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写作•遇见读书简友广场
精读打卡75:环游世界——澳大利亚、新几内亚

精读打卡75:环游世界——澳大利亚、新几内亚

作者: 若可的读书笔记本 | 来源:发表于2023-03-31 15:18 被阅读0次

阅读时间:2023年3月30日

阅读方式:微信读书

阅读书目:《枪炮病菌与钢铁》

阅读范围:  第十六章《亚力的族人》

进入本书的第四部分,以各大洲典型国家为例分析造成差距形成的原因。本章介绍的是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关于新几内亚群岛的分析在第二章岛屿的“中型实验”里已经有提及,所以这一章读起来有似曾相识的内容。

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的分分合合

新几内亚是澳大利亚北面的一个岛屿,几万年前两个板块同属一个大陆,大约在1.2万年到8 000年之间,海平面上升,两块大陆才分隔开来。现在两地之间的托雷斯海峡宽不过90英里。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土著与和亚洲人有亲缘关系,他们和现在的菲律宾、马来半岛族群体质特征相近。由于地理上的阻隔两地的族群都是各自发展起来的,文明程度差距很大。

大家的普遍印象澳大利亚是各大洲中最干燥,最小,最平坦,土地最贫瘠,气候最无常,生物最贫乏的。我听说澳大利亚最早是欧洲罪犯的流放之地,可见当是的欧洲人也觉得这个地方不适宜开发,当地的土著始终过着狩猎采集的工作。新几内亚贴近赤道,澳大利亚则有大片土地位于温带,最南处接近南纬40度。澳大利亚没有什么火山活动,也没有高山、冰河。新几内亚位置接近赤道,雨量丰沛,地势高,土壤肥。作者认为气候和地理问题,影响了两地发展的差距。

新几内亚的发展局限

第一,新几内亚高地上发展出来食物生产农业,却没有生产出多少蛋白质。第二,高地上耕地面积有限。那里只有几个宽阔的河谷足以支持稠密的人口。第三,新几内亚适于集约农耕的土地仅限于中海拔地带,因此,在新几内亚从来没有发展出“垂直分工”的经济体系(“垂直分工”的概念在植物驯化部分讲过,就是海拔造成的季节差可以全时段收获)。上述三点造成新几内亚的人口不能持续增长,人口从未超过100万。

生态环境与地形方面,低地上布满湿地,高地上交错着陡峭的山壁和狭窄的河谷,高地和低地都有浓密的雨林盘踞。导致社会群落分散,每个族群的活动范围受限,语言、文化、经济、z治都是“破碎”的。例如,新几内亚是世界上语言密度最高的地区,他们分别使用1000多种语言,这些语言彼此间的歧异程度,几乎跟英语与汉语的差异一样大。

对外的地理隔绝,也是外界的技术、观念因而难以输入。

澳大利亚的发展局限

澳大利亚还有一个极为独特的特征,那就是这块大陆上的气候,基本上不受季节周期调控,而是受南半球的厄尔尼诺现象支配。这里缺乏可供驯化的野生动物,可供驯化的野生植物非常少,气候不佳,土地贫瘠。

人们集中在大陆边缘的非沙漠地带,他们的人口分布随着降雨量而变化,因为降雨量支配了陆地上动植物资源的生长;海、河、湖边水产食物的丰寡也决定了他们人口规模的大小。当地土著采用狩猎采集的生活方式,刀耕火种。

作者介绍了一些当地的食物和工具,有兴趣的书友可以自行阅读,在这里我就不赘述了。

为什么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之间存在文化障碍?

虽然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海岸只间隔10英里。但其中仍有一系列导与阻隔。就造成了他们的交流,好像小孩儿传话游戏从第1个孩子到最后一个孩子得到的信息早已毫不相关。

总之新几内亚与澳大利亚地块气候,地势,语言,人口规模,在文化和技术传播过程中,产生了无所不在的影响力。一些外界引入的作物和技术,由于不适合当地的生产模式,也被淘汰了。

南岛语族差一点就成功了

书中提到新几内亚的其中一个邻居是印度尼西亚,在公元前1600年南岛语族(一种海岛语言体系,在这里可以简单理解为东南亚和马来人族群。)开始扩张,为新几内亚带来了亚洲的动植物和产品。但是公元前1511年,葡萄牙人占领了这些原始岛屿,切断了当地引入亚洲文化技术的可能性,至今保留的引入驯化动物的证据是澳大利亚的野狗。

这让我想到了自身没有先天优势,后天如果再不努力改变的话,就只能靠外界的力量被迫改变(被征服,被欺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精读打卡75:环游世界——澳大利亚、新几内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zlzr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