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课前,刚看了一视频号,讲当你想生气时,想想三句话,就不生气了。第一句:思维不在一个高度,没必要相互征服。第二句话,从“他”的角度看问题。第三句:不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很喜欢这三句话,尤其是第一句,我果断收藏此视频,备用。然后在四班高高兴兴地上了第一节课,第二节是三班的课,三班学生是我比较喜欢的一帮,可……现在想起来都觉得讽刺,就是这个班,就是这个班我曾经比较喜欢的一个娃儿,就在我刚刚收藏了一个“不生气”的视频后,我竟然与三班的刘羽琦结结实实地生了一场气!
现在想起来就觉得自己当时好傻。第一:失态。声音那么高,至于吗?靠声音压到对方?就这么点儿本事了哦!第二:失智。这是生气的根本原因。冲动有余,智慧不足。
现在,我问自己,如果再有类似情况,我将如何处理?
看着他,等他说完,问他:能让我把话说完你再说吗?(估计他仍会面露不满,但应该不会再说啥)
等我说完了,然后再对他说:“我说完了,你说吧。” 预设情境一:
他再说一遍:他拿我了卷了啊!”我:还有吗?他:没了。我该转向问下拿他试卷的学生咋回事——如此,该会平息他“不怨我”的愤懑之气。完了再问他:以后听我把话说完你再说可以吗?估计他应该会同意。
预设情境二:
他:不说了。我:好,那我们上课。
这样一反思,事情原本很简单哦。我犯了什么错误?把自己放到了与学生同一思维高度,想要靠老师的威严去压服对方,使得原本简单的一件小事变成了较为复杂的不太小事儿。
再想一下,刘羽琦如果想通了,再找到我,我该怎么做?他肯定要给我道歉,这个重要吗?不重要,只要他明白听别人讲话要让别人说完,与长辈说话尤其要注意即可。最重要的,今天下午一节课,他是没的。所以课堂上复习的三个知识点儿,让他在下面咨询其他孩子,掌握后,课前再讲给大家听。这是第一点,然后才是我们彼此说说从这件事情中,我们各自该反省的地方以及以后会怎么做——如此,我想才会让我们师生共同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