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年5月30日周三晚
上课内容:第十四篇章--不知五蕴生邪见 963经 和 第十五篇章--究竟苦边此道出 965经
不知五蕴生邪见 963经
这一经中,世尊告诉婆蹉种的出家人,由于不能如实了知五受阴的缘故,世人才会执持邪见,起十四种不正问。即便是佛子,若对于五蕴还有不知,也便难免会产生十四不正问的问题。这里同时涉及到佛法僧的概念,还有缘起四谛的根本理念。故世尊在最后告诫行人,若是不见,不识,不断,不观,不察,不觉五蕴的无常,生灭,变易法而体认其中有我,我所,也便容易产生邪知邪见。故对于五蕴需要知,明,见,识,断,观,察,觉等,这也是需要于禅修中去如实体证的内容。
在看到婆磋种的行为时,要与自己的五身心相对照,观察自己对五蕴是否清晰,通过对来与去的顺逆二流,看自己是知还是无知。见缘起不见有我,见我不见缘起。不知五蕴无常生邪见,十四不正问是邪见的展现形式,实际上也是不信真理。为什么说十四不正问是邪见呢,一个邪字说明问题的严重性。金刚经里说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在邪见中,如何解决老病死来临时候的冲击呢。生邪见的过患有哪些,有烦恼,老病死纯大苦聚集。
若四不坏净未成就,说明未全信。信需要具备直遇佛法的外缘,需要有信受善知识的内因,外遇善知识的目的是内证思维。阿难尊者说,“若人生百岁,不解生灭法;不如生一日,而得解了之。”善知识是修学中最重要的因素,不信真理的原因是,缺乏对善知识传播内容的关注度。问问自己,是否敢于面对当下的身心,不敢的话,是不是在自我欺骗。不敢直面当下的身心,说明不信真理,进而说明不重视五蕴身心当下在无常流下的真面目。这里说到,东西方教育的各种利弊,人性的展现都落在常见与断见里。
婆蹉种的品性质朴,在有所反思后,受到教化,又来世尊处请教。唯有反思惭愧反省才能促进教化有效化,惭愧没有放下自己的知见,反省为什么跟善知识的答案不一样。无知,是指昏暗之心不明事理,即是没有智慧。如何做到如实知,如其原貌的了知。提起世尊的修行概念,致力于五蕴的知与明,而非成天提着附佛外道的知见或是外道的概念在那里苦苦执恋。
但凡生起死后去哪里的念头时,都是在邪见指导下的作用。如果在正见的指导下,是无常无我的,去到哪里都无所谓,破邪显正是从无知到知的过程。在邪见的作用下,关心死后去到那里,其实是对生死有恐惧,是人性中趋乐避苦的展现,正说明了有我。若能彻见身见苦,身见集,身见灭,身见灭道迹,即能见证生命的实相而念念清净明觉地通达于真理。这样的多闻圣弟子自然就能于未来世永远再也不会生起这些邪见。
佛法的修学侧重于当下身心的现观,得以如实知见苦集。凡是于佛法上修学的行人,都应该如此的回收神光于个体生命的觉观。若是舍离个体生命当下的身心而投目光于他人或外界,也便难免见同修或环境都有一份不顺心意的烦恼。佛法的修学,若仅是注意别人而忽略个体生命的身心,这是不应该且无益于行人的修学。知苦断苦的佛法修学,在于个体生命提起世尊的教导来体验于个自的身心,以如实知的姿态来审视生命的当下。佛法的修学就在于行人如实的知五蕴,见五蕴,识五蕴,断五蕴,观五蕴,察五蕴,觉五蕴。
在这一讲中,对执着在梦想上和随缘有梦想的区别,还不是很理解。
究竟苦边此道出 965经
在这一经中,世尊对于郁低迦所问的十四不正问给予无记的答复。郁低迦接着又问,一切是否以佛道为出离的要道?阿难尊者以守城门作喻代答,说明世间一切众生皆由此道而得以出离烦恼,解脱自在。
究竟苦边此道出,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都是苦,苦的根源在于五蕴的执取,苦的边界也是无蕴的执取,要究竟了知苦的边界。道指的是五蕴,六处,缘起法,四圣谛,八正道,五根等,都是通过无常法流而明确其集灭味患离,从而舍离一切的外道邪见。味是味著,患是苦果,离是厌离。佛法修学唯有一路入,对于无常无我的体证,然而自性执者非于无我中寻求一份我的存在,非于无常中验证一份常性的永恒。学人若要于经中体察深义,尚须仔细的玩味方能深感世尊度世的无奈与无奈中的坦然。
郁低迦在得到无记的回答后,问世尊,于何等法而可记说,说明他有一份对自我负责的心。同婆蹉种一样,郁低迦也是带着外道的知见来请教佛陀。但当与自己知见不同的时候,郁低迦是聪慧的,能抓住问题的核心,敢于面对身心当下的问题,敢于担当当下的烦恼苦迫。这个需要基于正确的事实,需要具备正见,正确的思维见地,是少数人所具有的。法义的抉择觉不能被华丽的篇章所迷惑,更不应该被推崇的声望而左右。只有深入世尊法中且契入佛法的正觉,个体生命才能了知世尊所开演的一味法流。
郁低迦在三问而得不到回答后,还是在耐心等待,这里有信的成分,说明他相信世尊给的答案。因郁低迦对法虔诚恭敬,阿难才有机会给他解释。当他人没有理你时,需要反省当下的行为是否存在问题,反省自己的言行,反省自己的思维,发行对世尊法义的领会,检查是否落入原来的概念。修行中的检讨与反省对于调整身心,提高学习效率,提升知见的境界,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放下自己,接受世尊的言教,这样才能更好的思考与领悟五蕴的无我,以便完善的解脱生命的束缚,彰显正法的慧光。
郁低迦外道听完法后,欢喜随喜,从座起而去。这里的欢喜,要区分是真欢喜还是仅仅只是人情上的欢喜,真欢喜的话是会随其而行的。学习理论知识,需要追求理论的源头,不仅仅是拿来所用,仅仅是拿来所用的话,说明有急功近利的成分,是贼心入道的行为。觉得压力大,需要自己调整一段时间的人,老师说是在自己的生命格局下的调整,只是在瞎折腾。现在想想,以前经常觉得在深圳压力好大,一段时间后就想跑出去透透气,回来后又是继续原来的状态,确实是瞎折腾。
真正的放下了自己,才能在佛法的修行上得利。放下“自己师尊”的概念,植入师尊所开示的法流依教奉行,这才是真正的重道。老师说,你是师父的,不是师父是你的,师父说什么,都听话照做。放下不等于放弃,放下说的是不执着,对身见的舍离,舍离是舍下“我的师父应该怎样怎样”的妄执;放弃说的是,当师父不符合自己的需求时,随业而放弃。这需要思考,用真理还是用自己的概念选择师父,当然是真理。选择真理的话,需要放下自己的观念,依于法来依教奉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