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在为准备公司下个月的培训课程,一整天都在不同的会议室参加不同的会,以至于在搭车回家的路上“昏睡”过去。当看到自家窗户闪烁的灯光时,心里在想:家里有饭吗?儿子吃饭了吗?
一进门就看见茶几上那盆嫩绿的芦笋,那是我最爱吃的菜,原来儿子已经吃过了,菜是他炒的,一盘芦笋,一半是蒜蓉芦笋,另一半是蚝油芦笋,还用西红柿切了一个花做了点缀,煞是好看,炒芦笋配米饭,除了缺少点蛋白质,还是很健康的。
什么是幸福?我以为这就是了。
我想很多父母都希望能有这样一天,感受懂事的孩子,关心自己,照顾自己的幸福,但往往还常听到有父母在抱怨,抱怨孩子不懂事不知道心疼、不理解大人。下面几个故事能代表我的观点。
*不要以孩子为核心
这个观点曾引起儿子的四姨奶奶强烈的质疑,尽管我强调说,至少不要在表面上让孩子感觉他是家里的核心,“怎么可以不以孩子为核心,怎么可能不以孩子为核心,怎么能做到不以孩子为核心?”呵呵,一连串的问题,反响可强烈了。
我给四姨奶奶讲了几年前的一个故事,一次陪公公拜访他的老战友,大家一起去了饭店吃饭,席间服务员先上了一盘菜,是公公的战友的儿媳,专门为自己的儿子点的,说这是孩子最爱吃的菜,这盘菜自从上了桌,就没有放到大转盘上,而是直接放到孩子面前,不管客人吃没吃,孩子自顾自的吃起来,其实小孩子这样我们都可以理解,毕竟一家只有一个孩儿,这样的宠爱太常见,开开玩笑就过了。
可是接下来的情况就糟糕了,因为孩子坐在上菜的菜道旁边,任何新上的菜,还没等到转到主宾面前,就先被这个孩子拦截了,转盘就此转不动了。只见他把爱吃的菜扒拉个够以后,才允许转盘继续前进,看着这个上五年级的“小伙子”,我一时无语了。
实际上,孩子在公共场合的不当行为,孩子自己不觉察也并无恶意,只不过是他的一种习惯,因为全家人太以孩子为核心了,在这种氛围里成长起来的孩子已经适应了在任何环境中他是核心,他很难顾及别人的需要和感受,也很不适应不被别人关注,这样的孩子进入社会后,可能会容易感到失落和愤怒。
我曾经问那些父母这样一个问题:一只鸡有两条腿放桌上有老小,鸡腿给谁吃?
十有八九的父母告诉我,要给孩子百分之百的爷爷奶奶告诉我要给孙子,在我家里不是这样,我会告诉爷爷奶奶:“孩子以后有的是吃的时间,你们一定要吃。”当爷爷奶奶不舍得吃的时候,我会拿过来吃,当然我注意到孩子渴望的眼神,会在至少大咬一口后递给他,同时对他说:“爷爷奶奶是长辈,我们要照顾他们,所以记得要给爷爷奶奶吃,爸爸妈妈工作辛苦,也应该吃,爷爷奶奶让给我们吃,我们要感谢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让给你吃,你也要感谢爸爸妈妈。”
这样养成的习惯是,孩子每次都会把鸡腿给爷爷奶奶,爷爷奶奶不吃,再给爸爸妈妈,其实他知道最后她还是有机会吃到的,但这个过程绝不可少。这样的结果是,儿子很少有太多的任性,他会认为这很正常,在进入她的小社会幼儿园时,有了更强的适应性,因为在幼儿园里不可能哪个孩子是唯一的核心。
*让孩子知道父母的辛苦和不容易
林可,2岁,手里拿着一块,他本来不爱吃这捏在手里玩的饼干,妈妈说:“宝宝,给奶奶吃一块吧。”林可立即抽回小手,高高举着,撅着小嘴表示不同意。“你又不吃,买来天天照顾你,给奶奶吃一块吧。”看妈妈要强制性的把饼干递给奶奶,林可开始发脾气,甚至哇哇大哭起来。
“宝宝不哭,奶奶没吃你的饼干,你看,还在这里。”舍不得孩子哭的奶奶,赶紧把饼干还给林可。其实即使林可真的把饼干给了奶奶,奶奶会不会真吃了呢?百分百的奶奶们会说:“宝宝你真乖,奶奶不吃,宝宝吃。”
在孩子自我意识形成初期,强制孩子分享,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及个性发展,但当孩子到了一定年龄,我们需要引导他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求,建立关爱他人,乐于分享的意识,当小孩子本来经过了内心“斗争”你开始去分享的时候,不恰当的反应就抵消了孩子的努力。
有人觉得好笑,孩子能懂这些吗?事实证明,孩子能体会父母的感觉,只是需要我们让他知道,越早让孩子理解这一点也有好处。
记得儿子五岁时一次,我从医院下班回来,感觉头痛难忍,吃过饭就一个人摸黑躺在床上,家人都在客厅里看电视,一会儿一个小人爬上床,一双小手推着我“妈妈你怎么了?”“妈妈头痛。”“妈妈,我给你拿药。”“妈妈,我不看电视了,我陪着你。”黑暗中我都感动得要掉下眼泪来了。
在儿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不止一次把工作上的困惑压力和身体的疲劳告诉他,小时候他会眼泪汪汪的问我:“妈妈,你会死吗?”大了他会说:“老妈,您歇歇吧,今天我做饭……”现在看我写东西到深夜,他会说:“老妈,明天上班吗?早点睡吧。”
其实我并不是故意矫情,我是想让儿子知道父母没有金刚不坏之身,会累、会饿、会烦恼、会生气……他有的感觉,我们都会有,我们一样需要别人的呵护和关爱,让他从小就开始有一种对家庭、对家人的关爱和责任感,结果,自然就不必说了。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
一次乘出租,听的士司机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妈妈带孩子乘车,任由穿鞋的孩子在后座上蹦跳,司机师傅提醒她说:“别让孩子碰了,座位脏了我怎么拉客人呢?”结果那位妈妈居然说:“我多给你点钱不就行了”。气坏了的司机师傅说:“难道您会允许您的孩子穿鞋在床上蹦跳吗?”那位妈妈顿时把脸拉得老长,下车时摔门而去。不知她是否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对孩子产生怎样的影响?
在每个孩子的身上都能找到父母的影子,抱怨孩子时,先需要想想我们自己。我们孝敬父母,我们的孩子会孝敬我们,我们热爱自然,我们的孩子便学会保护环境,我们做对孩子、对社会负责任的父母,我们的孩子也会建立起他们的人生目标,开始他们富有爱和责任的人生。
这是一本有着十几年儿科医生经验的医生发表的书籍,更多分享请关注
QQ:603819785
或者Ⅴ:q603819785
作者:大倩育儿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