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志赋的奠基人是屈原,他的绝大多数作品写于流放期间,其中《九章》是典型的流浪者之歌。而《招魂》和《大招》以巫歌形式写成,与屈原流浪生活有直接关系,可视为《九章》的补充。这两组作品相互呼应,构成流浪和回归的交响乐章。
屈原创作了一系列反映流浪生活的作品,同时出现了招魂辞,如《招魂》《大招》,这是对流浪的拒斥、阻止,招唤灵魂回归。
北宋吕大临模仿而作《拟招》,阻止灵魂向四方上下漂泊,要归于故居,故居是按照阴阳学说和儒家观念营造出来的。其哲理的深刻和逻辑的严密之处超出“两招”。
古人辞赋除招魂,还招形,如淮南小山《招隐士》、柳宗元《招海贾文》,渲染深山和海洋环境之恶之危,招唤流浪者返回故乡。而刘基《送龙门子入仙华山辞》《秋山图歌》,与《招隐士》反道行之,以深山为真正的乐园。
后代拟招作品,如晁补之《后招魂赋》为招亡友游魂而作,谢肇淛《广招赋》为流落异乡而死的友人所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