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前,我的一位高中同学在结束了三年的空乘专业大学生活后,选择进入一家互动娱乐公司,开始做起了网络直播。之后不久几乎每天都能收到她直播的消息推送,空闲的时候我也会去捧捧场。
![](https://img.haomeiwen.com/i5993386/e72c0e7f9526154e.jpg)
我曾问过她,为什么要放弃看起来光鲜亮丽的空乘工作而选择网络主播这一收入不稳定口碑并不怎么好的的行业(她在大三的时候就已经得到某航空公司的入职机会),她针对我的问题作了如下两点的回答:
首先,虽然网络直播偶尔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事,但是这是一个人的价值观决定的,我三观很正,我相信,靠自己努力得来的成功才会有价值感,才更有意义。第二,空乘虽然稳定,但几乎没有什么发展空间。而网络直播是当下娱乐行业的风口,虽然前期很难做,但努力一点的话再加上一些好运气,很可能会飞起来。
会不会飞起来我不知道,但是看她刚刚做直播的这一段时间确实是很辛苦很努力。每天要直播四个小时以上,因为要和观众互动,经常会嗓音沙哑疼痛。而且由于观众人数太少,需要调整直播时间,便不得不把直播时间分成两段,在下午五点直播一小时后关播,再在十一点播三小时。每天上午九点还要接受公司的技能培训,看她这么拼,我觉得作为朋友可以为她做些什么,比如从观众的角度给她一些建议。
考虑到直播面对的是观众,而目的是促使观众付费, 那么观看直播的观众心理就必须是最重要的一项研究课题。结合最近搜集的资料和自己这段时间作为各大直播间的吃瓜群众的第一手体验出下面的总结
首先给直播的形式做个定位:
当下的直播形式可笼统的分为两种:内容直播和无内容直播。这里的“无内容”直播相对内容直播而言,直播所含信息少、直播时间长、内容非常态却异常火爆。
“无内容”直播所体现的三种典型的消费者心理: 亲切感 临场感 陪伴感
一.观众从直播间体验到的“亲切感”:
从直播内容来看,这些比较火的直播间直播特点几乎都是和观众聊天互动,偶尔会唱一些观众点播的歌曲,唱的大都一般。这种互动形式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和观众的亲切感,从而提升观众的付费意愿。
2.私人距离的“临场感”
心理学家把人与人的距离分为四种:亲密距离、私人距离、社交距离及公共距离。其中社交距离是指进行一般社交活动的距离,而私人距离是指朋友、熟人或亲戚之间往来的距离。在一些被称为“无内容”直播中,如吃饭直播、睡觉直播,本质上说,是突破了主播与观众之间的社交距离而进入了私人距离。吃饭、睡觉直播看似无聊,但却是非常态的,是日常日常生活中鲜见的。它给予了观众一种非常态的、进入他人私人距离的机会。(记得去年,我看到过这样一条新闻——某主播直播吃饭,竟月入百万。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世界怎么会有这么多无聊的人?但是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探究,这并不是假新闻,而是真实的发生的事,可见要找到别人以为的刚需是多么重要)。
网络直播的另一特点是临场感。临场感指的是消费者在虚拟环境中获得的真实感。临场感在很大程度上积极的影响着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大部分学者认为影响临场感的核心因素是生动性与互动感。直播平台由于其丰富的多媒体特性和立体的展示手段,能够调动消费者的各个感官,建立起一个生动的、全方位的虚拟体验。以吃饭直播为例,主播可以从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多方面为临场感的生动性营造气氛。与此同时,网络直播又为临场感的又一要素互动感提供了很好的平台。网友在观看直播的同时,不仅能与主播互动,还能以弹幕等形式与其他网友互动。评价、吐槽、赞、送礼物等各种形式最大程度的满足了网友的互动要求,从而进一步增强了临场感。这一点其实在各大直播间有着最为直观的体现。比如我在前不久观看的某一比较火的烹饪教学直播间里,一位美女主播一边做饭一边和观众互动,虽然是烹饪教学,但更多的时间女主播都是在和观众互动,在这期间各种付费礼物一直在刷屏。这在增强了观众的临场感的同时也进一步提升的他们的付费意愿。
一类能够在私人距离内带着临场感观看的直播,即使内容平淡无奇,甚至琐碎无聊,也为观众营造了一种现实生活几乎没有的消费体验。因此这类“无内容”视频能够吸引大量的观众也不足为奇了
3.特定群体的陪伴感
Livecoding.tv一个由欧美编程爱好者共同成立的直播平台。该平台2015年2月推出测试版,时至2016年3月已经拥有了来自世界194个国家的超过15万用户。作为一个专业的、小众的直播平台,这一数字足以引起关注。与其他直播相比,Livingcoding的直播显得要沉默的多。在这里,典型的直播内容是某个工程师编写代码的过程。主播的头像只出现在右下一角,甚至完全不出现。是什么让数万人在直播间逗留好几个小时,全程观看一行行代码的编写呢?
从定位上说,Livecoding被定位成一个教育性质的平台。诚然,通过这种形式可以达到在线学习的目的。但是相对于慕课等各种其他的在线学习方式,直播的内容无论是在信息量还是在可读性上都不占优势。这种相对来说“低内容”甚至“无内容”直播的吸引力在于,通过在线互动,编程这件枯燥的苦差事变成了一件能够与人分享的快乐的事。从消费心理上说,当群体中的个体距离很近时,会更容易注意别人并且融入其中。比如一个班级有30人, 坐在一个能容纳30人的小教室上课的效果要比散座在一个能容纳100人的大教室上课效果好的多。这是因为近距离的接触赋予了个体陪伴感,使他们在温馨和活跃的气氛中提高了学习效率。而在互联网世界,代替物理距离的远近的是即时的互动反馈。只有在持续而及时的反馈下,特定群体的陪伴需要才能被最好的满足。直播恰恰是能够在最大程度的满足群体即时反馈需求的平台。因此尽管“无内容”,陪伴感仍然能够吸引大量的观众关注直播。
在“无内容”的情况下,网络直播仍然能够得到消费者的青睐,说明网络直播这种模式具有很大的商业潜力。到这里,我觉得我这位做直播的朋友想要在这个风口飞起来也许不是梦。她已经在路上了,我想,不管怎样,努力追梦的人是值得被尊敬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5993386/438e4e46316a3c51.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