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雪兔,今天,我们不推荐电影,来说一说“明星”这个词。
最近这两天微博最火的新闻是什么?无非就是崔姓新闻人揭露范姓明星大小合同偷税的一系类新闻。虽然这个新闻真的挺火的,但是其实我没有多大的关注度,因为在我看来,这种肮脏的事,在当今娱乐圈简直就是常态。
现在的“明星”
我已经很久没有去关注哪一个影视明星了。不是我不想关注,而是真的找不出来,有谁的演技、努力、贡献,值得被我关注。
我认为过度喜爱一个明星到狂热,简直就是在浪费时间,因为你关注的东西并不能真切的给你带来什么物质上的提供、精神上的升华。那么这个时候就会出现一种类似某音上的奇葩,挣着几千的工资,为月薪过万的人刷着礼物,感觉还挺有成就感。
你还记得两年前上映的某部电视剧的名字么,当时可能被人追的死去活来,特地冲会员看。现在想不出来大概剧情,早就忘了吧。但是肯定有一个共性,电视剧里肯定有一个染着不是黑头发、管它有没有钱反正就是很犟和傻子一样的霸道男主或女主。
我都不记得多久没看见一部可以称之为经典的影视剧了,过眼忘剧情、一秒猜到结局似乎成为了这个时代影视剧的常态。有很多小成本网剧,故事是好故事,可惜缺少资金供应,导演也不太成熟,拍的电影虽然也完胜名导拍的烂片,但是毕竟缺乏经验,在细节处理上不太好,肯定不会成为经典。
越长大,了解越多,越痛心。所谓的明星只是商业公司用来吸钱的一个“工具”,一个倒下了,瞬间就可以用绯闻,请水军刷脸熟度的方式再造一个。一个不用有演技,可能连影视剧都没演过的人,只靠公关公司就可以红的发紫,为背后的商人赚钱。
记忆中的明星
我认为的明星有两类,一是影视剧演员,二是歌手。
演员者,是舞台艺术展示的载体,需要技能的磨练和知识的储备。这方面可以用成龙简单举例,成龙6岁时便进了戏剧学院,跟着师傅学习京剧。他拍的第一部戏只能演一个死人,因为被导演骂死人也演不好,潜心钻研,一次又一次的尝试,终于成了演死人最好的人。
17岁时以武师身份入行,因表现不错被安排去李小龙师傅电影里做特技。我们都知道李小龙很厉害,而且他的电影用的是真功夫,电影里有个镜头是李小龙踢飞人,没有保护措施,其他人都不愿意,只有成龙顶上当替身6次直到完成拍摄。
因此收到了小龙师傅的青睐,之后多次合作。再之后成龙凭借自己扎实的武术功底和职业操守,拍戏不用替身,终于在一部一部电影中被我们所熟知所认可,成为了一个耀眼的明星。
这样历经磨难,一次一次被打磨成玉的人才能被我们认可为明星。
歌手者,以音致胜,拥有一口好音色或是对音乐有独特理解而创作。这方面可以用梁静茹简单说明。其实我个人认为梁静茹一点都不漂亮,但她是我唯一爱的歌手,这是一种说不出的魅力吧。
但是真正让我喜爱她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她的音乐,而是她能够只唱歌,而不是在自己稍有名气后就去往影视圈钻,不像现在的一些歌手明星,也不掂量掂量自己有没有那个本事,给钱就乱跑。
我觉得“影视歌三栖明星”简直就是一个伪命题的词,能够在三个领域磨练到极致的人,以前没有,以后也不会有。如果被定义为“三栖明星”,只能说在哪个领域都是表现平平,没有一个被认可。
总结
有一句话叫“戏子屁事天下知,国家大事无人晓”,也是火在近几年,就如同他的年限一样,应该也是描写近几年的“明星”吧。
很多时候,我开始变得剧荒,只能去看看多年以前的影视剧,我感觉真的好恐怖,北影上戏一年又一年的毕业生去哪里了,不是号称严格挑选的人才么。不用上课都可以出来谋生活的穷人挺多的,难道其他人都被穷死了。
好像是上上个星期吧,好久没看过电视了,我就在电视机前看了一会,是一个真人秀节目,名字不记得了,我一般不看这种没营养的节目,竟然是在大学里,跑来跑去完成录制的。图书馆、自习室、科研所,电视里我们可以看见学生很少。
简单想一想就知道了,肯定是被限行了,图书馆怎么可能没有人呢。真为他们学校的学生感到悲哀,为了一个破节目竟然让大学的正常制度任意遭到践踏。大学里就教这些东西么?祖国的未来靠这群跑来跑去的“明星”建设还是怎么的。
真是为了钱,什么都可以做啊,影视剧方面没有什么建树,“明星”全跑去搞综艺节目了,靠着后期的剪辑加些笑声、搞笑贴图,就成了一档高流量节目。
还记得《战狼2》的票房神话出来的时候,那些平时神仙打架的名导们一个个变成了哑巴。还有可笑的是,竟然有导演骂观众是垃圾,这都是什么世道。当时《金陵十三钗》出来的时候,我就知道这一定不会是奥斯卡奖。
就算侥幸成为了,也注定不会成为一部经典好片,无论他的投资有多大。因为导演的出发点就搞错了,一个中国人,在中国的领土上拍电影,不是为了给中国人看,而是为了拿奖去满足外国人,又是英语配音又是外国演员,注定就是个失败品。
以前我很少看其他国家的影视剧,可是最近剧荒多看了一点后,发现和最近几年的国产影视剧对比,完全就是碾压,不在一个水准上,今天说的有点多,对错只是个人观点,不喜欢就返回,不要被我搞的不愉快。
本期“雪兔说”,到此结束,明儿再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