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主义”在大多数人看来是一个贬义词,自私自利,只顾自己,没有集体意识,凡事以个人意志、个人利益为出发点。
可是事实真的是人们理解的那样吗?其实这种说法太片面了,“个人主义”自有其可取之处。
一、个人主义者注重个人权利
要知道,讲个人主义的人必定非常注重个人权利。所谓权利,说白了就是你拥有什么,你可以干什么。其实人人都有权利意识,我们从小就知道要分清楚哪个东西是我的、哪个是你的。
权利意识强,人们就会主动尊重别人的权利,人们就会比较重承诺,就会比较讲规则。权利意识还保障了自由。如果别人有这个权利可以做这件事,哪怕你不喜欢,你也得让人做这件事。
权利意识还包括承认特权。所谓特权,就不是每个人天生具有的权利,而是你因为能力出众争取到的、或者花钱买的、或者纯粹是因为家庭出身而拥有的权利。承认特权可以让自己放下不必要的“酸意”,增加改变自己的动力。
二、个人主义者不被关系定义
在个人主义社会中,人是单个的,我要做我自己。而在管制关系社会中,人的存在是处于关系之中,而且最首要的是亲缘关系。每个人的生存、身份、安全、婚姻,包括事业上的成功,都取决于他所在的关系网络。
在个人主义社会中的人不是被关系定义,而是被自身的特性所定义。你有什么天赋,有怎样的兴趣爱好,你的渴望、美德、原则……这些东西构成了“你”。你在社会中的声望是由自己的成就和特性来决定的,你要做好“自己”。
三、个人主义这个心理特质会影响人的基本认知。
个人主义者考虑问题是用解析的眼光,而“正常”社会的人更立足于整体。给东西分类,个人主义者会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分类,而“正常”社会的人更愿意按照事物之间的关系分类。
比如说“兔子”,你是把它和“小猫”分为一类,还是和“胡萝卜”分为一类呢?个人主义者倾向于把兔子和猫分成一类,因为它们都是小动物;“正常”人更倾向于把兔子和胡萝卜归为一类,因为它们构成了食物关系。
这个思维差异直接到达了最底层的认知层面,萨波斯基的《行为》这本书里也说过这个现象 。同样看一张照片,西方人会盯着照片中间的人物,而“正常”社会的人会扫描一下照片中的背景。
所以,不管是“个人主义”,“关系主义”,还是“集体主义”,都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在这些关系中,我们需要做什么吗?个人看来,只要自己清楚这样选择带来的后果是什么,那就怎么开心怎么来就好了。就像“知世故而不世故”一样,前提是你得先知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