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走到哪里都是一样,即使走到天涯海角仍与自心同在。人需要走出来的是这颗心的认知局限。
我们习惯性对他人觉得愤怒,其实应该检查内心隐秘的愤怒感。比如觉得自己完美无缺,觉得他人障碍自己的利益与快乐,觉得都是别人的错误。
坚强的骨架。即便表象混乱和无序,内在保持平衡。动中的静,混乱之中的优雅。如果没有平衡感不懂得如何静心,社会与人都会感受到焦躁而动荡,心里也是一盘散沙。
人的痛苦是因无知与欲望而生起。
负面信息并不会摧毁我对生活的动力,它们让我了解到真实而深入的生活,不在于物质的光怪陆离,不在于人的奇思幻想。生活在于我们的心境。
食物不应该被粗心或麻木的对待,也不能浪费。不能贪吃。克服饮食的习性之后,会发现饥饿感更多是一种心理反应。我们并不需要过量的食物,感到饿,有时是依赖性的自动反应。把这系统调整过来,减少一顿没有问题。减少食物能让人身心轻盈洁净,妄念减少。睡眠也更深沉。
手臂不要大摆,眼睛不要四处看。一定要慢慢的,不要着急。着急好像是来自身体里面一股比较强烈的无法平衡的能量,会把自己的灵魂拆分。我们传递出来的身心宁静,是送给他人的最好的礼物。
现实由理性而冷酷的通行规则组成。
古人说过,那些黑白善恶的种子,即使现在秘密的播撒,也掩不住果实的显形,各自成熟后类别分明。所以记得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时时刻刻,保持正念与觉知。
如果我们总是在企图改变,强迫对方,或者改变,强迫自己。这是困难的。生活不是想象或是理想。想象,理想,究其本质基弧全都是人的妄想。对关系的前途来说,不是相爱就可以结婚,也不是结婚了就会相爱,更不是相爱了就会永久,也不是不爱了就可以离婚。他们之间没有条件关系。爱与婚姻,是两套迥然不同的系统和体制。
认认真真做事,对人很好,什么都收拾干净。尽量不留后悔。
人负有对自己的责任,哪怕是在困难的状况下,而不是习惯性地采用逃避自己,期望他人的方式。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问题,性格,心理,认知上的。我们用惯性的模式对待彼此。如果自己有问题,即便遇见再好的人也扛不住这份感情,好的感情需要身心干净的容器。
不回避痛苦,不欺骗别人也不自欺,在一切行经过的痛苦中获得转化。
她成为这样一个女人,不害怕黑,不害怕告别,不害怕难过。也不害怕破碎的事物。她总觉得人最终不能被困惑击垮,并且产生真正的绝望。当人受苦必须置身其中,而不试图逃避。如同反复敲打一块黯淡失色的金片,锤炼它,令它闪烁和提纯。通过自己的脚步一点一点确认,这其中的代价巨大。想起曾经为此痛苦的夜不能寐,如今看来也是荒诞。但这是艰难的成长。
在旅途中她是无可替代的旅伴,不挑三拣四,不嫌弃选择,微笑的乐趣与美感全都感知,没有抱怨,没有分别。对她来说,豪华酒店能住,廉价旅馆也能住,在哪里都是气定神闲,这也是她身上让人觉得舒适的特质,她不执着自我,什么样的处境都可以接受。
我们更应该依傍自己,没有人可以为他人而活着。
他有时叮嘱她,如真,控制情绪,简化日常生活。修正身上曾习以为常的思维方式和言行举止。保持警觉,在行住坐卧,进食,说话,观察,思考,任何时候尽量保持警觉,这是觉知。如果人有觉知,可以检查到情绪和冬季,不至于沦陷在某种麻木的催眠状态中,行不知行,停不知停。人有智慧,处理情绪才能够具备力量。有快刀切下的直接和决然。而不是拖延或纠缠。不沉溺于过去或未来,沉溺于依赖与期望。
经常偷看手机,短信,不能忍受他和其他女性多说一些话。这种嫉妒心貌似是深爱,不过更多是一种控制与依赖。
对心流与意识的观察与照管,不放任散漫,不沉沦于习气,日常行住坐卧,时时刻刻,保持觉知,这是持戒。
如果在以前,他的拒绝会引起她的情绪。觉得自己不配被爱,不值得爱,才会被拒绝。她会认为应该是自己不够好,仁美心里有顾虑,所以不接纳她。心里由此产生自责和惭愧。她观察到这股情绪,但没有以往的翻江倒海。也没有做出如同往常那般的自我讨伐。只是留出一个空间,观察这股情绪,这个空间是怎么产生的,突然她发现,自己具有了检查内心深处关于接纳的能力。
你需要找到和维持于自己的深度沟通,与自己相处,观察和感受内心的发生,体会到它们的生起,熄灭。这是一种重要的进入,尝试不断深入。
那一刻,她发现所有的人都是受难的,受限的。身不由己而毫无所知的,不尽然是她,是所有人,而我们到底在为了些什么而受苦。
我们不必高谈阔论各种理论或境界,只需体会人性的脆弱通过它的试炼。不回避黑暗的力量,感受地狱般烈火的熊熊燃烧。痛苦是珍贵的,不以痛苦为羞耻,也不试图回避,忘却或逃脱。降服心结与痛苦之流,最终达到净化。烦恼,挫败,耻辱,罪恶,创痛,这所有的一切都可以成为培养灵性层面开花的土壤,让智慧和慈悲生起。我们依靠和利用这些经验,并且需要知道自己本性完美。重新开始吧,如真。
把自己照亮,再去照亮别人。
人们缺少存在于此时此地的能力,逐渐失去对真实觉知和链接的能力。
以空性和净观之道去看待自心,善待周围的世界,走上正途的生命才有依靠。持续的保持正念和觉知的确会带来幸福感。
让过往全部通过,放它走。人的一生需要遭遇的事情太多,不能一直背着全部。接受所有发生的事情,如果它们注定要发生,即便在某些时刻有些事情显得很艰难,但最终的结果是正确的,是好的。
当你在修行的时候,你已在为这个世界的整体平衡与净化做出利益。记得这一点,并把它当作你精进修行的最初发心。永远都是如此,记得是为众生而修行。
奢望对方待自己百依百顺,提供免费的安稳生活,提供无止境的舒适和快乐,驱出孤独寂寞。这分明是个巨大而自欺的妄念。更大的妄念还有,试图得到爱的证明,证明对方爱自己,自己值得被爱。如果没有得到,觉得自己失败,不如死去。她最终还是死去一次,不是死于无爱,而是死于这些巨大妄念的破碎和熄灭。回头看,所谓的爱恋不过是梦中幻境,却曾经是她头破血流也撞不破的铜墙铁壁。
她毕竟是个已死过一次的人。醒来后再抬眼看到这个世界,世界已变,她的心醒来,恍如隔世。人世是无可依靠的地方,没有永恒,没有圆满。在世俗的欲望和妄念中可能找到真理。身心饥渴,爱河不枯,不过是挣扎中的轮回。
那些因为与自己,与他人的斗争而痛苦煎熬的夜不能寐。以痛苦为道的成长,她要努力的活下去。
关掉灯,她渴望尽快入睡。心里有巨大的情感升起,她察觉到但不想去控制,仍由它想远处潮水慢慢滑动过来,覆盖住她。仿佛是一种柔软的无限的慈悲。她在黑暗之中泪流满面。这种悲伤从身体深处低沉的升起,带着压抑而累积的痛楚往外释放。哭泣带来的洗礼,像擦拭,像治愈。
在我们内心隐藏着的自性光亮,虽然被无明和障碍层层遮蔽但未曾失去。通达教理,明白事物的空性之道,成为安住在心的本性里的人,这样即便遭遇各种显相,也不会被情绪或心意所支配,不会落入主观感受的动荡之中。我想在动荡而真实的生活中去感受,去训练,去探索和发现,验证学习到的这些真理。我愿意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一个好的学习者首先要有疑问,然后才能培养起坚定的信心。
真正的修行,是在这些痛苦和赤裸裸的现实当中对峙,以此增加功力。作为人身来到世间。我们正是为经历,为检验最究竟的修证。
清洗自己,训练自己,持之以恒。直到露出内在清净本性。这是唯一道路。一切所见都是我们内心的反应。我们寻找的东西在自己身上都可以找到,它并没有在外面。
要全然享受每一刻的发生,告诉我们应如何开放而无惧的面对人生。我们可以在每一个细微的物体,每一件渺小的事情上感受到法性存在。也能够在雨声,叶片刮动,鸟鸣,流水,音乐,人的语言。任何一种声响中,听见世尊说法的声音,如果心呈现出自性清净,这个世间的一切展现形式将会完全不同。
我知道你受过很多苦,所有的苦来自无明,来自我们内心的贪嗔痴。这些苦难让你翻山越岭,穿越地狱,浑身发出因为努力而闪耀的亮光。我看到的是你心中的亮光。你在追寻,如真,这一切磨砺应使你成为更为纯洁的人。
受过心性训练的人对环境和事物有更多的温柔和包容。慈诚以真实的言行传递心念,她看到他宁静的处事方式,内心的平稳自如,没有日常人那般的焦躁,敏感,也没有比较,分别,评判,指责。在那样的时刻,他传输过来的情感与能量有强大的磁性产生,让时空停滞。
睡的早起来也早,生活保持自控。
这里的人看起来不过是很普通的人,也有各种需要面对的现实。而且并不富有。但他们心里富足,有广阔而深远的视野看待时空与外境。因为有信念,他们不幻想,不等待任何可以救赎自己,接纳自己的工具。知道自己才是支点。只有对自己的接纳与救赎,才能获得新生。
记住,要保持轻缓,渐进,有毅力的修行。
人如果得病,大多因为业力或贪嗔痴三毒造成的污染和侵害,而一颗宁静,放松,善良,愉快的心,懂得原谅与接受的心,对我们的身体很有好处。
人习惯以虚幻为食。敏锐观察事物和发生,但不带有情绪。当人保持不生起虚妄与无用的情绪,时时觉知念头,才能置身事外头脑清醒。
如果人能倾听到一朵花里所发散的千言万语,看到它的生命所展示的真实,就可以把无限置入有限,也可以把有限融化于无限。在一朵花当中,看到它的梦幻也看到它的实相。这是真正的自由。以前师父对我说过,如果我们能够净化觉知之门,可以看见万事万物的本有原貌,遮覆暗聚的心灵则无法看到这些奥妙。
生老病死是苦,与怨憎者相会是苦,与所爱之人别离是苦,求不得是苦。五蕴是苦。对你来说,受苦是对情爱的执着。世间万物当如此观象,一切的存在是暂时的。一切暂时的存在有各种条件因缘和合而成。这世间所有的一切都会变化,破损。执着建立在无常之上的情感,感受,感知,形色会带来痛苦。要无执着这一切。记得,我们的眼泪不能仅仅只是为自己的悲伤而流,真正珍贵的眼泪应是为众生。
她言语不多,脸上总是微微含笑,不管置于什么样的处境,几乎不流露出高兴或低沉的情绪。在她身上看不到沮丧,倦怠,急躁,焦虑,怨悔或其他多余的情绪。她平心静气的存在,尽可能简单的处理好生活物质层面的事情。在母亲的身上,弥光感受到经由克制,训练单纯,深入而得到的彻底,这是无需宣说的,言行举止就是在说法。
习得禅定的人能够管理好情绪和妄念,一切显示清朗无物,因此能够与众生和谐而圆满的相处,不会无端恼怒或心生恨意。只有在自心达成和谐而圆满的时候,才能做到。
那你也能预见自己的未来吗,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我们观想现在的每一个起心动念,每一次身口意的发生,就能预测到未来。过去是因,现在是花,未来是果。
虽然热衷灵性发展,但如果缺乏慈悲心和利他的大愿,不过是自我麻醉。
最终人应该以真理为依靠,以自性为灯,眼耳鼻舌身意是坛城之门,居住在中心的是自性之佛,找到自心自性,以此修炼,就是不动。
母亲处理情绪的方式,快刀切下的冷酷和决然。不给我我一丝丝拖延或纠缠的机会,一开始我感觉自尊无法接受,她从不解释或相劝,只是告诉我情绪多余且不用,扔掉是最好的方式。
一切现实物质都可以当成内心的供养物,并且观想这供养无边无际的广大。
他有光明的特质,干燥而洁净,仿佛无色无味,习惯今日事今日毕,保持自然的状态活着。不自找烦恼,更不找别人的麻烦。也许是因为他懂得如何回归中心。这是一种五行平衡的个性,土的稳重,风的开放,火的热诚,水的温柔,空的安宁,自然而合理的存在,但她知道要形成这样的存在并不容易。他必然经过一段漫长而周折的来路。
我体验到,不思恋不依赖任何人是好的,但要互相善待。
在这个突然的瞬间,我看见自己,看见肉身里面的我,看见恒久的心识。我意识到人其实是不死的,因为心识是不灭的,它是我,而这具肉身只是一个暂时的容器。死亡时,这个我将会脱离容器而去,投入崭新的肉身展开另外一次生命形式。如此持续不断,感受生老病死,经历人世苦难。生生死死,人的受苦不会停止。这是轮回。我第一次离轮回的显现如此之近,它并没有被推断,论证。而是在突然之间进入我的感受。眼前的世界由此被撕开一道裂缝,露出真实,这种认知在当时让我觉得极为恐惧。
师父平时教诲我,真正的修行是为他人做事,付出自己,不是仅仅坐在静室享受自我的禅悦。人世的悲苦和磨难更能考验修行所获的证量,他说,人应该观察自己的悲痛与恐惧是由什么组成,人可以承受多少痛苦,才可以承受多少喜悦。
并不存在物质性的净土,而是对自己有过坚定与深入的认知,自我净化,把所有曾经二元对立的概念粉碎,把事物的两极合一,才能最终观望一切外景,外物,展示,发生,变化都是清净完美,那时才有净土。
行动起来,在行动的时候人没有恐惧,这是离证悟最近的一步。
洗菜,做饭,打扫,劳作。在日常生活,起心动念中练习保持禅定。如果我能在琐碎尘劳和普通无奇中感受到法意,了悟到事物存在的本质,那么在固定的禅修时间里,更有可能通过打坐来巩固和加强这种觉受,而不是试图通过不明法理的长时间打坐去渴望达到证悟,我要安顿好这具肉身,身心平衡,和谐的存在。不高估也不低估自己,断惑证真。
我们的心和脑已学习和积累很多理论与见地,身体如果过于僵硬与局限跟不上心和脑。彼此不匹配。身体要被训练,净化气脉,培固丹田气,这样觉受跟上领悟,肉身与见地相符合,是身心合一。
真正的爱,是带给对方自由和解脱,俗世情爱如同堕入泥沼,不如把它转换成清凉而深情的慈悲。
让我们利用此生短暂而无常额肉身,充分而精进的修行,完成心识的进阶。趋向目标,更近一步,更近一步,不要再浪费时间。
人有各种各样的处境,这是心的投射。学习是让心像一颗晶莹剔透而刚韧的水晶,允许心念投射在其上,但自性保持清净。
希望你有所得,并因此利益自己与他人。
愿一切转至慈悲与明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