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语文新课标学习

语文新课标学习

作者: 伊水芳草苑 | 来源:发表于2023-04-16 23:19 被阅读0次

    【课程性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认识,全面提升核心素养。

    【一个核心】语文核心素养

    一、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通过语文学习,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初步了解和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具有比较开阔的文化事业和一定的文化底蕴,文化素养最终体现在文化事业和文化底蕴上。而它的核心是什么?它的核心或者说它的根基,他的根基是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文化自信其实是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宗旨在语文课程当中的最高体现。语文课程怎么做到立德树人,怎么做到以文化人?就要通过文化自信来实现。

    那么语文教学如何致力于学生文化自信的培植与发展?

    1.以经典诵读为载体,丰厚文化积淀。

    2.以语言浸润的方式,加强文化理解和认同。

    3.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语文形式,推动文化传播。

    二、语言运用

    语言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初步具有良好语感,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语言经验,具有正确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能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有效交流沟通,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有深厚感情。

    语言运用主要涉及到四大要素:

    1.语料的积累

    大量的规范的、优秀的、优美的、典范的语言材料、词汇、句子、语段甚至整个篇章都需要日积月累,这个是语言运用的基础。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欢,就是语料。

    2.语感的培养

    语感的培养是语言运用的核心。语感,包括输入型的语感和输出型的语感。输入型的语感,那就是听和读;输出型的语感,那就是说和写,尤其是输出型的语感,我们说看一个人语言素养高不高,最终看两条:第一条,出口能不能成章?第二条下笔能不能成文?

    3.语理的习得

    语言的语,理论的理,这个语理的习得就是对语言文字运用规律的认识。它不是普通的一般的语文知识,而是对语言运用规律的一种把握。这个是语文素养语言素养的必要的补充。

    4.语言的表现

    你要表现出来,你要会说,你要会交流,你要会写,你要会表达,你的表达要文从字顺,你的交流要文明得体,那这些都属于语言运用的素养。

    那么语文教学如何致力于学生语言运用素养的培植与发展?

    1.要善于发现具有较高价值的语感图示。

    2.要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体验语感图示.

    3.要为学生创设内化语感图示的语言实践活

    动.

    三、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思维具有一定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有好奇心、求知欲、崇尚真知感于探索创新,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五种思维类型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思维品质包括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五种思维类型当中,直觉思维是一切思维的基础,那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相对偏于右脑思维范畴,而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相对偏于左脑思维范畴。那这四种思维类型综合在一起就是创造思维。

    思维能力其实是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我们以前听说读写,其实听说读写必得再加上一个字,那就是“思”。听说读写离开了“思”,既不能内化,更不能外化,所以思是关键。只有通过思,听和读才能够被真正的内化也只有通过思,读和写才能够被真正的外化,所以这个思维能力非常重要。

    那么语文教学如何致力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植与发展?

    1.在理解、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

    2.尽量展露语言学习过程中所隐含的思维过程。

    3.按照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提升思维能力。

    四、审美创造

    审美创造是指学生通过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作品,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具有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涵养高雅情趣,具备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点。审美是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的方面。那么这个素养从审美的一般过程来看,大家知道审美的一般过程分成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准备,审美的对象先要出现;第二个阶段是关照,就是你要直面你的审美对象;第三个阶段是效应,那就是说这个审美对象离开了以后,你还在回味它,还在反思它。第四个阶段是表现,就是你被审美欲望所驱动,你也想自己去表现美,去创造美,是这么一个过程。

    那么审美感受、审美理解基本上属于审美关照的阶段。审美鉴赏、审美欲望基本上属于审美效应的阶段。那么发现美、创造美,就是属于表现的阶段。总之审美素养的表现其实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语言文字及其作品本身就是美的存在同时又是美的载体。所以对于语言文字和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我们不仅要从理性的角度,也更需要从审美的角度获得更正确的价值观的引领,得更高雅的、更健康的思想情感的陶冶。

    那么语文教学如何致力于学生审美素养的培植与发展?

    1.在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涵育审美素养。

    2.在感性与理性的融合中培植审美素养。

    3.在发现美与创造美的统一中提升审美素养。

    课程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立德树人)

    2,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感受语言文字及其作品的独特价值,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智慧,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文化传承)

    3,关心社会文化生活,积极参与和组织校园、社区等文化活动,发展交流、合作、探究等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感受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精华。(文化参与)

    4.认识和书写常用汉字,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主动积累、梳理基木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逐步形成良好的语感,初步领悟语言文学运用规律。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运用多种媒介学习语文,初步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语言梳理)

    5.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具有独立阅读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学会倾听与表达,初步学会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能根据需要,用书面语言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语言表达)

    6.积极观察、感知生活,发展联想和想象,激发创造潜能,丰富语言经验,培养语言直觉,提高语言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形象思维能力。(感性思维)

    7.乐于探索,勤于思考,初步掌握比较、分析、概括、推理等思维方法,辩证地思考问题,有理有据、负责任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态度。(理性思维)

    8.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能结合自己的经验,理解、欣赏和初步评价语言文字作品,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精神世界。(审美鉴赏)

    9.能借助不同媒介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学习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审美表现)

    【四大板块】

    板块一:五大课程理念

    1.课程目标: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

    2.课程结构: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

    3.课程内容:突出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典范性,加强课程内容整合。

    4.课程实施:加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

    5.课程评价:倡导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整体性,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

    板块二:五类课程主题

    中华优秀文化是基因,革命文化是根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灵魂,外国优秀文化是视野,当代文化生活是基础。

    第一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

    语文课程学习的基因,语文教育要立德树人。语文课程的方式就是以文化人,而这个文既是语言文字,又是语言文章,还是语言文学,更是语言文化。

    第二类是革命文化(根脉)

    从鸦片战争以后形成的一系列革命文化,革命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脉,也是语文课程学习的根脉。所以你会发现,就是我们教科书可能也会要重新调整,涉及到革命文化教育的内容,一定会有一定的比例,在我们的语文课程内容当中加以体现。

    第三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灵魂)

    这个灵魂的核心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我们的语文课程当中,教科书的调整,学习内容的调整,一定会有一定比例的落实。

    第四类是外国优秀文化(视野)

    语文课程学习必须面向世界,面向全球,面向未来。一方面我们要建立文化自信,但并不意味着固步自封,并不意味着妄自尊大,我们有文化自信这个根基。那么将会更自信地面向全人类的所有的优秀文化。那么所有的这些文化都必须当下回到学生的生活。

    第五类是当代文化生活(基础)

    那么所有的这些文化都必须回到当下,回到学生的生活。这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所以这次新课标的调整对语文课程的内容,从主题的角度做了分类做了梳理,这个是非常宏观的,也是非常大气的

    板块三:六个学习任务群

    这六个学习任务群包括: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整本书阅读,还有跨学科学习六大学习任务群。

    这六个学习任务群不是一个平面的东西,根据新课标的表述,它分成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学习任务群,基础型任务群。

    语言文字的积累与梳理,属于基础型的学习任务群。也就是说其他五个学习任务群,你要展开,你要实施,你要评价,得有一个基础,这个基础指的就是语言文字的积累与梳理,这个要贯穿语文课程的全过程。

    第二个层次学习任务群,发展型任务群。

    发展型任务群包括三个学习任务群——第一,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第二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第三,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它们都有阅读,都有语言文字的交际,有的是交流,有的是表达。在这三个学习任务群当中,读和写成为一个整体了,其实不光是读和写,还包括什么?听和说。其实不光是听和说,还包括什么?还包括思。听、说、读、写、思都整合在一起了。这是语文课程内容的主体,就是发展型学习任务群。

    第三个层次的学习任务群,拓展型学习任务。它包括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那么这个整合性就更强了,这个跨度就更大了。

    这就是新课标2022年版课标关于语文课程内容提出的六大学习任务群。

    学习任务群的特点:

    1.以语文课程核心素养为纲,不再是学科知识逐点解析、语文技能逐项训练。(目标的整合、素养的整合)

    2.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资源等。(学习要素的整合)

    通过学习项目整合。项目式学习。

    3.以问题情境为导向,不仅着眼于语言能力,还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接收式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个性化学习,整合性学习,跨学科学习)

    4.以学生充分的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强调参与、体验和经历。(做中学,学中做,听说读写思)

    5.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凸显学生学习语文的根本途径。(基本特征)

    学习任务群和核心素养之间关系:整合关系,网状关系。

    板块五:四条教学建议

    第一条教学建议:强调立德树人,彰显教学目标的育人导向。

    第二条:强调整体规划,体现语文学习任务群特点。语文学习任务群最大的特点就是整合性,以素养为纲,对语文学习的所有要素加以整合。

    第三条:强调创设情境,凸显语文课程学习的实践性特征,在真实的问题情境当中学语文,用语文。

    第四条:强调智慧学习,探索新时代教学方式变革,强调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的深度融合,强调跨媒介的学习,强调泛在性的学习。语文学习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学习建议

    1.细读课标文本

    2.增强课改意识

    3.重构课堂教学

    最终要落实在你的教学当中,尤其要落实在你的课堂教学当中,以文化人还要知行合一。知而不行,非真知;行而不知,非真行,实践就是真正的知行合一。语文学习任务群要求我们对课堂结构、课堂策略、课堂途径做改变,有些是重大的改变,有些是具有颠覆性的改表,所以新课标的颁布对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是一次重大的挑战。那关键就看你行不行动落不落实,谁先行动,谁就抢占了专业发展的先机。

    4.提升课程素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语文新课标学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amqj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