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读书笔记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作者: 石上清泉 | 来源:发表于2016-03-01 16:41 被阅读89次

    很久没看到好小说了,《追风筝的人》是难得的一部。一直以为自己越成年越没兴趣看小说,因为都是编的,以为自己更爱看描写事实的,看完这部才发现那是因为没看到好的小说。

    它写的是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之间从少年到成年的故事。他们本情同手足,在一次风筝比赛后发生的悲惨的事,令阿米尔感到自责痛苦,他逼走了哈桑,也为自己背上了几十年的背叛的痛苦。二十年后阿米尔重返故乡,想为自己的好友做点什么来赎罪,等待他的是艰难的抉择。

    最吸引我的是它的情节,一波三折,不落俗套,完全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一直都到故事末尾了,还有很多surprise层出不穷,使人欲罢不能。这像看电影一样,看小说的人总是期待一个好故事,才不浪费了看书的时间。

    其次我喜欢的是它的背叛与救赎的主题。哈桑纯真的忠诚与阿米尔少年时的背叛与懦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阿米尔渴望又得不到父亲的爱从而演化为对哈桑的排斥又让人不禁心生同情,而阿米尔父亲为何对自己儿子不如对哈桑那样由衷的喜爱,这个悬念隐隐在读者脑中闪过,一直带到结尾时又发现是合情合理的。善良的人有时也会不由自主的做错事,自身的不成熟也好,软弱也罢,和年龄无关。人性的珍贵在于如何对待知错以后的羞惭,是逃避良心的谴责,漠视而使之麻木,还是在谴责的痛苦中煎熬,有一种做法是“深切自责带来了善行”,施舍穷人、建恤孤院,都是自我救赎的方式,而“当罪行导致善行,那就是真正的获救”。当阿米尔为少年时的背叛深深自责煎熬后,为了救哈桑儿子所付出的的肉体上的痛苦代价,甚至让他感到某种满足,他走在了“再次成为好人的路”上。上天从来都是公义的,犯了错要付出代价,有时会是沉痛的代价,但只要肯迈出悔过的那一步,会发现原本绝望的未来其实还有光明的希望。这多让人振奋啊。

    再次的感受就是阿富汗这个国家、阿拉伯文化的新奇。我对阿富汗的了解可能此前就仅限于新闻联播里的印象,战火纷飞,混乱而危险。从一个阿富汗人的描写中你会体会它曾是个多么美丽的国家,它的人民爱它像任何其他国家的人爱自己祖国一样,有着自己的骄傲。因民族不同而造成的歧视,因教派不同而造成的纷争,更加上外侵内患,军阀混战,人民苦不堪言,哪里的人会不渴望和平,不渴望爱和自由?他们自己说“我们是忧郁的民族,我们阿富汗人,我们总是陷在悲伤和自恋中,我们在失败、灾难面前屈服,将这些当成生活的实质,甚至视为必须。我们总是说,生活会继续”“但我们没有向命运投降”。阿富汗人,那些虔诚的伊斯兰教徒,和信仰任何宗教的善良的人一样,会犯错,有各样的缺点,做了错事会受良心的谴责,但相信天上的神自有安排,希望能救赎自己的错误。跨越民族、种族、国家、语言、文化的不同,人的内心总是相同多过不同。

    总而言之是部好小说,除了讲述一个故事,也让人的心灵得升华得启迪。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ztnk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