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教学反思】发散思维,按需施教

【教学反思】发散思维,按需施教

作者: 雅馨居士 | 来源:发表于2022-01-05 18:30 被阅读0次

          ——《寓言四则》教后记

    七上的最后一课是《寓言四则》,两则《伊索寓言》,两则文言寓言。估算了一下授课时间,发现很充足,因此设置为三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学习两则《伊索寓言》,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从严文井关于寓言的一段表述导入新课,指导学生根据课本上的预习提示中阐释的寓言特点,引导自学两则出自《伊索寓言》的两则内容。给出学习思路:梳理情节—人物形象—寓意。随后,展示交流自学效果。

    文章内容简单,学生很快就完成了学习任务,随后引导学生对两则寓言故事的异同点进行对比,使学生学习的学习有迹可寻。

    最后,进行发散思维训练。《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训练题目为“听了雕像者的话,赫尔墨斯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蚊子和狮子》,训练题目为,故事的最后还会出现什么样的故事?

    学生四人一组,任选其一,展开口语交流。看得出,大家的兴趣很高。课堂讨论热火朝天,但由于时间有限,展示交流的人不够多。所以又将这个训练,延伸到课后写作。

    一节课,学生学习热情较高,参与学习的人较以往有大幅度提升。课后与几个孩子简单聊了几句,据他们说是因为今天的课有意思。也许,今后的语文课,我得在“有意思”三个字上多下功夫才好。

    第二课时,学习《穿井得一人》,积累文言词汇,读懂文章内容,明确主旨寓意。

    从一则新闻网络谣言导入,简介完《吕氏春秋》后,询问学生:“这个寓言故事你能读懂哪些方面?需要老师讲什么?”学生纷纷表示,故事大致意思都能读懂,而且寓意也能知道一些,最想让老师讲的是文中的个别字词。

    让学生根据课下注释小组合作疏通文意,然后具体指出需要老师讲的字词。几分钟后,几个小组开始举手质疑。重点给学生讲了几个实词“居、传、闻”几个虚词“而、之、于”。因为是他们自己提出的,所以听讲还算认真。

    文意疏通后,再次询问还想知道什么,学生提出为什么文章结尾说“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顺着学生的这个问题,开始引导学生对文章寓意进行深入解读。

    总体来说,因为这节课的学习思路就是按需教学,所以这节课学生学习热情较高,而且课堂学习氛围比较轻松。看来,主动要的和硬塞的,效果还是有区别的。换个方式学习,其实也还不错。今后,要打破固化思维,多多尝试新的学习方式,也许课堂就会有不一样的风景。

    第三课时,学习《杞人忧天》,继续积累文言词汇,读懂文章内容,明确主旨寓意。

    从成语解释入手学习,学习思路与第二课时基本一致。学生自己可以读懂的不啰嗦,学生提出想学的仔细讲。文言词汇,依然是学生质疑的重点。解决了字词问题后,引导学生探究寓意,因为有对成语解释的前提,所以学生对这个寓言的寓意也不难懂。

    拓展迁移,让学生谈谈这则寓言对现在人有什么启发时,在这个环节发现学生普遍都认为杞人的想法可笑,晓之者的解释也很不科学。于是,针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深入引导。给学生讲了古人的几种宇宙观,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初步接受古人对宇宙的探索这个概念。这样,对于杞人的忧天也就有了更深刻地认识。而对晓之者则着重在人品方面地引导,于是,学生也就又有了新的理解。

    四则寓言故事,因为着重在引导学生的想象联想,所以发散思维训练很受欢迎。而后两则寓言的学习,又是按照他们的需求展开学习,课堂上看上去也学得开开心心。正如严文井所说:“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时,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小寓言,在大语文中,既让课堂充满笑声,又让学生学会思考。

    这片贫瘠之地,总是让人的情绪起起伏伏。眼看着要到崩溃的边缘了,又因为几则小寓言让我似乎看到继续坚持的理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学反思】发散思维,按需施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zrkc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