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蓝色的水纹占据了封面的绝大部分,左边靠近书脊的地方露出一个白色动物的大半个眼睛,眼珠向下,紧盯着什么。盯着什么呢?哦,原来,右下角是一个黄色的,圆滚滚的,带着眼镜的小鱼。它的目光惊恐,眼睛瞄着后面,唯恐被追上。小鱼的上面是大大的几个字:可怜的小家伙。看到这样的封面,虽然我们不知道那个白色的动物是什么,我们几乎立刻就能猜到:那是个凶狠的大家伙,而黄色的小鱼就是那个可怜的小家伙。还没看正文,封面就已经紧紧地抓住了读者的心。
那到底是不是这样呢?翻开前环衬,果然,在汹涌的海洋急流中,一大群海底生物围住了那个黄色的小鱼。海洋杀手大鲨鱼赫然出现在最显眼的位置,瞪着眼睛,不怀好意;剑鱼神情兴奋,伸着剑一样的长吻正匆匆赶来,仿佛势在必得;鮟鱇鱼顶着小灯笼,露出锋利的牙齿,似乎分分钟要把小鱼吞进去。海鳗、河马、海龙都纷纷聚拢来,它们虽然神情各异,但都是冲着小黄鱼来的。被这么多动物包围,小鱼能抵挡得住吗?我们都为它捏了把汗啊!故事的前奏依然紧张。
到了故事的正文,小鱼正戴着眼镜向前游,那个白色的眼睛又出现了!气氛陡然又诡异起来。小鱼也意识到了危险,加速向前游,它身后密集的水纹体现了它的紧张,但它上方放大的眼睛却也告诉我们,那个东西离它越来越近了。这到底是什么东西呢?未知的才是最恐惧的。小鱼吓得都咕嘟冒泡了。下一页,一个白色的长条状的东西伸了过来,小鱼已经跑得气喘吁吁,而下一刻,这个长条状的东西已经缠绕住了小鱼,还“嗖”的一声,把小鱼的眼镜扔了出去!紧接着,这个东西露出了头部——原来是一条大章鱼!它抓住了小鱼,不断戏弄它,把它抛上抛下,扔来扔去,还让它在自己的好几条触手里走迷宫,还把触手绕成笼子,把小鱼关在里面;绕成一个锅的形状,把小鱼扣在里面。一边行动捉弄,一边语言恐吓,叫小鱼“小家伙”,还说要把做成“炸鱼薯条”,像“薄荷糖”,总之呢,就是要把小鱼吃掉!最后,章鱼被自己都说得馋了,终于把小鱼吞进了嘴里。
这样的大章鱼很像电视里演的那种欺负人的小混混,不仅对弱者拳打脚踢,还语言侮辱。所谓“是可忍孰不可忍”!随着大章鱼言语和行动越来越放肆,小鱼的神情也越来越愤怒,和它的情绪对应的就是海水颜色变得越来深,乃至到了章鱼把小鱼吞进嘴里,海水已经变成了青色。此时,小黄鱼已经忍无可忍,终于无需再忍!它鼓胀了身体,满身尖锐的刺一下子扎进了章鱼的嘴巴!这可是章鱼没有想到的,它立刻惊恐地睁大了眼睛,惊叫起来,小鱼瞬间解脱,逃跑了。
看看它得意扬扬的小表情吧!戴着小眼镜,喃喃地说了一句:“可怜的小家伙!”这一句“小家伙”既是回敬当初大章鱼对自己的蔑视,也是对它的幸灾乐祸,言外之意就是,怎么样,可怜的家伙,遭到报应了吧!看你还敢叫我小家伙!看你还敢欺负我!至此,原来所受的窝囊气都得到了发泄,我们为小鱼松了一口气的同时,都为它的勇敢行为拍手叫好!
此时,封面的悬疑,前环衬的危急,以及大章鱼局部追击造成的紧张都松懈下来,原来所有的一切都是在为这一刻做铺垫,打埋伏。书中一开始除了几个象声词,没有一句多余的说明,都是通过大跨页的彩图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到后来,出现了大章鱼说的话,寥寥数语却充分体现了大章鱼的蛮横无理,傲慢轻视。在刻画人物形象之外,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且,前面多么得意,后面就有多么狼狈,更突出了小黄鱼胜利的喜悦。
你是不是有些奇怪,这么厉害的小黄鱼到底是啥?原来,它就是大名鼎鼎的刺鲀。它生活在热带海藻和珊瑚礁附近,以贝类、虾蟹以及幼鱼为食,个头不大,看着软萌可爱。但是,一旦它遇到敌人,就会大口吸入海水,强大的水压使肚子迅速膨胀,平时贴在身上的刺会立刻竖起来,整个变成一个大刺球,让敌人惊吓之余,非常受伤,往往会落荒而逃。哪个动物小看它,把它当成软弱可欺的小可怜,那可就大错特错了。看看大章鱼的下场你就知道了。
但总有些小动物不知道厉害。这不,刺鲀刚摆脱章鱼的魔爪,就遇到了大鲨鱼。不,一大群海洋生物——就是前环衬的那些动物。这时候,双方都没客气。于是,在后环衬,你可以爆笑地看到,每个动物的嘴里都狼狈地含着一个大刺球,表情狰狞痛苦,惊惧慌乱,再也没有了先前的志在必得,胸有成竹。故事前后呼应,衔接成了一个完整的圆。
不过,如果你接着翻到封底,还会发现:这一页和封面也遥相呼应。封面让你觉得可怜的小家伙是刺鲀,但封底却告诉你:小家伙一定会让你大跌眼镜!这里的“小家伙”已经是对刺鲀的昵称。还真是啊,小小的刺鲀真的是让我们大吃一惊!谁说看着小小的,就一定是弱者呢?谁说受欺负的不能反抗呢?当欺凌达到一定程度,必定是反抗开始的时候!小刺鲀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我可没那么好欺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