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来访者表达的比较散乱,咨询师如何抓住核心议题?

来访者表达的比较散乱,咨询师如何抓住核心议题?

作者: 中启心理咨询师公益联盟 | 来源:发表于2019-12-03 19:34 被阅读0次

    来访者走进咨询室,带着他生活中、脑海中的各种人物、事件、情绪、情感,一股脑的倾倒给咨询师,并期待着咨询师对这些问题给与帮助。经验不足的咨询师,难免面对这些内容发愁,该从哪下手?从哪个面向谈起?哪个议题才是核心议题?

    我们在此收录了

    执业咨询师在实践中自己的理解和处理

    罗列了书籍和文章相关部分节选

    以及中启心理赵老师对此的剖析

    希望能对您有所启发

    “咨询师说”

    咨询师大师兄:刚开始咨询时,这个问题比较困扰我。来访者经常会从一个话题到另一个话题,我感到跟不上来访者变换的速度,似乎没法停留在某处。感觉自己拿着一把铁锹,盯着看哪里好挖就挖一下,然后挖了很多处,自己也很迷茫了。我总是很努力的听来访者的每一句话,生怕漏掉什么重要信息,头脑中也是忙着加工,寻找策略,感觉很是辛苦:卖力的干活,但方法不对。

    有些互动经验后我的紧张感降低了,减少了“一定要如何”的自我期待,能够慢下来,慢慢听,慢慢等待着。另外随着自己体验的增加和感受性的增强,在咨询互动中我更多的去使用自己的感受,将来访者描述的事件、思考、疑问、情绪、情感状态,当作一个整体去感知和体会,像是将来访者所讲的那些内容放到一个感受和体验的背景当中去理解来访者的内心世界。这样咨询的节奏是舒缓、自由和自然的,不觉得辛苦,反而能够比较享受这个互动过程。

    咨询师拾陆:我会因为来访者的“现实问题”发愁:“怎么咨询这么久,问题还在、生活还不见起色、情绪还是不好......”此时的我仿佛和来访者陷在同一个泥沼中、卡在同一条逼仄的通道内,动弹不得、进退维谷。

    回想自己被督导和个人治疗的体验,督导和治疗师一次次把我从困境中“打捞出来”,我想他们做了两件事:跳下去(共情)、跳出来(保持思考,分析移情/反移情、平行关系等),然后用三言两语为我原本狭隘两难的境地拨出一片可以喘息的空间。

    这三言两语在书上是这样描述的:“重构性的移情诠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与来访者的自我(ego)结盟的机会。它邀请来访者和我们用同一个视角看待的问题,这个视角将他们从紧绷的情绪中拉出来。

    举个例子:假如来访者是受难于“不能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难题,满足苛责的妈妈/超我”,来访者因为移情的存在,将我们推到另一个“高压养育者”的位置上,我们不由自主地“反移情”焦虑起这些不能解决的问题和永远不够好的孩子。如果我们跳出来,把这个“好像另一个妈妈”的移情过程展示出来,那么“现在也许不用想以往解决掉所有问题,生活也可以继续”的空间就自然展现在来访的内心了。

    咨询师喵小渴:从哪个方面着手或许都可以,作为新手,可以尽量去找自己比较熟悉的、擅长的、有更多体验和理解的方面着手,会比较容易共情到来访者。找自己个人成长比较良好的方面着手,会带领来访者走得远一些。不论解开哪个包袱,看到的都是来访者这个人的特质。不论从哪个方面开始,最终都会通向来访者独特的心灵脚本,也将在此处进行工作。不论从哪个方面开始,来访者和咨询师也都是两个复杂的、综合的体系在进行体验和交互,当来访者内在体验发生变化的时候,原来的问题或许也不再成为问题了。

    咨询师辛晴好:刚开始遇到这种情况时,我对来访者抛出的问题总是尽量及时给出回应,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理解和讨论TA提到的每一个议题,如果有遗漏的我会做出说明。

    后来我发现,当我也这样不停的向我的督导老师倾吐问题时,他并不是这样处理,感觉他可以一直包围着我,让我去疏解,疏解完了,他会问我“这些议题,你希望我帮你处理哪一个?”这一瞬间,我忽然明白,刚才那些有的确实是问题,有的就已经不是问题了。

    对于新手咨询师,或者刚进入咨访关系的阶段,我们需要时刻围绕着来访者保持一定的互动节奏,如果互动到了来访者发展出一定的自我组织或者处理能力,那咨询师就可以不时跳出陪伴的姿态,成为引领者,主动带着来访者去思考和处理这些现实问题,从解决问题本身变成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咨询师小黑:分享一下我自己作为来访者的体验,初期,我也是抛出了很多线索很多事件很多人物给我的咨询师,其实自己也并不知道自己到底要解决什么,成长什么,只是想要表达。咨询师安静的听我说着,用非语言信号给我一些回应,我说了四十多分钟才停下来,然后他对我说,刚刚你的讲述中,我觉得可能有这样一些议题……他一共说了四个议题,我当时感觉特别震撼,我从来没想到过他说的这些问题,但这确实是不同程度困扰着我的、包含在我的讲述中的我的问题,一方面我觉得自己被理解到了,比我自己对自己的理解还要深刻;一方面这些议题立刻引发了我很多思考和记忆,感觉停滞的一些齿轮慢慢运转起来了。后来我从中选了一个我当下最感兴趣的议题,作为这个阶段重点讨论的议题。

    作为咨询师,其实感到很多议题背后都是相通的,或者都是一回事,但这是咨询师的后台工作和思考。在前台,找出契合来访者成长阶段的议题对来访者还是非常重要的,咨询师始终要本着来访者中心的原则,尊重来访的兴趣、理解能力、紧迫程度选择当下核心议题。

     “书上说 ” 

    摘自《精神层次论》

    精神层次理论是阐述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欲望、冲动、思维、幻想、判断、决定、情感等。在不同的意识层次里发生和进行。不同的意识层次包括意识、前意识、潜意识,好像深浅不同的地壳层次而存在,故称之为精神层次。

    意识:即自觉,凡是自己能觉察的心理活动是意识,它属于人的心理结构表层,它感知着外界现实环境和刺激,用语言来反映和概括事物的理性内容。

    前意识:又称为下意识,是调节意识和无意识的中介机制。前意识是一种可以被回忆起来的,能被召唤到清醒意识中的潜意识。因此,它联系着意识和潜意识,使潜意识向意识转化成为可能。但它的作用更体现在阻止潜意识进入意识,大部分充满本能的冲动的潜意识被它控制,不能变成前意识进入意识。

    潜意识:又称无意识,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内驱力,它包括人的原始冲动和各种本能,以及同本能有关的各种欲望。由于潜意识具有原始性,动物性和野蛮性,不见容于社会理性,所以被压抑在意识阈下,但并未被消灭。它无时不在暗中活动,要求直接或间接满足。正是这些东西从深层支配着人的整个心理和行为,成为人一切动机和意图的源泉。

    摘自《心理防御系统》

    心理防御机制普遍存在于人的心理活动中,其功能类似于生理的免疫系统。当人们由于某种原因将要或已经陷入紧张焦虑状态时,就可以借助自我防御机制来减轻或免除内心的不安与痛苦以便更好的适应生活。

    自我防御机制是自我所运用的心理策略,以此保护自己避开日常生活中体验到的种种冲突。然而自我防御并不总是万能的。“压抑”可使人不意识到某些观念,但人们仍可体验到与之相伴随的情感。当被压抑的冲动日益强烈的寻求,表达和满足,以至于压抑机制难以奏效,被压抑的冲动就有冲破制约进入意识域的危险。当人意识到这种危险,人就会产生焦虑。焦虑可能使人们使用更大强度的压抑,但人们实施压抑的强度是有限的。

    摘自付丽娟《咨询师想接住来访者,需要“听”到5层意思》

    1、来访者来了,会对我们说很多话。我们怎么去听?最简单的是—意识层面的听。

    2、接下来,我们还要听对方如何把他的话讲出来。有的来访者讲隐私的事,会用比如把自己全脱光的方式,非常直接;有的来访者会犹豫不决,他会试探你的反应,比如一点点就收回来。

    3、我们要听动力,他在生活中的动力是什么?

    4、要听的是他的状态。他是平静的,焦虑的,不安的,还是有很多顾虑的,或者有很多质疑的。内在情绪状态,这都是我们要去听的。

    5、最后,我们还需要听我自己的反应,即咨询师的内在反应,这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难的。

    咨询室是一个场,来访者将意识或潜意识信息投注给这个治疗空间。这个场是一个整体。你和他在一起,你需要有一个容纳他场的功能,还有吸收他场的功能,不去打断他的输出。尽可能让他以他的节奏和速度发出来。

    我们能越放松,吸收容纳得就越多;如果我们越紧张,我们就越来一个防御应激的状态里。治疗师越放松也许就是来访者感觉和你在一起工作最好的时候。在容纳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关注自己的反应。你要时刻了解这个时候的念头和感觉,往往和来访者有关。来访者激起你的反应,这才是他背后的东西。

    摘自李亚《如何理解来访者言语背后的意义?

    咨询室里没有一句话是废话,有时候来访者准备的是这些话题,可是坐下来之后讲出来的却是事先毫无准备的,其实这些都很有意义。 

    在咨询室里,咨询师就是在不断地在做这些“翻译”工作,去透过来访者意识层面的言行去看到无意识层面真正想要言说的东西,往往,我们真正想要表达的爱恨情仇以及内心冲突,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容易。

    当一个人的悲伤、恐惧、愤怒和渴望等等,这些隐秘而复杂的内心戏,被真正的看到和回应到,会让人感受到,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在另一个人的心智里活着,那种真正有链接的体验。

    通过来访者的语言和非语言信息,通过咨询师的专业知识和自己激发出的感受,来理解眼前这个人:此刻在ta那里,哪些东西正在翻腾涌起,在ta和咨询师之间,又有哪些过去的体验在此刻上演;ta是如何感受眼前的咨询师,又是如何使用ta的咨询师?这些都是咨询师去深刻理解来访者的通道。

     “赵老师说 ” 

    有的来访者议题明确,有的来访者可能是多个议题混杂、无序、无逻辑的转换。即便是有明确的议题,也会有其他议题跳跃性的出现,这在咨询中很常见。

    当来访者的陈述和表达在现实问题、情绪情感、矛盾冲突、头脑中的联想之间来回跳跃穿梭时,来访者正是跟着自己内心的冲突和压力体验来表达的,通过各种议题、烦恼和困惑,将内心中无法言说的痛苦和困境,无法自拔的需要和压力,难以明确的问题和挑战,呈现给咨询师。这是来访者在左右冲突中寻找答案和安身之处的过程,这里既有想要照顾别人的动力,又有自己内心声音的呐喊。

    此时,作为坐在来访者对面的咨询师,我们能否通过这些呈现去理解到来访者呢?我们对来访者理解的层次能达到多深?

    假设我们的人生是一条河,这条河有数十年,每一年有365天,每一天我们都在划动我们生命的船只。我们人生的船可能承载的不止有我们自己还有许多与我们有关联的人。这承载着许多人的我们的生命之船,要去向哪里?要以什么样的方式走到人生的彼岸?

    我们的工作就是帮助来访者的船走向他要去的方向,成为他希望的样子。来访者想要做什么?要承担哪些?成为什么样子?咨询师如果能够深入的理解到,听懂来访者在这些纷繁复杂的挑战当中无法言说、不可名状的那些困扰和期待时,咨询师和来访者生命的相遇才真正开始。来访者各种各样的话题或者议题,无逻辑、跳跃性地讲给咨询师,也是在期待着这一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来访者表达的比较散乱,咨询师如何抓住核心议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adhg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