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曾国藩传》,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位晚清名臣在学习上天资平凡的一面。
14岁开始参加秀才考试,连考六次名落孙山,被乡人视为笑话。
他化悲愤为力量,总结经验,勤加练习,终于在第七次考上了秀才。
多次的失败没能击退他考试的决心,反而越挫越勇,体现了曾公性格的坚韧。
被大家视为天资平平的曾国藩,在学习上还是相当刻苦的,经常挑灯夜读到深夜,一篇文章没有学透坚决不学下一篇,一本书没有读完一定不读下一本。学习虽苦,但是不被认可,大家认为他的方法太过笨拙,没有变通,肯定不会有出息。
然而事实证明,笨办法也能出人才。虽然刚开始进步缓慢,但是却把学习的基本功打得比较牢固,到后来厚积薄发,笨鸟先飞。相反那些嘲笑曾国藩考不上秀才的人,虽天资聪颖,很早就考上了秀才,但是学习不够踏实,止步不前,后来谁也没能考上举人。
愚笨的曾国藩自考上秀才后似开窍了一般,接着第二年中了举人,再隔两年中了进士。
曾公的人生哲学是:尚拙。他曾说:天下之致拙能胜天下之致巧。
我们通常崇尚头脑聪明,做事巧妙,事半功倍的人,对于笨人,笨办法就会嗤之以鼻。
曾公的经历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笨人的优点:笨人天资不如人,所以能谦虚求教;笨人遇到的挫折比聪明人多,所以抗压能力强;笨人不善投机取巧,做事踏实靠谱。
我们生活中能经常遇到“聪明人”,头脑机灵,可惜不用在正道上,爱耍小聪明,绝不让自己吃亏。骄傲自大一下看不起这个一下看不起那个,做起事来不尽人意。反而那种看着笨,但勤奋好学,虚心求教的人做事更加踏实靠谱。
无论天资聪明还是天资愚笨,这些都是天生就被赋予的,
聪明的人不虚心学习也会变为愚蠢的人,愚笨的人经过努力也能变成聪明的人。
不用去嘲笑别人,也不用去羡慕别人,聪明和愚笨可以通过人力发生转变。
像曾国藩一样,我们无法决定人生的开始但是可以决定人生的结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