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治水
作者:梁爱琴
我就这样与王景相遇了,相遇在青岛市城阳区2018年的金秋十月,中国梦,青岛梦,城阳梦,人民幸福,挖掘本土历史文化,借城阳风物写作的契机,我与王景不期而遇,就仿佛是命中注定,两个陌生人开始交互,一个今人,一个古人,一个能言善辩,一个静默无言,一个用语言,一个用行动,穿越时空,开始一次交流。
王景祖辈原居琅邪郡不其县,这就是我们相遇的原因,我现在居住的地方就是历史上的不其县,这里有太多的历史故事深藏。对于人,我喜欢看他的样子,于是我先看王景的画像,他长相周正,卧蚕眉,丹凤眼,八字胡,人很精神,气质儒雅,是个读书人,有一种笃定在脸上,也有平和宽容的神情,我自被吸引,而他又不乏实践力和执行力,绝非手无缚鸡之力书生,而是能文能武的水利专家。由于家教使然,王景勤奋好学,术业专攻,从他治理浚仪渠,治理黄河的成功,可见是个知识渊博,做事认真,思想缜密的人,这样的人,纯粹是个技术人才,靠着专业知识,造福于百姓,实现黄河八百年没有大的水患,引导百姓过上富庶生活,被后人记之。跟随史书,让我们会会这位历史上的水利专家,而他不仅仅只是水利专家啊!
王景,字仲通,乐浪郡诌邯(今朝鲜平壤西北)人。东汉建武六年(公元30年)前生,约汉章帝元和中(公元85年)左右卒于庐江(今安徽庐江西南),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
王景祖辈原居琅邪郡不其县(今山东即墨西南)。八世祖王仲好道术,以善观天象知名。受家庭影响,王景少年时期就开始学习《周易》,博览群书,特别喜欢天文数术之学,他工于心计,多才多艺。大约在光武帝后期或明帝初期(公元58年前后)任司空属官。永平(公元58—76年)初年,有人推荐王景善于治水,于是汉明帝令王景与王吴一起疏浚浚仪渠成功。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王景又受命主持大修水运交通命脉汴渠和黄河堤防,功效卓著。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明帝拜王景为河堤谒者。建初七年(公元82年)王景迁任徐州刺史。次年又迁庐江太守,后卒于任上。
王景人生最出彩的就是治理黄河水患,通过王景的细心勘查、测算和全面分析、部署,整个治理工作开展顺利、和谐进行、高效快捷,并有很多创新,工作做得细致,又大胆创新,使黄河成为符合生态地理的与大自然、人类和谐共生的理想河道,近千年没有大的水患,可谓惠民之义举,实现了人与自然的互生互利,密契同一。下面就分享一下王景治黄的故事,好好学习王景如何驯服黄河水患,如何使百姓安居乐业,其乐融融。
公元纪年始,黄河、汴渠同时决口,百姓遭殃,然拖延未修。光武帝建武十年(公元34年),打算修复堤防,动工不久,有人提出民力不及而停止。后汴渠向东泛滥,旧水门都处在河中,兖、豫二州(今河南、山东一带)百姓怨声载道,苦不堪言。
永平十二年,汉明帝召见王景,询问治水方略。王景全面分析了河汴情形,应对精辟周全,明帝大为欣赏;王景曾经配合王吴成功地进行过浚仪渠工程,于是赐王景《山海经》、《河渠书》、《禹贡图》等治河专著,于该年夏季发兵夫数十万人,以王吴为王景助手,实施治汴工程。接受了这个重大的任务,王景没有丝毫怠慢,日夜分析河道情况,如琢如磨,痴心设计一条理想中的河流,河水可以自由奔腾,又能惠及沿河百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王景亲自勘测地形,周密部署,规划堤线,先修筑黄河堤防,从荥阳(今郑州北)到千乘海口(今山东利津境内),长千余里,然后着手整修汴渠。治理汴渠,处理汴渠与黄河的关系,是此次河道治理的重点。
汴渠从郑州西北引黄河,经过开封、商丘、虞城、砀山、萧县,至徐州入泗水,再入淮河。汴渠引黄河水通航,沟通黄河、淮河两大流域,是始于战国时期的重要水运通道。但由于黄河流势经常变化,如何保持取水的稳定是一大难题。汴渠位于黄河以南平原地区,黄河南泛时往往被冲毁;黄河汛期时,引水口控制不好,进入渠内的水过多,汴渠堤岸也有溃决危险。王景分析利害,熟读治水专著,制定周密的应对之法,又兼顾灵活,他在对汴渠进行了裁弯取直、疏浚浅滩、加固险段等工作后,又“十里立一水门,令更相洄注,无复溃漏之患”,此举后人理解存在分歧,我水利知识浅薄,就不做解读了,读者有兴趣可以深入研究。
治黄、治汴工程浩大,参与人员也多,但是却能有条不紊开展工作,工程效率高,质量好,实在是一件伟大的创举,全部工程在次年夏天完工,工程期间王景注意节省费用,耗资仍达一百多亿钱。明帝在完工后亲自沿渠巡视,非常满意,并按照西汉制度恢复河防官员编制。王吴等随从官员,都因修渠有功升迁一级,王景则连升三级为侍御史。
永平十五年,王景随明帝东巡到无盐(今山东汶上以北约15公里)。明帝沿途目睹其治水成就,深为赞赏,又拜王景为河堤谒者。
黄河、汴渠水患始于汉平帝,患于武帝,治于明帝,历经三代皇帝,历史仿佛在等待王景,等他成长,等他治水,而王景饱读诗书,钻研天文地理术数,为治黄治水积攒了丰富的经验和准备,实乃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王景治河的历史贡献,长期以来得到很高评价,有王景治河千年无患之说。从史料记载看,王景筑堤后的黄河经历八百多年没有发生大改道,决溢也为数不多,成就了历史上理想的一条河道。
建初七年,王景迁徐州刺史,次年又迁庐州太守。当时庐江一带,百姓尚未采用牛耕技术,虽然土地不缺,但因人力有限,粮食常苦不足。境内有始建于春秋时期,由孙叔敖创立的芍(音却)陂(在今安徽寿县),方圆百余里,但多有废弛。王景组织百姓修复,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立碑示禁,又推广牛耕技术,大片土地得到开垦,百姓从此安居乐业。王景还将养蚕技术教授给当地百姓,境内百姓日益富庶,生活美满幸福。
从政之余,王景对卜筮、风水、数术之学都很有兴趣,还撰有专书。
通过王景其人,我又一次翻阅历史,查询汉朝更替和纪年,增加了历史知识,也更加懂得世事更迭,沧桑变迁。王景的一生,勤勤恳恳,踏实稳重,求学治学,钻研知识,注重实用,惠及民众,造福百姓,又有着自己的爱好,坚持笔耕,性格温良,生命厚重,让我的生命中又多了一个崇拜的男人,而且可以跨越古今时空,让我的理想更加崇高,认识更加丰富和深厚,因为王景,我的人生似乎也神圣、庄严和踏实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