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个奔忙的社会,每个人都在想着怎么样PK掉别人,“学习”就变成好重要一件事。和“学习”二字产生直接联想的是“学校”,学校代表的是提供系统知识的地方,小学中学大学这是学习的地方,工作了报会计班英文班舞蹈班瑜伽班各种职业技能或兴趣爱好的培训班也是学习的地方,要是请个老师到家里天天给你念诗经论语,那书房就是课堂。回想当年孔子带着一帮弟子周游列国,动不动就出国,天地间都是知识。可见这学习场所并无规矩。
有另一种说法,社会是最好的大学,吃一堑长一智。没什么不对。但这属于经验的积累,个人以此形成判断。这种学习方式是动物性的,是群居动物都会干的事,小猩猩观察母亲的行为,加以练习,学会了砸坚果;观察其他雄性黑猩猩的反应,度量出自己应该进还是退。所以我想说的还是系统知识的学习。
一旦工作了,再提学习,往往让人觉得高冷,因为这是桩智力活动,学习的结果直接体现了这个人那个人的智力水平。优等生任何时候都有让别人哭着嫉妒的魔力。另一方面是,学习需要相当时间和精力的投入,有意无意间展现出一个人的意志力。坚持到底者任何时候都有让别人笑着羡慕的魔力。
可其实职业本来就对人有不断学习的要求,只不过学习的重点转移到专业技术技能方面,另外某些职业对学习的要求更加显性,有些则不那么明显,不明显常常被认为是技术含量低的工作。那些对学习要求显性的职业会逼迫从业者不停精进,技术含量低的工作在这方面几乎没有什么表现。还有,职业学习和企业环境、自我志向也很有关系。
学习具有很强的功利性,好听点儿吧,目的性。世上没有无目的的学习。学习本身就是一次理性选择、一次严密的逻辑过程。
以前老听学霸说:“我喜欢学习。”其实他们不是喜欢学习本身,而是为着“学成”,不然毕业十年后,谁还会没事找张数学试卷来做?有的话,也是万分之一的比例了吧。
至于说到关于兴趣爱好的学习,那又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了。是为个人精神的充实,为生活的乐趣。
有一种情况是,当兴趣爱好和职业相结合时,学习会成为一种享受,恭喜你,人生圆满了。
有人会说,那么多人不学习,还不是一样挣大钱!
对啊。学习和挣大钱之间不是必然的等式,学习是挣大钱的充分条件,不是必要条件,更不是唯一条件,用心灵鸡汤来说就是,你努力了未必做成事。
我们都知道下半句,不努力是肯定做不成事。
努力不能使蛮劲,得有方法有技巧有手段,市面上贩卖成功学的书很多,里面都会讲到如何高效地学习。有没有实际效果且不管,总之成功学里少不了这一项。说到底,无非是个时间管理的问题。
嗯,时间管理,又是个热门词汇。
几条分享
浪费是对效果而言,没有效率,就是浪费时间。连续伏案多少多少个小时不是值得夸耀的事好伐?高度专注下,大脑只能维持50分钟左右的巅峰状态,其余时候,呵呵你懂的,看看手机,喝杯茶,晒晒太阳,上个厕所,环顾四周,做了一上午一下午,那是自欺欺人。
有安排比没有安排好。不妨将学习时间分成50分钟一段,每段做什么,今天要为明天计划好,虽然计划没有变化快,但不计划基本等同一团乱麻。
利用碎片时间学习,是现在的时髦话题,但凡事都有个度,绷成了一根直直的筋,失去弹性,容易断也毫无价值。如果只需要坐十五分钟的公交或地铁,真没必要刷手机背单词了,看看窗外街景,清理下思路,来几个腹式呼吸,人会感到愉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