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为何会读这本书?
茫茫书海中,遇见便是缘。2号的时候正逢周五,天有阴,但无雨,空气凉爽有风。和妈妈一同到国图去安静地呆上一天,也是美事一件。我们顺利地坐车,顺利的在图书馆找到了空位。安定好之后,我问妈妈想看什么书,妈妈说我想看自传。我会心一笑,明白了妈妈的想法。妈妈最近想写自传,刚起了开头,估计是想找找参考。我说,那我就去给你找书来。我下到一层,找到存放自传的书架,但看来看去书架上的书不是外国名人传记,就是中国古代人物传记。没什么对写自传有参考的书呀。但觉得下来一趟不容易,总不能空手而归。于是就决定先找几本看看,不行再换。徘徊在书架之间,选来选去,我最后选了《杨绛的女人哲学》、《张兆和传》,还有书架顶层的这本《苏轼传》。杨绛、张兆和都是我很敬佩的女性,苏轼的诗词也是我最喜欢的,抱着多了解一下他们的心情,我抱着它们回到了座位。当我递给妈妈时,妈妈撇了撇嘴,接过了书。妈妈果然对这类书不是很感兴趣,不过她还是选了《张兆和传》看了起来。不一会儿,妈妈的瞌睡劲儿被钩上来了,一个劲的打盹儿,一点头一点头,最后还把眼镜掉到了地上。妈妈不好意思在图书馆睡觉,就挣扎着起身,说我去打杯水吧。等了好大一会儿,正当我担心妈妈会不会迷路的时候,妈妈一只手里提着玻璃水杯,一只手里抱着两本书,冲我笑着走来。妈妈把书递给我看,像个小女孩一样炫耀地跟我说‘你看我借的书。’我有点儿尴尬地笑了笑,小声说‘那这三本就由我来看吧。’
电脑上的事处理完了之后,便合上电脑,由着心里好奇心的牵引,翻起了这本《宋词是一杯清酒.苏轼传》。上学那会儿,记得老爸曾经拿着我课本上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兴奋不已,当时除了觉得写的气势磅礴之外,并感觉不出其他。现在读来,才能体会爸爸那时的心情。诗是情感的寄托,一字一句都饱含着情意,是可以读一辈子的。
二. 这本书讲的是什么?
这本书是作者通过品读苏东坡词作,讲述了他少年成名的辉煌、仕途坎坷的苦涩、痛失慈母和爱人的酸楚以及兄弟之间的手足情深。书中,字里行间流淌着恢弘大气的豪情和不可言说的惆怅。再现了苏东坡光芒万丈又跌宕起伏的人生,展示了他心酸如星真实而复杂的内心世界。
三.我从这本书里学到了什么?
1. 向上生长
我是一个遇事容易消极的人,妈妈常跟我说‘难过也是一天,高兴也是一天,为什么不能高兴的过呢。’妈妈常说,我常听。但总不觉这句话有什么道理。人难过的时候让他高兴,他就能高兴起来吗。直到现在,我才多少明白一些。这句话里其实是隐含着需要把难过转化成高兴的程序。
苏东坡将难过的事转化为高兴的事是非常在行的,他的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也可以用来解释他转化的方法。说白了,就是转换看问题的角度。这个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还是需要领悟一番。
书中,有一个“晚食以当肉”的趣闻:
在黄州时,苏轼的日子过的是最苦的时候。他没有俸禄,全靠家里原来的那点儿积蓄生活。妻子每天都发愁怎么安排一日三餐。从东坡耕作回来的苏轼并没有跟着一起郁闷当下的不得志,当下的生活苦,而是对妻子说没必要一日三餐按时安顿的吃,饿了的时候再吃饭,那吃饭就像吃肉一样香了。
苏轼的豁达和乐观,或许有爷爷的基因,也或许有自己后天的修为。但不管怎样,命运的罗盘不受己控,但心里的罗盘却是掌握在苏轼自己心中。在被贬的一路上,他可谓什么苦都吃过。一个曾经众星捧月的才子,也能苦中作乐的做一名农夫。他一生跌宕起伏,心酸之事也多如繁星,但他有一颗仁爱之心、乐观之心,坦荡之心。
好友王巩夫妇北归路过苏轼家做客,苏轼说‘都说岭南那个地方不好,你们怎么看起来还更年轻了呢?’王巩的妻子寓娘说‘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当挫折教会了苏轼以平和的心接受环境、享受环境,他的感受却与寓娘的一句此心安处便是吾乡不谋而合了。
我要开心,是苏轼向上生长的表现,他没有像李白那样愤而辞官游历四方,也没有像杜甫那样把自己郁闷出一身病。无论在什么样的境地下,无论在什么样的挫折下,向上生长的力量总能促使他站起来寻找阳光。愤懑、惆怅完全不能侵害他的身心,最终被苏轼征服化身为他人生的养料。
在苏轼的诗词中,我觉得最好的苏轼不是那个“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苏轼,而是那个和王巩一样“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的苏轼。
2. 守住本心
心是我们生命航向的罗盘。正直、仁义、孝慈、忠爱等正面的作用力会指引着我们遇见更好的自己,但也有怯懦、怨恨、贪婪、消极等反向的作用力让我们滑入痛苦不堪、茫然无措的境地。守住本心、不忘初心何其容易~~
得意时
宋神宗继位后,苏轼的职业生涯仿佛迎来了春天,一年连升十二阶。更是拜为皇帝的老师,一时间极尽荣宠。
但他没有忘本,仍然保持着节俭。他对人说:“一个人的口腹之欲是无穷尽的,只有节俭才是长寿之道。”
书中,也讲述了苏轼和好友刘贡父的一段趣闻:
苏轼说请刘贡父吃三白饭,等到刘贡父来了,看到桌上摆着的是一碟盐,一碟萝卜,一碗米饭。顿时明白了这三白饭的含义,忍俊不禁,哈哈大笑。
第二次,刘贡父也想回请苏轼一次,对苏轼说这次我请你吃三皛饭,苏轼纳闷,这是什么饭呢?等到吃饭的时候,发现桌上也放着一碟盐,一碟萝卜,一碗米饭。苏轼明白这是朋友的恶搞,也欣然而受。
第三次,苏轼决定再跟刘贡父玩一次文字游戏,就对刘说我这次请你吃三毳饭。刘如上次一样,按时赴约。到了苏轼府上,二人闲叙一番,直至刘贡父觉得肚子饿了,还不见桌上的饭上来。刘着急问苏轼饭怎么还没来,苏轼笑笑说不急不急。后来又聊了一会儿,饭依然没上来,刘着急了,看着桌上空空如也,说你这回连个盐、萝卜、米饭都没有,这算是什么饭。苏轼接话,说这就是三毳饭呀!盐也毛,萝卜也毛,米饭也毛。说罢,二人开怀大笑,😄
失意时
苏轼宦海生涯中,过的最意气风发的时间应该是陕西凤翔引流疏浚、修建东湖之时;过的最舒心的日子应该是在杭州,远离朝廷没有尔虞我诈,和友人泛舟湖上喝酒品茶;过的日子最苦的时候应该是在黄州,在这里他没有俸禄每日靠自耕自足;过的最孤单的日子应该是在海南,子孙不在身边,唯一陪伴身边的朝云也不久离他而去。
苏轼的命运仿佛浩海中的一叶小舟,不知何时起风浪,不知何时有晴光。他永远也猜不透自己的未来,不知道自己为何会离开黄州,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从眷念的常州来到登州,花甲之年又被流放至海南。
但无论在怎样的境地,他总能够调整心态,把心安放在那一方土地上,用自己的能力为乡亲们谋福祉,做好事。
在人生最后的阶段,苏轼对自己的总结是“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十二年寒窗苦读,虽没有建下不世功勋,但也已尽力而为,此生无憾了。可以说在苏轼的内心深处,为国为民的志向从来没有懈怠过。
3. 妻贤则家兴
如何做一个好妻子?我想苏轼的母亲程夫人和苏轼的妻子王弗便是很好的例子。
苏轼的父亲苏洵年轻时候,喜欢游历,并且屡考不中。苏轼的母亲程夫人从不像别人那样冷眼对他,反而尽量去理解,关心,支持他。她觉得苏洵本身天资过人,有独立个性,并非“不学”。渐渐地,苏洵看着程夫人为苏家操持劳累,教育子女尽心尽力,却能安贫守志,“甘此蔬粝”,深为感动。他对程夫人说:“如果自己要静下来,一心一意的学习,可家中的生计又靠谁呢?”程夫人见丈夫“迷途知返”,毫不犹豫地说:“只要你立志苦读,家庭生计的事我来担当,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从此,苏洵杜门谢客,发奋读书,后至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弗,我是从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中知道的。这是一位怎样的女子呢?为何过了那么久,苏轼想起她还是“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呢?
有一则故事,讲述了苏轼和王弗的缘起:
据说,在苏轼就读的书院有一个池子,一拍手,鱼儿就跃出水面。有一天,老师让弟子们都来给这个池子起名字。起了好久不是过俗就是过雅,后来苏轼对老师说,不如叫“唤鱼池”吧。这时,老师的女儿王弗也差丫鬟将自己想出的名字送来,打开一看,也是“唤鱼池”。老师大为欢喜,心下将苏轼选作了女婿,而王弗也渐渐走进了苏轼的视线。
情起:
寸恨谁云短,绵绵岂易裁。半年眉绿未曾开。明月好风闲处、是人猜。
春雨消残冻,温风到冷灰。尊前一曲为谁哉。留取曲终一拍、待君来。
这首《南歌子.感旧》写的就是苏轼和妻子恋爱期间的事,春心萌动,不顾天寒风冷,只待君来。那个活泼动人、未语先笑、知书达礼、才情不凡的丽人,在苏轼心中,早已成为心中最好的姑娘。
为妻:
王弗嫁与苏轼之后,她贤淑聪慧,苏家上上下下都很喜欢她。每当苏轼读书时,她便陪伴在侧;苏轼偶有遗忘的地方,她反倒给予提醒。好奇的苏轼问她书里其他的问题,她也都能答上来。这就是“敏而谨,慧而谦”的王弗。
当苏轼接待访客的时候,王弗经常立在屏风后面倾听谈话,事后告诉苏轼她对某人性情为人的总结和看法,结果无不言中。这就是能够“察人识人”的王弗。
程夫人和王弗都是难得的贤妻,她们智慧又不缺谦逊,仁义却又谨慎。妻贤则家和,妻贤则家兴。
4. 要珍惜手足之情
通读全书,让我最感动的是苏轼苏辙两兄弟的感情,他们是一辈子的朋友,一辈子的支持者。
有一次苏辙出使邻国,苏轼像个父亲一样叮嘱弟弟“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这是因为当时苏轼苏辙兄弟二人在朝中的名气很大,他生怕弟弟会被人家扣住,就写信叮嘱弟弟人家要问你是不是传说中的苏辙,你千万别说是,要不就回不来了。
兄弟二人同时入京考试,同时中榜,同时做官。当苏轼被贬,苏辙也受牵连。但兄弟二人,始终是宦海中彼此的依靠。互相安慰、互相鼓励。
被贬黄州时,黄州可以说穷乡僻壤,苏轼不仅没有俸禄,还被限制不能出境(黄州)。弟弟苏辙“奔驰二百里,径来宽我忧。”
人在世上有时候会经历很多,有一个手足同胞又何其有幸。正如苏轼苏辙那样,一辈子,为你闻达而欢喜,为你失意,而忧心,不离不弃,不怨不争。
寄语:
愿我们都能掌握好心里的罗盘,无论是风雨还是晴光,都能开心豁达,永远不忘挺直身体,寻找阳光,向上生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