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捍中华异国卷狂飚
1921年,留法勤工俭学生先后爆发了三次大规模的学生运动,在中法两国造成了很大的声势和影响。李慰农同蔡~和~森、李~维~汉、向~警~予、蔡~畅等人都积极地投身到斗争的行列,并成为斗争中的骨干力量。
由于1920年经济危机爆发,法~国经济萧条,1921年新年刚过,许多工厂倒闭,没倒闭的也开始大幅裁员。这种状况,使大批留法勤工俭学生陷入求工不得,生活无着的困境。当时留法学生多达2000余人,其中三分之二以上的学生无工可做,欲学不能。他们聚集在巴黎华侨协社,每天靠华法教育会借贷的5法郎维持生活,因营养不良又无钱看病,先后有60余人病死。危难之时,又传来一个坏消息:以吴~稚~晖为首的华法教育会,突然宣布同勤工俭学生脱离经济关系,对未找到工作的学生停发维持费。也就是说,那个维持最低生存的5法郞借贷,也不再有了,这无疑是雪上加霜。而国内各界为留法勤工俭学生募捐的300万法郎,却被华法教育会职员中饱私囊。学生们获悉此中真情实况后,怒火中烧,在忍无可忍的情势下,终于爆发出来。
2月28日,工学世界社发表蔡~和~森起草的争取“生存权”和“求学权”的宣言,并组织起从法国各地汇集起来的400余名勤工俭学生,在《国~际~歌》和《马赛曲》的歌声中,整队前行,高呼着要“要吃饭权”、“要工作权”、“要求学权”的口号,向中国驻~法~公~使馆涌去。
狡诈的中国驻~法~公~使陈箓事先得到消息,早已有所戒备,他一方面假惺惺地走出使馆,在塞弗方公园里接见学生代表,另一方面却在暗地里勾~结法~国当~局,派警~察前来驱赶请愿队伍。但是,势盛气壮的学生们坚决不后退,不撤离,法~国警~察也不好对这些要饭吃的中国学生下狠手。最后,迫使陈箓不得不答应,“借款维持”勤工俭学生的生活,华法教育会也答应为失业学生找工作。斗争取得了预期的胜利。
这次斗争,史称“二二八运动”,它震动了巴黎,吓坏了中国的反~动~政~府,同时,也使广大勤工俭学生看到了自身的力量。李慰农在协助蔡~和~森、向~警~予等人组织指挥的这次斗争中,经受了锻炼,为他以后领导工人运动提供了经验。
“二二八运动”三个月后,留法勤工俭学生又得悉中法两国政~府间的一桩肮~脏交易:北洋政~府派出特使朱启铃、吴鼎昌赴法,要向法~国政~府借款3亿法朗,购买军~火,扩大内~战。为了确保借款成功,北洋政~府不惜以出~卖海~关、邮~政和滇渝铁路筑路权作为担保。事先还由驻~法~公使陈箓,同法国有关方面进行了初步洽谈。借款的具体办法是:在法国发行中国国~库证~券3亿法朗,以7500万法朗交中国政~府,2500万法朗为经手人回扣;2亿法朗存储在中法实业银~行(设在法国),三年内以购买北~京、浦~口,广~东以至全国实业材料的方式支取。
这一丧~权~辱~国的大拍卖,引起了留法勤工俭学生的极大义愤。6月14日,李慰农和王若飞、张增益等23人签名印发传单,并在距巴黎不远的枫丹白露的旅館、仮店、学校和马路上散发,率先把北洋政~府的阴~谋捅了出来。枫丹白露是法国著名的避署胜地,有不少华~人华~侨住在那里,李慰农等人到那里散发传单,目的就是要让这些爱国同胞都行动起来,大家齐心协力,阻止阴谋的实现。传单揭露:“北洋军~阀政~府最近派来一个代表团,向法国政~府秘密借款,名义听起来冠冕堂皇,说是借款“救灾”,其实是购买军~火打内~战,涂炭生灵。北洋政~府每次向外借款,都是以丧~权~辱国为其先決条件的,更何况这笔钱又是用去屠~杀同~胞呢……这是一笔肮脏的政~治交~易!行动起来吧,爱国的炎黄子孙们!”
借款丑~闻一经揭露,立刻在中法两国引起舆论大哗,从而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护国权、拒借款的爱国运动。在这次斗争中,旅法的勤工俭学生始终站在斗争的第一线。这次斗争与年初的“二二八运动”不同,那一次是争取勤工俭学生的生存权,是为自身的利益而战,而这一次是为国家利益,是爱国行动,因此更显得理直气壮。
6月中下旬,在周~恩~来、赵~世~炎、蔡~和~森、王~若~飞、李慰农等人的积极活动下,联合巴黎华~侨各团体,成立拒款委员会,发表了《拒款通告》。通告在进一步揭露北洋政~府的借款内幕后,严正指出:近代中国“内~乱频仍,阋墙之端,均肇于借款成立之后。殷鉴不远,实所寒心。……同人等义愤填胸,难与两立。业已为种种积极运动,以与抗争。尚祈同胞一致进行,以挽狂澜。”
通告下署名的有中国留法学生联合会、华工会、国际和平促进会、亚东问题研究会、巴黎通信社、旅欧周刊社六个团体。后巴黎通信社和旅欧周刊社,连同旅巴新闻记者会,合组为旅法新闻记者团,拒款委员会便由五团体组成,实际上比原来的六团体还多了一个。
通告发出后,拒款委员会的五团体分工协作,为拒款事奔走呼号,归纳起来,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印发五团体署名的传单,报告每日拒款进行之事,在巴黎散发,并向法国各地的学校、工场及商店的侨胞投递。
(二)发通告致国内各团体及美洲、南洋华侨、留英留德学生会,号召一致力争。
(三)致专函于北洋政~府借款特使吴鼎昌,警告他:如不取销借款动议,则不惜一切代价追捕他。
(四)通过了五团体拒绝借款决议案,并以法文印出1000份,送达法国国~会议~员、国~务员、各报馆及各界重要人物。此举在巴黎造成很大影响,巴黎各主要报纸都全文登载五团体决议案,并附加评论。同时,也为法国~会议员中的反对派提供了反对借款的依据。本来,6月初法国国~会已经通过了中法借款协议,但法国财长不同意,拒绝执行,理由是钱太多,拿不出来,实质上是另有弯弯绕,即承担借款的中法银行,不是财长背后的那家银行,他无利可图。现在,五团体的拒款决议案公开后,使财长的反对更是振振有词。这在事实上,为拒款委员会的爱国斗争,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五)致函驻法公~使陈箓:“先生负外~交重责,代表国家,宜有所表示。”要求他参加拒款委员会召开的拒款大会,就借款一事公开表态。陈箓以种种理由推诿,愤怒的学生痛~打了公~使馆一等秘书王曾思,以实际行动警告了陈箓。
(六)筹备召开拒款大会。决定于6月30日,在巴黎哲人大厅召开拒款大会,通知各地各团体,预先征集华人意见,并派代表参加会议。
拒款大会于6月30日下午2时,在巴黎哲人大厅如期召开。预计百余人的会议,结果实到300多人,后到的人只能站在大厅两旁和过道上。会议由赵世炎主持,各团体代表慷慨陈词,群情激愤。会议最后讨论通过了分别针对驻~法公~使馆、法国政~府、海外华人和国内同胞的四项决议。
会后组织了游行,并向法国政~府递交了拒款委员会的决议书。
此后的斗争,声势越来越大。迫于社会各界的强大压力,担心事态扩大难以收拾,中法两国政~府最终还是按照拒款委员会的要求,联合签署并发布了借款作废的声明。
这场由留法勤工俭学生掀起的护国权、反借款运动,是留法勤工俭学生斗争史上最光辉的一页。由于斗争得到了广大华工、各界爱国侨~胞和华人团体的热烈响应,从而演化成中国人民在国外为保卫国家权益而进行的一次反~帝~爱~国斗争,后来被思想界称为“国外的五~四~运~动”。
借款风~波刚刚平息,争夺里昂中法大学的斗争又接踵而来。
里昂中法大学,是华法教育会以解决勤工俭学学生海外求学为名,通过募捐经费,加上庚子赔款余额,利用当时对华友好的法国里昂市长哀里欧捐赠的一座旧兵营开办的。1919-1920年间全国18个省的1600多名青年先后赴法勤工俭学,其中一部分就准备进入里昂中法大学。学校位于富尔维耶尔山的山丘上,于1921年2月动工建设,7月建成。
早在这年的5月20日,李慰农参加了由243名勤工俭学生签名发起的请~愿行动,联名写信给驻法公使陈箓和国内的蔡~元~培,要求将筹办中的里昂中法大学改办为半工半读的工学院,以此解决勤工俭学生的生活和求学的问题。但是,这一正当要求如石沉大海,久久没有得到任何答复。
9月中旬,传来了ー个令人不安的消息,原为勤工俭学生筹办的中法大学,却被校长吴稚晖玩了一个偷天换日的花招,暗地从国内招来一批权势煊赫的军阀、官僚买办和地主资产阶级的纨袴子弟,准备偷偷入学。这一鹊巢鸠占的倒行逆施,引起了留法勤工俭学生的无比愤怒。他们发觉受骗上当,留法上大学的愿望即将化为泡影。
9月17日,李慰农参加了勤工俭学生代表在巴黎召开的会议。这次会议决定成立“各地勤工俭学生联合委员会”,并一致通过“誓死争回里昂大学”的决议。
当勤工俭学生得知,吴稚晖悄悄从国内招来的那帮公子哥们预计于9月24日到达马赛,25日将进入里昴大学的消息后,立即组织了两批先发队125人,在蔡~和~森、陈~毅和王~若~飞、赵~世~炎、李~立~三等人带领下,于21日先后到达里昴。
由于吴稚晖、陈箓和法国当局对事态发展有所防范,致使占领里昂大学的先发队全部被法国警~察拘~捕,囚~禁于芒特吕克炮台的一个兵营里。
当时,李慰农留在巴黎,和向~警~予等人一起负责宜传联络工作。他们油印传单,到巴黎各处散发。李慰农还用一口流利的法语在街头发表演说,愤怒控诉北洋卖~国政~府勾~结法国当~局对勤工俭学生的种种迫害。他那铮铮言辞博得广大法国工人和市民的同情和支持,不少法国进步报刊纷纷报道中国留学生的正义行动,有的还刊出“号外”,给予有力的声援。
争夺里昂大学的斗争僵持到10月14日,法国当局在陈箓和吴稚晖们的勾结和默许下,悍然对被囚的先发队员采取强迫押送回国的手段。这天下午5点55分,蔡~和~森、陈~毅、罗学瓒、张昆弟、李~立~三等104人在敌人的刺刀胁迫下,满怀悲愤,被押上了宝勒加号邮轮,遣送回国。
这次斗争,在中法反~动当~局的联合镇压下失败了。
留法勤工俭学学生的斗争,是五四反~帝反~封建运动在国外的继续和发展,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另一个激烈战场,它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特别是中国青年热爱祖国、不堪忍受屈辱的斗争精神。
此后勤工俭学生的革命运动,虽然处于低潮,但仍然留在国外的赵~世~炎、周~恩~来、李~维~汉、李慰农、王~若~飞等勤工俭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对未来革~命的方法,途径和组织形式,开始了更深入更广泛的思考和探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