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别一味给给给,而不问别人真正的需要

别一味给给给,而不问别人真正的需要

作者: 34874ba23425 | 来源:发表于2016-11-16 12:17 被阅读87次

逛商场的时候,最怕走进一家店里,店员热情地紧随背后,殷勤地追问你需要什么,喜欢什么,并且妄加揣测你的喜好,拿出一件无论从颜色或者款式完全跟自己不搭界的东西,问你感觉怎么样?

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我几乎忙不迭就想赶紧溜之大吉。内心上不舒服不说,关键觉得自己作为一个顾客想逛逛看看的放松心情瞬间倍感压力。

一次和老妈逛街,她想买个染发膏,她一贯有自己喜欢的牌子,那天我们两人在那儿挑选研究。女店员走了过来,随手从货架上拿出了另一个牌子,说:“试试这款吧,这是我们卖得很好的一个牌子……”之后吧啦吧啦直接讲到我和老妈两个人无法思考和对话。

我客气表达了几次我们自己挑就好。但对方仍没有走开的意思,固执地拿着其中一瓶染发膏,继续说:“这个是贵了一些,但是效果真的特别好吧啦吧啦。”

那天我只觉得一股郁闷之气,无奈拉着老妈离开。本来我们是出门放松的,随便逛逛,看到中意的买下,不中意的就当消遣,但显然这种营销策略很影响顾客的逛街体验。

我也深知错不在店员本身,她们也不过是任务加身的执行人员而已,我感慨的是商业模式不断演变,营销方式不断更迭,但传统门店的这种销售技巧却仍在以这种强买强卖的形式老套进行。

一个在商超工作的朋友跟我说,他们商场的销售人员大部分是各个品类的雇主临时调配的兼职人员,并没有进行足够的专业知识培训,他们的任务不过是在顾客进门的时候加强互动,以促进自身产品的成单量。

我不知道别人怎么样,但作为顾客,我并不喜欢这种过分热情的营销动机,特别是在对方妄图帮你做决定的时候,那种热情除了让人很不自在,而且完全抹杀了一份买卖双方本该存在的美好体验。

好的购买体验应该是,顾客悠然置身其中自主挑选,如果有需要,店员对于产品相关问题作出专业回答就好,如果促单成功,那也是基于你让我如沐春风,我欣然载物而归。

否则那只是站在店主和营销人员角度的投机取巧,一两次可以,久了只会让顾客敬而远之。

无奈很多商家似乎并不想停止这种单方面的营销技巧在顾客身上的投射,他们只待在自己的角度看中一份销售数据的曲线变化。

那天妈妈出门就说了一句:“那些人付出的时候,也不想想那是不是别人需要的,你给的不是别人想要的,这种过程就像折磨。”

❀ ❀ ❀

想起以前姑丈要借钱给别人的时候。他让姑姑把钱包在一份报纸上,拿去给他们中间的一个朋友,再让那个朋友借钱给对方。

姑姑说:“你这样多麻烦,为什么不直接把钱借给他就好,你也能得到一份人情。这样不明不白,倒让别人得了便宜,人家也不惦念你的好啊。”

姑丈说:“你不懂,他没有开口向我借,就说明他不想找我借。但他确实遇到了很大的难处,他没有办法独自处理,必须跟别人借钱。我这样帮他,是我想帮他。至于他接不接受,不是我能控制的,但我不能直接拿给他,这是我自己的原则。”

以前我不懂姑丈说的这句话,可是我能感受他对那个朋友的情深义重。他说过他以前曾经主动帮助过对方,对方非但生气他如此看不起自己的能力,还为此跟他闹了一段时间的别扭。

姑丈深知对方的心理,他是个要面子的人,不想在最熟悉的朋友面前失了姿态,所以宁愿舍近求远寻求帮忙,也不愿开口跟自己借钱。

姑丈交代姑姑说:“再不济的人也有自己尊严的底线,不要轻易去打破人家的,你要当作自己不知情最好。”

很多年后我也参加工作了,有一天一起工作的一个领导跟我说,“如果一个人没有开口要你帮忙,即便对方遇到的是你认为天大的难处,你也不可贸然采取你认为对的举动。因为那样只会适得其反。一份忙帮得是否有意义,只在于对方是否需要,其他的都不能称其为理由。”

领导说的是关于我们在工作过程中的方式方法问题,却也是一门深有奥义的人际交往哲学。

她说的话其实孔子早在千年前就启发过世人,他说的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一个人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整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在反复给他举例了。”

这段话也就这样一直记录在我每次更新的行事工作本里,每次开会打开我都能重温一遍。然后默默跟自己警惕一句:你要对别人好之前,先想想那是不是对方所需要的。

❀ ❀ ❀

就像毛姆笔下曾写过的,他的一个成为流浪汉的作家朋友。

他在一个市中心的广场上遇到了对方。他的腿和裸露的胳膊瘦得只剩下皮包骨,穿着破洞的背心,在饥饿的人群中显得最为可怜。

毛姆认出了他,内心很震撼,不知道自己该为对方做些什么,于是一路跟着他,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币塞进他手里。

可对方看都没看他一眼,然后手指动了一下,将它揉成一个小纸团,弹到空中。

毛姆说自己之后再也没有见到过对方。

这件事毛姆将它写成了一个作品,他深知对方一定感受到了伤害,他也深知自己的同情之举推远对方。

给予别人我们想给的,是我们每个人本能都会做的举动,但有时候这种举动恰恰是伤害别人的无形子弹。

有时坐下来默默陪伴对方,哪怕你跟对方说一句:“如果有需要可以随时找我”,也好过直接给别人你想给的。

以前我很介意一个自己界定为好朋友的人不告诉我他当时正面临的人生难题,转而去向一个不那么熟悉的朋友倾诉。

没错,我会本能认为好朋友竟然不信任自己。但是随着年龄增长,我越发明白了一个道理:再好的关系都应该保有一条界限,就是当对方千方百计向你保留的东西,你就不要想方设法去打听了,更不要自以为是去点破,但凡对方不想对你说的,也是他认为没必要让你知道的,你就默默当自己无知就好。

我说服自己的理由是,你没经历过别人的遭遇,你不知道对方境况的成因,你也不理解人家当时的那份心境状态,或许他只想一个人默默熬过去就好,对方想留给你他想留给你的印象,你承受就好,人都不止一面,不是每一面你都有权知道。

这份自我说服,在很多方面也提醒我自己千万不可用自己一厢情愿的付出感动自己,绑架别人。

❀ ❀ ❀

再说一件很小的事,从小我就不喜欢吃面食。以前每次放学回家,看到我妈煮了面,我就会开始大哭,这时无论我爸吃得如何吱溜响诱惑我屈从,我仍然不会去吃一碗面。

我不想吃,是因为当时的胃口存在偏好,我就是对面不感冒,无论它被加进了多少美味,我仍会端着一碗面去跟住在不远处的外婆换一碗白米饭。

后来在报社当记者,遇到过几个采访对象。有些人基于感谢的交情请我吃饭,我拒绝过很多次,其中一个后来成为忘年交,于是有了第一顿饭。

对方一路保密,且十足神秘地跟我说他要带去一家很正宗的老店,准保我一吃就会爱上。然后那天到了那里,我发现是一家北方面馆。我忘了这个朋友是北方人。他热情地点了各种各样他吃过的好吃的菜,面,还有饺子。

那天我十足为难,因为我仍然不喜欢面条和饺子。他直接尴尬在那里,嘴里不停说:“太抱歉了,我都不知道你不喜欢吃面食,你也不说。”

我心里说,你事先也没问我呀。

这件事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也更让我意识到那个亘古不变的问题,就是很多情况下我们对待别人只是在用自己认为对的方式,而没有去换位思考别人想要的是什么。

这个问题无论是在与家人的相处也好,与亲密关系的爱人相处也罢,甚至是当你有了自己的孩子,你可能也经常会忽略掉自己可能只是一味在给给给,而没有去问对方真正的需要。

生而为人,大多不希望自己的生活被指指点点,你想报考某大学的时候,父母强硬让你做出其他选择,你想要享受单身生活时,七大姑八大姨蜂拥过来为你各种张罗。

有些人就是会拿着为你好的紧箍咒束缚你,殊不知这就像给猴子一片海,给小鱼一座山,你认为已经用你所有换了最好的东西给我,而我却还不领情。我们双方都满腹委屈。

其实最好的相处之道一定是倾听,去了解对方所需要的和自己所想给的之间存在哪些差异。这份差异之间的距离才是一段关系应该面对面不断靠近和逐一解决的问题。

有句话说,“要投其所好,不要给己所要”,不管你是在做一件事,还是爱一个人,道理都同样,都值得我们铭记在心,作为提醒自己为人处世的格言警句。

不要在对方不需要的时候给予意见和建议,更不要以自己的个人经验去揣测和预判别人的人生和选择。

要知道那句“我吃过的盐总比你吃过的米还多”实在是最令人讨厌的老派姿态了。

愿你愿我都能走出自己的世界,去听听别人怎么说。

相关文章

  • 别一味给给给,而不问别人真正的需要

    逛商场的时候,最怕走进一家店里,店员热情地紧随背后,殷勤地追问你需要什么,喜欢什么,并且妄加揣测你的喜好,拿出一件...

  • 人际交往要学会换位思考:以己度人,不如以人渡己

    人际交往中,学会倾听别人真正的诉求是必备技能,但爱给别人出主意却是大忌。因为你既然无法替别人承担后果,就别老想着给...

  • 给孩子需要的,而不是你想给的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反映了社会群体性焦虑的现实。每个家长对自己的孩子都是用尽心思,生怕比别人家的孩子落后。...

  • 给笑容给别人,给压力给自己

    也许在我们的每一天中,我们会有压力,我们会有棘手的问题。如果我们能有内在的能量,我们就处理得了。我们可以在生活中多...

  • 真正的爱,是给别人需要的东西

    源自于一次惨败,动听的声音,无法辩驳的措辞,心甘情愿的出局!游戏结束,便立刻加了好友!之后,依然动听的声音,富有...

  • 爱 ,是给别人需要

    东西两屋 ,西屋是我的禁地 ,禁言之处. 哥说我别说话,养气.但老是态度不和善. 他在,我就避免举足,避免不愉快....

  • 给需要别人肯定的(你)

    “我都这么努力了,却还是受不到肯定 你的心中是否也怀抱着“不被别人肯定的不安和寂寞”呢? 就算付出努力也得不到赞美...

  • 自省

    知行合一,可以吗? 别任性,别害怕, 任何时候,给自己,给别人,留好余地和台阶

  • 2022-10-14

    人真正的成熟,却知道有时候输赢并不重要的,只有保持和谐关系舒服,知道怎么让步,合理装傻,留下三分精明去给别人,给别...

  • 2017-11-24

    一味理所当然地对待身边人,给别人造成困扰而不自知; 一味的得寸进尺,同时心安理得地享受别人对你的宽容。 面对这种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别一味给给给,而不问别人真正的需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acrp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