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我自己是个(旅)行者的缘故,有意无意间,现实里网络上总能认识国内外的不同(旅)行者,他们大多有过多国的旅行经历或是不止一次的环球经历。在我欧洲之行时,从单个西方行者的身上,多次深刻感受过西方背包客的精神内涵和文化,结合看过的西方背包客书籍,实在理解他们的旅行方式和目的,认同行者在旅行中放下物欲,追求内心寻找连结的这种精神实内核,也认为这才是一场旅行该有的实质
国内的行者知道的聊过也有些许,个人认为新一代的国内行者具有如下特点,我说的新一代指80后90后。
1,良好的双语甚至三语能力。国外旅行虽说语言不够,金钱可凑,但唯有语言才能带来和当地人的沟通,加深对当地文化的了解,这是旅行的极大乐趣之一。虽说英文是全球通用的语言,但在拉美地区,不会西班牙语等于是聋子哑巴,我就吃亏在不会西班牙语,在拉美旅行时只能傻笑
2,在国外读书或生活的经历。年轻的中国行者很多从高中,大学阶段就有在国外生活的经历,如果生活地区是欧洲,那么能更早见识和感受西方年轻背包客的旅行模样和状态,对于国际性的能帮助节省旅行费用+和当地人互动的旅行app也更为熟知
3,更为国际化的视野。跨国旅行很大程度上等于跨文化旅行,需要旅行者有较快融入当地文化的能力,开放的视野+语言能力无疑是实现融入的先决条件
4,旅行的功利性更弱。他们把旅行当作个人的事,既然想花时间看世界就得承担相应经济成本的损失,这很自然,人生本就有得有失。我知道2个华人男性背包客和他们的旅行经历,个人觉得其故事值得书写,但在聊天的时候,他说:并没什么好写。这种旅行不为名利,是为自己感悟世界的精神和我遇见的西方行者个案一致。我至今记得在厄瓜多尔碰到的阿根廷骑行客,我惊讶于他连智能手机都不用,他说:我不发脸书,旅行对我只是想寻找内心的主。 我虽然同为行者,内心是羡慕这种存粹的,关于“有一种存粹叫背包客的存粹”,会花时间再写
5,旅行方式更灵活多样:骑行,国际义工旅行,打工换宿,搭车旅行,等等等等。相较于自驾,上述方式费用更低,关键是相较于自驾过程中与当地人接触较少的封闭环境,上述方式有更多的与当地互动的机会和生存挑战(背包客背包客,讲的是一背包一世界,一般我们谈背包客,自驾人群不包含在内)
6,更为成熟的旅行心态:淡然,淡泊名利,把旅行看成与自己心灵相关的事,自发自愿自己负担,旅行是自己生命被点燃和驱使,无关其它,不当成事件炒作,一次跨国旅行也不拔高到国家民族的高度。
7,与当地文化的连结以及和当地人的互动更深。从他们的文字里,我看到的是故事,不是打卡攻略;我感受的是个性化的情怀,不是通篇一律的踩点发圈。
西方背包客的书籍影视层出不穷是因为其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而且在年轻时就被植入,单个个体旅行事件的背后都有着共同的精神诉求和追求,因而具有更宽广的人文情怀。所以,当有这样故事出来的时候,广大的读者群体能和作者产生深刻共鸣,而并不是只是围观一下电视上一晃而过的“露脸新闻事件”
旅行是一件与心灵相关的事,我早都说过
对我们而言,我理解一个华人男性背包客跟我说的,"旅行=不务正业"这种社会偏见和压力,星火虽弱,但我能感受到,对于新一代的中国背包客而言,更宽广的世界在等着他们,而他们在路上。不管市面上能否看到他们的书籍故事,我知道江湖里有他们的传说。
行者在路上,不在浮华里,是我所信仰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