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四章:社会认知

第四章:社会认知

作者: wangchi | 来源:发表于2019-03-24 11:39 被阅读0次

    社会认知: 一般指我们理解社会现象的知觉和判断过程。

    第一印象及其影响

    很重要,数月后还影响人们的判断。

    • 39ms判断别人的表情
    • 0.1s 判断陌生人的长相是否具有吸引力,是否可爱,是否值得信赖
      • 这一结论与1分钟后的结论一样
    • 只要观察人们和陌生人5s钟的聊天场面,就可以确定他人的外向程度、良知水平和智力高低
    • 这种判断是人们先入为主的,是按照刻板印象,对陌生人进行分门别类(非常不准确,但是很难不受其影响)
    • 例子:
      • 嫉妒、固执、冲动、勤劳、温柔,你愿意当他同事?
      • 温柔、勤劳、冲动,固执、嫉妒的人,是不是看起来好些?
    • 首因效应:最先获得的信息印象深刻,即时印象和刻板印象一起,塑造出他人的整体印象。
      • 不论对错,快速形成,影响人们对后来所获信息的解释
      • 同时,影响人们对新信息的择取:验证性偏差,人们对待新信息的时候,会选取其中可以证明自己正确的信息。
      • (相信自己的第一判断,并试图在后续找到证据,证明自己正确,而不是证明自己错误。人们惯于忽略证明自己错误的证据,坚持那些错误轻率的判断,还常以为自己对他人的看法正确无误,过度自信!)

    结论,第一印象重要在于:

    • 把他人的注意力导向某类新信息;
    • 影响对后来新信息的解释。

    人们对自己人际关系的知觉并不像自己认为的那样超然客观,准确无误。人们一旦投身于亲密关系中,并希望保持长久,就很难保持冷静的大脑。如果人们要努力保持亲密关系的完好,就特别容易受到验证性偏差的影响,从而找到一些证据以保持对伴侣乐观的错误知觉。


    知觉的力量

    伴侣的理想化

    现实中,伴侣与理想的总有差距
    积极错觉:一种方法是建立对伴侣善意的大度和认知,突出他们的美德,缩小他们的缺陷。混合了对现实的认识和理想化了的知觉,并不会忽略真实的缺点。

    • 是否会带来危险和失望?取决于积极错觉的不符合程度,如果过于不符,则变成自欺欺人。
    • 好处:
      • 用善意大度的方式却诠释对方的行为,有益于亲密关系。将伴侣理想化,就会先入为主的用善意去理解对方。
      • 如果我们能认为被称心如意(被理想化)的人所爱,会增加我们自己的自尊;同时,我们的善意,会慢慢的影响对方,我们的正面评价,也会提高对方的自尊。
    • 因此,为了避免失望,随着对伴侣了解的加深,应该需要不断调整自己对理想伴侣的期望,这样期望就能切合实际伴侣。
    • 伴侣其实清楚我们在美化他,但是他们希望这么做,他们也会反过来这么做,因此,得到双赢。

    归因过程

    归因:人们对事情发生的原因(特别是指人们为什么做,或者,不做某件事情的动机)的解释。

    1. 首先(对于同一件事的不同解释)

    行动者/观察者效应:对自己的行为的解释,与观察到的伴侣类似行为的解释完全两样。

    • 人们常常深切感受到影响自己行为的外部压力,因此对自己行为的解释做出外部归因
    • 忽略了同样的环境也会影响他人,从而解释他人行为时,常常归因于他们的内部原因。
    • 双方常常意识不到彼此归因的差异,都会认为对方像自己一样看待问题。
    • 保险的策略:在心中假定,即使是你最亲密的伴侣,也很少能真正理解你所有行为的原因(外部环境因素、内在因素、动机……)。
    1. 其次(对于事情的结果,成功或者失败)

    自我服务偏差:欣然的把成功归功于自己,而极力推脱自己在失败中的罪责。

    • 如胶似漆时,认为自己居功至伟;反目成仇时,认为自己无可厚非。
    • 能估计到他人存在的自我服务偏差,但是意识不到自己也一样存在,认为自己的判断准确而明智。
    • 原因是,即时自己的善意意图没有付诸于行动(没有实现),自己也能感受到自己的意图;但是对于他人,人们只会从他们的行动去判断,忽略了他人的意图。

    总结上面两点,人们喜欢做出自利性的解释,从不同的视角更好的为去为自己开脱罪责,不会原谅伴侣的错误。

    重要的现象是,伴侣双方的归因模式能决定亲密关系的满意程度:

    • 幸福的爱人对伴侣行为的归因都是能改善关系的。
    • 幸福的配偶对彼此的积极行为通常给予内部的、稳定的、普遍的归因。(认为好的行为都是发自对方内心的)
    • 倾向于淡化彼此的过失,认为他们是偶然的、特殊的、局部的,因而消极的行为,都通过外部的、易变的、特殊的归因而得到谅解。(认为过失,都是收到外部影响的)

    而痛苦伴侣,反其道而行之,夸大了坏处,缩小了好处:

    • 认为伴侣的正面行动都是无心的,偶然的,
    • 负面行动都是刻意的、习惯性的,普遍的
    • 原因?依恋类型-不安全型的人和高神经质的人,更可能做出维持苦恼的归因。

    记忆

    • 重构性记忆:随着新信息的获得,人们会不断修订和改写记忆
    • 当前感情状况,会影响双方共同往事的记忆。
      • 当前幸福,倾向忘记过去的不愉快
      • 当前痛苦,会低估过去的幸福和情意

    关系信念

    人们带着固有信念步入亲密关系,以心理结构(图式,能对人际关系的知识记性系统化归档)的形式组织起来。

    常见的,浪漫主义,比不浪漫的情侣体验到更多的爱意、满足、承诺,但随着时间推移会慢慢削弱。(显示中的亲密关系很少能满足这么高的期望)。

    浪漫主义至少看起来有益,其他一些信念有害,应该警惕下面的观点

    • 争吵具有破坏性,如果深爱则不会发生争执。
    • 读心术很重要,真正关心彼此的伴侣凭直觉就能知道对方的需要和偏好。如果需要告诉对方,则说明伴侣爱自己不够深。
    • 伴侣是不会改变的。一旦亲密关系变糟,就无法得到改善,如果爱人曾伤害过你,毫无疑问还会再次伤害你。
    • 每一次性生活都应该是完美的。只要爱情是忠贞的,性生活就应该是神奇美妙,令人满足的。伴侣应该常渴望并为性生活做好准备。
    • 男人和女人就是不一样。性格和需要非常不同,很难真正理解对方。
    • 美好姻缘天注定。根本无需努力来维持美满的夫妻关系。要么彼此脾气相投,快乐到老;要么格格不入,争执一生。

    这些有害的观点,会导致亲密关系的困扰和不满,如:发生争吵,就认为对方不爱自己;出现问题时,不会提出建设性意见,因为认为对方不会改变,真爱天注定,他们就不会设法解决问题,而是去逃避问题。

    上面的观点是宿命信念(destiny belief),要么天造地设(不会碰到任何疑虑和困难),要么冤家路窄。常见于好莱坞电影中的浪漫情侣。

    另一种爱情观很少在电影中见到,其假定幸福的亲密关系是辛勤维护的结果,即成长信念(growth belief)。

    事实证明,好莱坞电影没有任何好处,成长信念更有助于亲密关系的维护,持有宿命信念的人会充满敌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四章:社会认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zsem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