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西陆华胥。
今天分享的听书书目是《供应链攻防战》,这本书讲的是全球化逻辑转变,中国经济面临脱钩断链的风险,企业应该如何应对。
本书作者林雪萍,长期研究中国制造与企业创新,是国内产业经济研究的代表性学者。他既能从宏观全球化的视角看到供应链格局,又经常走访工厂企业看到一线生产运营。
1.听书笔记
01)从2015年开始,由于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的影响,不同经济体的竞争与合作出现新的变化。
全球化从1.0阶段进入了2.0阶段,供应链的企业属性开始融入国家层面的考虑,供应链的安全性替代了成本和效率,成为首要问题。
02)美国设计与中国制造的深度合作实现了共赢。全球化产业分工不仅让中国变得更强大,也让美国变得更富有。而中美博弈会是一场持久的供应链攻防战,我们要在新的认知框架下准备迎接长期的较量。
03)供应链三力模型:供应链既有网络性,又有等级性;网络性表现为连接力,等级性表现为控制力,而设计力则通过改变整体规则对它们产生影响。
04)在进攻中,要找到供应链控制力的节点,并在关键节点上展开攻势。与此同时,要认真防守,在有优势的供应链上继续深耕,构筑高质高效的供应链。
05)中国经济既要寻求科技突破的「攻坚供应链」,又要完善面向大众生活的「民生供应链」。两者并重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
2.听书感想
这个世界起了变化,我们这代人正在见证。
曾经是互联互通相互合作的全球化,从中国入世以来,中外贸易一直很好的开展,中国利用劳动力优势、资源优势引入产品、技术、供应链,然后一步步发展起来。
后来经济体量迅速壮大,科技能力快速升级,再加上西方所谓的中国危胁论,埋头苦干谋发展的阶段过去了,身形变大以后不免被注视、被揣测、被针对。
这本书中提到全球化从1.0到2.0的转变,节点在2015年,将近十年前,没想到已经过去那么久了。
2015年,那一年,我正好是毕业参加工作,虽然早前几年有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可是我们这边风景独好,而且自己又在上学期间,自然对经济运行、市场行情没有什么认识。
后来工作以后,头几年的大环境还是以前状态延续,全球化2.0在这个节点的萌发,距离自己的日常工作生活还很远。
后来美国开始挑起贸易战,一开始以为是噱头,等到中兴事件、华为事件的时候,以为是强盗病犯了,后来认识到,他们不是一时兴起,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在地缘包围圈上,再叠加断贸易、锁科技。
由此深刻理解了那句,国家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贸易战明争暗斗,然后各种因素作用下,病毒肆虐三年,如今再看,世界再回不到从前。
官方都说,中美关系回不到从前,到能够有一个有更好的未来,这更多的是一种向前看的美好期盼,展现我们的诚意,可对方怎么想、如何做,就难说了。
诚如本书判断,中美博弈,不能厌战,不是速战,而要做好长期战的准备,产业链转移,贸易限制与突围,科技封锁及破局,都需要长时间的较量。
到了你我普通人的层面,不能指望还有过往快速发展的经济环境,也不能奢望当下的经济状态迅速转变,个人工作和国家阶段紧密相连,也是要做持久战的准备,肯定不是两三年而已。
当前形势下,在工作、投资等方面,安全求稳最好不过了。
以上是今天的分享,希望对你有启发,转发是最好的赞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