣味性。而且在广告方面,李叔同一改之前“上海各报广告,皆排专版”,而是首创“新式广告:文字务必简要,排列务必舒朗,式样务必新奇,配上图案刊于显眼地位,数日便予更换”,这样的改动在创刊当天,就使得“报社广告部收到客户广告数百件”。

    1906年冬,李叔同在东京美校绘木炭画《少女》 拍摄于此书1 拍摄于此书2

    自身不俗的文化素养,海外的留学经历,对身边事物敏锐的洞察力,无尽的创新变革精神,以及乐于分享的品质,使得年轻的李叔同在艺术上有很大的造诣和收获,是中国西洋艺术的传播者、开拓者,更被有识之士誉为“中国近代艺术之父”。

    截止至此,若对于一个人而言,似乎已经是达到人生的巅峰,已经走完了一生。我就在想,到底是怎样的心理会让这样一个——不论是现在还是当时而言,都是“成功人士”的人放弃一切走入佛门?

    传记中是这样说的:“……他又拟定计划,准备在西湖之滨创办杭州艺术师范专科学校,谋求为中国培养更多更好的艺术教学人才。,怎奈杭州当局未明艺术教学之妙……李叔同酝酿多年的杭州艺术师范专科学校也就此胎死腹中。眼看‘弘扬文艺’的原定计划无法如愿实现,不得不至此提前‘作一结束’。李叔同陷入了有心报国无力遂愿的苦闷之中……如何排解内心苦闷成为当务之急!……”

    根据文中描述,作者认为是因弘扬文艺的的原定计划无法实现而苦闷,然而就当是李叔同的成就,在弘扬文艺方面绝对是厥功至伟,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看,李叔同在出家之前“致力于西洋文化艺术的传播”这个自我价值已经实现了,后来想要创办杭州艺术师范专科学校不过就是进一步做些事情而已。而做这个事情即便是成了,也只是多了一件弘扬文艺的事儿而已,对他本身而言并没有更多的价值实现。

    所以,致使他出家的主要原因其实应该是他苦闷于自我的人生追求该是什么。人生又开始出现了一个疑问——我是谁,我在哪里,我要到什么地方去。而在佛学中,他有了新的目标。而这个目标也是在摸索中慢慢清晰的。1916年12月1日-18日于杭州虎跑定慧寺辟谷断食,觉“身心灵化”,后回校任教便茹素礼佛。1918年1月30日与友相约再次到虎跑习静一月,2月25日,“李叔同乃于虎跑定慧寺礼了悟上人接受三皈依,取法名演音字弘一。1918年8月19日,在好友夏丏尊的诚劝下,剃度出家了。出家之后一直“以戒为师”,研习佛法,弘扬法学,特别地研制南山律、重兴南山律教。1942年10月13日圆寂于泉州温陵养老院。临终前,他留下了“悲欣交集见观经”的绝笔。对于“悲欣交集”,我想就不要过多臆测,仅仅是第一次弘一大师口述遗嘱时所言:圆寂前后“助念”时,看到眼里流泪,这并不是留恋世间,挂念亲人,而是在回忆我一生的憾事,为一种悲欣交集的情景所感。

    写完之后,突然发现自己说不要妄加臆测,可是在为何出家那一段的描写还是臆测了。仍是留下这段记录,待到日后再次阅读。

    注:本书290页中图片的说明有误,根据本章节所述,应是“李芳远的照片”。

    拍摄于本书3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九月阅读——《弘一大师新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zcre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