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沈丽新
文章开头描述现象:学生做出不妥当不正确的行为时,大部分教师的处理方式。一般是直接指出错误,以批评指责的方式。而导致的结果是不利于学生自我责任意识和自信心培养,学生会抗拒合作,不自律。
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会有完全不同的师生关系,拉近建立信任或者激起怨恨。而信任的关系可以保证孩子安全成长。顺其自然过渡到本文的主题:换一种方式替代批评。
作者提出来三种方法:
第一种:描述看到的现象
第二种表达自己的感受
第三种 提出教师的期待
作者在对每种方法进行说明时,开头都有一段导语。
写第一个方法时,开头就是写教师要坦然接受孩子会犯错的观念,并保持心平气和。从而引出具体的方法,描述看到的事情或者问题,从而给孩子一个机会,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写第二个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时,作者说有些学生的行为确实令教师难以接受。继而引用心理学家的话说明过于依赖惩罚、威胁、羞辱责备,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反而会激起抵抗、叛逆、顶嘴。然后,作者的观点再次抛出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去直接批评,并说明这种作法的好处。
写第三种方法时,作者说教师每天面对的挑战之一就是让学生按照我们及社会所能接受的方式去成长。但是,不是所有学生都会配合老师。这里,作者运用实际的例子引出观点的。
我一直在考虑,这三个方法和作者运用的引言之间有什么逻辑关系。为什么她能想到这些,我读起来觉得很符合逻辑,但是这逻辑是什么呢?
思考之后,我觉得大概是这样的: 描述看到的现象,代表了一种平和的心境,面对学生犯错时的一种坦然。故而,在开头部分写教师的心态。
表达自己的感受,与直接批评责备学生相对立。这是良好沟通的一个原则:不去指责别人的行为,只表达这种行为对我的感受产生的影响。所有逻辑上也可以理解了。
提出教师的期待。这是一种正面表达,也是和直接的批评学生相对立。而一般情况下,是在学生不按照老师的要求来时,我们可以这样去做。
也许作者在写时,并未如此细致地考虑这种逻辑。
每个方法之后,都有举例说明。说明用地方法,并说明为什么有效。
结语部分就是对三种方法的一个总结,干脆利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