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的存在,一种生活态度
文/艳子
我加入【多伦多诗友会】,源于两点:一是会长枫舟多次热心鼓励,并承蒙谬爱任命为秘书长,所以想为【多伦多诗友会】尽绵薄之力;其次,借这个机会,以文会友,向各位诗友学习。
今天借【多伦多诗友会】诗歌研讨会的契机,进行一番自我疏理,分享自己的诗观。
1.爱诗,只因对青春的怀恋
在少女时代,虽然学的理工科,但曾读诗写诗多年。好友或追求的男生赠送礼物,多是拎本诗集而来。大学毕业前往金陵读研,会扔掉所有专业书籍,只带上诗集。那是一段激情的岁月。
我以为,诗人都是很感性的。但多年的理科学习及务实的工作,思维已变得相当理性,触角早已不再敏锐。于是,诗,也就渐行渐远。
现在偶尔也读读诗,但常常会理性地分析,诗人想表达什么?因不明究理,而作罢。
比如,前段读到阿根廷诗人博尔赫斯的《我用什么才能留住你》。
我给你瘦落的街道、绝望的落日、荒郊的月亮。
我给你一个久久地望着孤月的人的悲哀。
......
我给你早在你出生前多年的一个傍晚看到的一朵黄玫瑰的记忆。
我给你关于你生命的诠释,关于你自己的理论,你的真实而惊人的存在。
我给你我的寂寞、我的黑暗、我心的饥渴;我试图用困惑、危险、失败来打动你。
如果我年轻时,读到这样的诗一定会不顾一切地爱上诗人,虽然有可能根本没有读懂,因为觉得能写出这么伤感而美丽诗行的人一定才思卓绝。
可是我现在读到这样的诗,我就想问诗人:
“你出生前多年的一个傍晚看到的一朵黄玫瑰的记忆。 ”那倒底想表达什么?
“我给你我的寂寞、我的黑暗、我心的饥渴。”为什么要送给这些悲伤的东西,而不是美好的东西?
但想,读诗、写诗都需要有适合的年代。难怪人有说:“青年写诗、中年写小说、老年写散文。”
现在,我只能读懂象余光中 《乡愁》这样的诗行,也只能写出看起来简单易懂的诗句。
每个青春,都有匆匆那年,回不去的从前,只有慌张的青春在游荡。站在时光的路口,回望光影流年中的岁月旧梦,许多人,许多事,许多曾经花发枝满的渴求与憧憬,唯有用诗才能表达。
“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诗里有我忧伤的爱恋,有我青春的迷茫。
于此,我对于诗,一直恋恋不舍,虽然实际写诗很少。
2.三行诗:诗意的刹那
近些年,写过一些三行诗,都配有美图,其中的图也多是自己实景所拍。
为什么会写三行诗呢?有不少朋友问过我。
最早是在2016年刚开始写作时,注意到有文友写图文并茂的三行诗,非常唯美,一见钟情。
后来又了解到日式三言俳句。这种诗通常只有短短的三句,先写景与物,然后抒发真挚的感情,有点"禅"境。这才开始诗尝试写作三行诗。三行诗,一景一物一情,一种诗意的表达,刚刚好!
三行诗所配的画,多是大自然的美景。也说不清,是自然美景触动了诗意,还是诗心在大自然中找到了承载。又或者,我骨子里喜欢的诗是有画面感,有情感,有意境,比较简单,所以与三行诗甚为投契。
我现在写写三行诗,也没有强性遵循相关规矩,不过随性而为,表达一种情怀,让生活感觉有着诗意的存在。
而每当想写更长的诗,我就会立即变得很理性,就想用散文形式来表达。若强行写成诗,通常不过是将一句拆成分行的短句而已,这实在是无可救药。
3.诗意的存在,一种生活态度
回顾过往职场打拚的岁月里,偶尔得闲写上一篇小文,存在工作电脑的一个专门目录。每每在繁重的工作之余,瞅到这个目录文件,心中飘过一丝暖意,一阵悸动。
也许,在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无比向往的隐秘的精神世界,它散发着着神奇的魅力,吸引你走近它!或迟或早,你终会抵达。
这是源于我对文学发自内心的热爱,不仅仅局限于诗。
曾经苦苦追求的,往往不是自己所需要的。原本属于你的,一直静静地在远方等着你。
于是,在三年前开始重拾旧爱,尝试各种题材的写作。
对于文学的几种体裁,写得最多的是散文,偶尔写诗。实在不擅长写诗,原因已如上说明。我梦想能在有生之年能写出一部小说,也尝试过,但觉功力太浅,暂时搁笔。
倒也不急,多读读书,多些积累,相信该来的终会到来。
偶尔写诗,让诗意恒久地存在,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态度,代表对无限的远方、对无尽的美好,一种孜孜以求的精神。
一切才刚刚开始!
让生命经历我们
我们笑着 历数每段时光
在每一个阳光洒落的日子
在每一个风起的时刻
且行,且爱,且思,且写,且饮,且醉,且快乐......
愿生命圆满,一切安好!
2019年2月14日于多伦多
附:两篇关于诗的读书札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