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们去书店,并不知道自己要买什么书,只是随性地去逛逛。当我们开始写作的时候,发现需要阅读的书很多。正如陆游说过的:“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需要加大阅读量,进行必要的补充。那么究竟应该从何而起,如何快速有效的选书,选择那些书才能对我们有帮助?
很多书圣和名人、大咖们的读书文章都介绍了自己的读书经验。掌握一个建立读书书单的基本逻辑和方法,就会节省很多时间,不会浪费在漫无边际的阅读中。读书是好的,但是如何有效地读书,如何科学地建立适合自己的读书清单却非常重要。
不是所有的书都是好书
很多人喜欢随手读书,喜欢这种随意的感觉,如果没有什么具体目标,这也无可厚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由。这样没有目标的阅读虽然也会有收获,但是却会浪费很多时间,需要付出相当大量的时间和积累才能获取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尤其是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出书的门槛不高,有相当一部分出版书受作者个人的文化素养,深度思考以及认知观点的影响,带有明显的个性特征,有些不好的书带来的负面情绪和心理暗示不仅不能给读者带来更有意义的帮助和指导,甚至还会产生误导。
选书是读书的重要准备,是思考后的选择,只有选好书,才能读好书,才能好好读书。
你选错了书,读多少也没用
最近在一些读书平台上看到很多人在提倡读书从量变到质变的观点。也许这就是常说的读书破万卷的概念。的确也看到很多大神们一年读上百本书,甚至更多。大神们的事业成功,个人魅力的经验鼓励着爱读书,想读书的人们。大家纷纷效仿,通过各种读书会和活动督促自己读书,希望成为一个内心期盼的读书人的样子。
很快我们会发现很多人坚持了一段时间后仍会放弃,原因就是他发现自己强迫自己读了那么多的书,生活和工作并没有发生什么实质的改变,感觉离大神的距离根本不是拼命读书就能拉近的。还有更糟糕的是,有些人读书成了书虫子,无论是自己的个人世界还是处理事务的能力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和提高,反而多了一些固执和矫情。
这是为什么呢?问题还是出在选书上,你选的书不对,你选的书与你的关注和目标不匹配,在选书的取舍上存在偏差,读的越多就会偏得越远,还不算浪费的时间和精力。
你的书单你来做
现如今如此大量的书籍,即使是那些被称为经典的书,在人有限的生命中都不可能读完,更何况现今的新新人类的各种奇思妙想也是需要时间去了解的。
人们的选择是困惑的。可是真的有一个人能够代替你的思考为你完成一个适合你的书单订制吗?这不同于在大学老师列出一个阅读提纲,自己就认真照着读,完成考试就行了。每个人的生活和工作都有一定的指向,尤其是每个人遇到的问题不相同,确定的目标不同,希望在书中获取解决问题的智慧和技能,就需要自己认真思考。
读什么书,上哪儿查找,你需要自己完成。这看起来对一些人会比较难,觉得很麻烦,其实如果掌握了一个选书的小逻辑小方法,这件事就会容易的多,认真做过几次尝试后你会觉得很简单,再也不会被迷惑在如同汪洋大海的书堆里。
轻松搞定一个适合自己的书单,你自己就可以。
一、“经、史、子、集”的图书分类法带来的启发
0ff41bd5ad6eddc43344f44739dbb6fd536633ee.jpg“经、史、子、集”是中国古籍按内容区分的四大部类,其中:
经:经书,指儒家经典著作;
史:史书,即正史;
子:先秦百家著作,宗教;
集:文集。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代产生的典籍难以数计,据不完全统计,留存至今的尚有8万余种之多。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在《隋书·经籍志》中,由唐初名臣魏征所编的目录,正式标注经、史、子、集四部的名称。隋朝以后图书分类的主流是沿用四部分类,清代编纂的《四库全书总目》分为四部44类。
我们的阅读基本上从大的概念来看是会有分类的。从中国古代的图书分类法中得到了一个启发,我们可以按照“经、史、子、集”的逻辑作为基础,来完成我们阅读书单的基础模型。这样就会避免选书的盲目和偏颇,减少选书的麻烦,让我们的时间再有效一些,让我们的目标再精准一些。
二、给喜欢写作的你一个选书的小方法
对于一个写作者,读书不仅是重要的自我提高手段,也是写作者丰富的创作源泉。在文学的道路上,可以看到成功者们的写作与读书是非常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无论是跨越时空的经典,还是前辈们的创作经验,都使他们获益良多。
我们也需要这样的读书,需要这样的积累,需要这样的思考,深度的思考。有些书的影响是直接的,有些书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莫言在谈到他读福克纳的小说《喧哗与骚动》时就会说到,原来小说也可以这么写啊。
●5个基础类别书目最重要
如果要做一个时期的读书计划,选书就要考虑到这阅读的5个基础类别,只要循序渐进就一定会在宽度和深度上有很好的收获。
1)文学经典著作类。
阅读经典就如同挖掘宝藏一样,我们要带着清晰和崇敬的心去阅读,需要用心去和那些大圣人们交流,遇到触动心灵的地方,遇到精彩的桥段,一定要做读书笔记,这样才会加深印象,才会在潜意识中积累下来,为自己今后的写作做好储备。
2)历史文化类。
在阅读这类书时,就如同在历史长河中看那些悬挂自天空的星星一样,他们在用一副画一个雕塑,一首诗给你展示美好,拓宽了想象力和感知力,那些深藏在作品里的思想,会在不知不觉间渗入你的心田。那些历史长河中的帝王将相,他们的思想抱负,雄才大略就在那样一个短暂的生命历程中,给人类的历史涂抹了色彩。很多很多现实的人们,用他们的智慧锻造了人类的文明。
3)哲学宗教类。
这部分是比较艰涩的,有些文章极其难懂。但是在对人类自身的精神研究和探索中,这是不可或缺的,也是绕不过去的。对于写作者尤其是这样。写作本身就是精神层面的思考,这部分的阅读会在更深层次的思想上给我们很好的引导。先简后难地去阅读,会慢慢熟悉起来。
当人们有了恐惧,有了欲望,就会有思考,就会有宗教,就会有让人们得到精神安慰的支撑和力量。
4)写作方法和工具类。
这类书需要精读,这是一个写作者的工具书,既然要做就要认真了解其中的规则。如何写作,如何制造自己的产品,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事情,需要从前人的经验中找到自己的提升。此类书重要的是可操作的经验,可多选真正的学者和大师的作品。有些流行的书,好多是为了博眼球哦。
5)时事和流行前沿类。
阅读这类书是要了解周围社会的变化,掌握最新的信息。对自己关注的主题多了解一些当代人的思考,从他们的作品中感受不同角度的观点和主张。让自己的作品能够运用最新的语言模式,能够更好地融入时代之中。此类选书要慎重,这类书中的水货、假货太多,宁缺毋滥,以免浪费时间。
●3步确定具体的读书书目
(因不愿涉及广告之嫌,具体平台和出版社大家可以搜索到)
1)在捋清楚了读书需要的几个类别之后,如果你还不确定具体要读那些书,就到几个读书平台上选择评分较高的,很多网友真的是爱书之人,他们对书的评价值得参考和借鉴。
2)注意要选出版社比较大牌的,避免出现质量低略的书。尤其是翻译过来的书,一定要注意出版社和译者,大牌的出版社常常会有比较好的高手译者,因为这直接影响到阅读的感受和思想的传递。 有些水平低的或者自己对文章理解有误的译者,翻译出来的句子经常偏离本意,有时甚至语义不通。
3)查看书中的目录。一部书的结构就在目录里,对于喜欢写作的人来说,会很容易地理解到一部书的核心和逻辑。如果有些书的结构和逻辑不好,即使浪费很多时间去读,也不会有太多受益。
三、需要注意的3个问题
1、读书计划设计周期不要太长。
在3个月内就比较好。这样避免因为时间过长不可控事情太多,计划完成度不高,会让自己很没有信心,也就随之荒废了。这样一个季度一个季度地设定读书计划,会比较好实现,适应一些书目的更新和新的延伸。
2、阅读书量的计划不要太高但面要宽(以上提到过的5类)。
过于在意量的积累可能会疏于思考。读书量的确定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情况和所读书的难易情况决定。读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更何况很多书的阅读重在思考,没有经过思考的阅读会有什么收效?在这方面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朱熹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3、要学以致用,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
读书就是要在生活中工作中用起来。只有在不断将读书读到的精髓和思想运用出来,才是读书的真正意义所在。爱因斯坦说:“在所有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
Ps:看到很多读书类的文章,自己也一样有很多纠结,仔细总结后发现,要想有收获还能节约时间就要有方法。读书既要有宽度也要有深度,该怎么宽?该怎么深?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通过读书获取滋养。
此文作为和小伙伴们一起读书的一点思考,如果有一点点能够帮助到你,我会非常高兴的。
我的2016年第4季度读书计划
一、文学经典类:
《红楼梦》第一册(第三次读)(精读)-----关注诗词和人物形象的描写。
二、历史文化类:
《俄罗斯历史》(阅读)-------
关注彼得大帝和叶卡捷琳娜生平;
关注俄罗斯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三、哲学宗教类:
《金刚经》:学习佛教中的空相观;
《想法与做法----汉传佛教的反思与建设》济群法师著
四、写作方法和工具类:
《跟鲁迅学改文章》朱正著
《文章做法》夏丐尊 刘薰宇著
五、时事和流行前沿类:
关注时事新闻;
关注写作平台精彩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