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的艰辛不仅仅只是赚钱养家的辛苦,更多的是在对各种关系的处理上。在众多的关系中,最重要的三个关系是亲子关系、亲密关系以及自我关系,这三个关系也贯穿了每个人的生活中。
因此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父母在教育孩子学习作业时的鸡飞狗跳;在婚姻关系中逐年攀升的离婚率,甚至出现了不婚主义;还有因为忽视自我心理的健康而导致的抑郁症或者焦虑症所引发的各种不安全事故。
在这本《懂心理学的妈妈都很了不起:如何拥有健康的亲子关系、亲密关系和自我关系》书中,作者从心理学的原理出发,对每个问题的根本点进行阐述,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给出了清晰的答案,在清晰了问题的底层的逻辑之后,改变和实施起来也简单易行。
1、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孩子取得优异的成绩是同时并存的
电视剧《小舍得》中的家长为孩子选择校外辅导机构的场景,许多人都感同身受。家长们以为孩子没有学好,只要找到好的学习场所或者老师就能提高学习成债。
但事实和效果正如电视剧中一样,要么是孩子的精神受到创伤,要么是孩子学的很辛苦,但是成绩依然没提升,有的反而下降。
大家普遍认为学习不好,不就是因为没好好听课或者是没听懂课,只要再努力的多次听课,不就可以提高吗?
我们常人都是这种思维,事实是孩子上补习班或者听网课,听了一次又一次的课程之后仍然学不好,到底是什么原因?
在《懂心理学的妈妈很了不起》一书中,作者给出了一把学习的钥匙——元认知,即为什么要学,该怎么学,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不知道的又该怎么学,认识到这些问题,并在心理上做好准备,就是心理学家所说的“元认知”,是对知识的认知。
坐在教室里听课的学生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的启动了元认知的学生,另一类则是没有启动元认知的学生。
启动了元认知的学生已然做好了学习的准备,对今天要学的新内容,有强烈的好奇心,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分清哪些内容自己理解了,哪些没理解。这种“明确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是元认知的核心。
只有知道自己不明白哪些内容,才会去问老师问同学,或者是查找资料,启动了元认知的学生,是可以主动学习的,他们可以自觉自愿地学习,更能够把自己所学到的东西传授给别人。
没有启动元认知的学生,对学习没有任何期待。今天要学什么没有期待,对于为什么要学,自己也没有答案,他们只有基本的理解和背诵能力。
孩子学习不好,不能一味的让他补课。比如一个图书馆,如果没有图书管理员整理书籍,这个图书馆的书就会越放越乱,如果有人再把自己的家里的书放到图书馆,越堆越多的话,那么就分不清是图书馆还是废纸收购站了。
如果孩子没有对知识的整理和吸收,在大脑中就不能形成知识体系,更不知道自己哪些会了,哪些不会,一直在听课的话,大脑就像凌乱的图书馆,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自己不会的问题。因此要让孩子从根本上来理解为什么学习,怎么样学习,对不会的问题自己去找答案。
我们自身也有相同的感受,常说“知道了很多的道理,却没有过好这一生”,“看了很多育儿的书,也没有教育好孩子”,是我们知道的少吗?是听的不够多吗?
都不是,相反是因为我们听得太多了,在听的时候确实是听懂了,但是实践的时候不会用。
学习也是这样的,在课堂上确实是听懂了,但是做题的时候却是懵懂的。
究其原因,仍然是在“元认知”上。怎么样利用元认知改善学习状态呢?作者提出了以下三点:
第一点是明确学习的原因和目的:比如让孩子背诵九九乘法表时,先让他知道乘法表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孩子就会去了解乘法表的历史过程和演变,既增加了兴趣又明确了目的,记忆会更深刻。
第二点是停止单向学习:也就是先停止补习班的课程,不要一味的去听老师的讲解,这种单向的传授知识要控制在最低的限度内。
孩子们一周在学校上了五天课,如果周末再在补习班待上两天的话,不就是全年无休吗?如果我们上班这样可以吗?早就炸锅了吧。
因此,孩子只要在学校的课堂上认真听讲就可以了,补习班上课和听网课只是浪费了孩子的时间,还浪费一些金钱。
第三点是表达自己的想法:就是要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向别人讲解出来,比起反复背诵,用语言表达学到的东西记忆的牢固。
一位农民的三个孩子都考上了清华大学,别人问他用怎么教育的,他说:我大字不识一个能有什么方法,我只不过是让他们把自己每天在学校学到的课程,给我讲一遍而已。
是的,把学到的知识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出来,不仅需要的是对知识的完全掌握,因为在讲解的过程中,如果有一个知识点掌握不清楚的话就没办讲出来,当然更锻炼了语言组织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
对于赞扬和激励作者以鲸鱼为例来,赞扬导向的是结果,仅仅只是让鲸鱼为了一条死鱼而起舞,激励则会唤起内在的动机和勇气,让鲸鱼游回大海,自由而幸福。
比起眼前可见的结果,为结果而努力的过程更重要。
激励的方法很简单,只需要用爱守护在一旁,如果真想说些什么,可以这么说:“我爱你,不管你成为什么人,做什么,我都会为你喝彩。”
对于爱唠叨的父母,作者指出唠叨只会刺激焦虑和恐惧的负面情绪,再次强化错误,让人变得被动,缺乏责任感。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是“自证预言”现象,是指当得到别人的负面期待或听到不好的预言时,就算有意识的规避,该期待与预言也会受其影响,而让期待和预言成真。
古希腊神话中的俄狄浦斯王,努力想让自己的杀父娶母的预言落空,但他所有的努力反而成就了预言。
罗森塔尔效应中的随机写入优秀名单上的学生变得更优秀,也是如此。
负面的预言导致了负面的结果,正面的期待则会产生正面的结果。
因此父母应该马上停止对孩子的唠叨,多说些“没关系”。
“没关系,再试一次。”
“没关系,没有人是完美的。”
“没关系,你也尽力了。”
语言的力量是巨大的,父母在开口前要慎重,再谨慎。
父母首先改变自己的认知方法,让孩子对学习有了元认知,兴趣增加了,自发地开始学习,既维护了良好的亲子关系,家长也轻松愉悦了,家中便是母慈子孝,一团和气。
2、婚姻关系的最好特征是友情
电视剧《三十而已》中,钟晓芹和陈屿的婚姻生活中,钟晓芹回家后只跟猫玩,陈屿在家只照顾自己的鱼。
缺少沟通和交集的生活让他们产生了隔阂,从而引发一次又一次的误会,在愤怒和怨恨中离婚。
婚姻中最怕的一点就是缺乏沟通,婚姻关系应该像老朋友一样保持着牢固的关系。
我们和朋友之间就算是有误解和矛盾,也会想方设法通过沟通解决。
夫妻之间必须问清对方的心思,也要表明自己的心理,不应该按照自己的意愿看待对方,应该看到对方的原貌。
沟通是婚姻中的一种“特效药”,正如作者所说:真正的爱情并不只是“滚烫的”热情,而是彼此理解和保持沟通的姿态和意志。
3、面对无法控制的事情,学会坦然接受
有位叫慧珍的女孩,因为加班到晚上12点,回家的路上,想早点回家休息就走偏僻的近路,结果遭到两名歹徒的性侵。
尽管两名歹徒后来被抓住,慧珍却陷入了无尽的对自身的谴责中,总觉得如果当初不选择走那条路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
作者告诉慧珍,如果当初选择另一条路或许会有其他的事情发生,比如突然冲到马路上的车等等。
选择哪条路并不是她的错,只是发生的事情是无法控制的。对自身的谴责和苛求只是源于一种错觉,以为自己可以控制。
因此某一件事情发生时,我们应该正确的判断哪些是我们可以控制的,那些不能面对,无法控制的事情没有必要自责,因为你当时做的决定就是当时的最佳选择。
未来不可控制,他人不可控制,能控制的只有现在的自己。
我们只能根据现在获得的信息做出最佳的决定,然后对结果负责,这种姿态是自己唯一能控制的。
就像运动员,他们控制的也只是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训练的成果,尽全力投入此刻的比赛中。
《懂心理学的妈妈都很了不起》一书中所写的内容是成年人,尤其是女性朋友们最关切的,期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通过“元认知”,解决了孩子学习的根本动力,还解答了在亲密关系中出现的“婚姻中的孤独感”如何改变,以及人类的终结问题——面对死亡时的态度,如何将死亡变成祝福。
《懂心理学的妈妈很了不起》这本书值得大家去看,因为它不是像别的书一样教你怎么做,而是从心理学的角度让你先认识自己,懂自己,然后再去处理各方面的关系。
让我们从这本书中得到启发,成为更好的自己,更好的妈妈和更好的爱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