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每个人的处事方式、爱的能力、价值观,都和原生家庭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家,第一个家叫做原生家庭,这个家是我们小时候和爸爸妈妈,还有兄弟姐妹一起长大的家;还有一个家,这个家是我和我的伴侣,以及孩子组成的家,是我们的新家庭。我们的生活习惯、性格、价值观,看待问题的态度、解决事情的原则、沟通的模式等等,最重要的都是受父母的影响,很多时候,孩子就像是爸爸妈妈的复印件一样,比如孩子发脾气的时候跟他爸一模一样,所以我们一起来看看原生家庭到底给了我什么呢?这样我们我们也能让我们新家庭的复印机进行的越来越好。
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了,经过解读以后,我们可以更好地聚焦在未来的事情上。比如孩子考试没有考好,如果是积极面对的孩子,他会说我下次肯定能作对,我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那么对于消极的孩子,就会觉得我怎么这么没用又考这么差。经历无所谓,重要的是经历的态度,对于一个健康和谐里长大的孩子,生活对于他是更多的选择,对于一个没有足够爱的孩子,生活是在寻找。对于一个健康富足的家庭长大的孩子,我更多地是说情感的富足,孩子的生活是非常丰富的,他是可以主宰他的生活的。那么相反,如果家里没有足够的爱,孩子就是去寻找,去找什么呢?就是从来没有得到的,或者得到了又失去的,可能从童年找到长大,从配偶身上,从下一代身上去寻找。我相信我们爸爸妈妈都希望给到孩子的,是一个内心富足的家庭。因为天底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啊,那为什么还是有孩子没有得到富足的爱呢?是因为有些父母不懂得用正确的方式爱孩子,留下的是深深的看不见的心灵的创伤,在影响一代又一代,在你的父母的家里面,有没有哪些伤心的事情,让你觉得恐惧,害怕,到现在心里还咯噔一下,而哪些事情是对你特别不公平的。我们现在又重新有了新的家庭,我们又有了孩子,我们又在全力抚养他,你又希望长大后的他是如何看待他的家,看待他的父母呢。今天的主题是,家给了我们什么呢?
家给了我们什么呢?看不见摸不着的三件事情:自我价值,沟通,如何做事情,这些也在潜移默化影响着我们。
首先我们在家里能够给到孩子的,最重要的是自我价值。什么是自我价值?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对的自己评价和认定。而自我价值感的高低,对一个人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呢?高自我价值感的人,会觉得这个世界因为自己的存在而更加美好,当他需要帮助的时候,他相信别人的帮助是为了事情做的更好,而不是自己不行,他欣赏自己,也能欣赏别人,这样他才能去尊重别人的贡献。一个孩子如果对自己有着积极的看法和感受,自我价值感高的时候,他遇到困难,与同学有冲突的时候,有什么麻烦的时候,他认可自己,相信自己可以解决问题,他觉得我是可以的,我是行的,别人能做到的我也是可以做到的,碰到困难他都觉得那不是问题,这就是高价值的人。而低价值的人,经常会觉得自己被看不起来,是失败者,受害者,那这样的小孩子,世界也会是阴暗的,不自信的,他特别容易挑别人的毛病,去挖苦别人,同时他也常常觉得自己不行,做不到,他的心理有一赌高墙,就是价值感太低了。
孩子的自我价值感来自于哪里呢?小时候孩子有对自己的评价与认定,看法和感受吗?有,但是更多的来自于爸爸妈妈,甚至有时候就是爸爸妈妈的一个动作,一个行为。爸爸妈妈有时候我们觉得孩子这么笨啊,这么内向,这么不听话,对孩子失望或者不满意的,觉得恨铁不成钢,你把这种感受表现出来,流露出来,这时候就就在给孩子的自我价值减分了,天天月月年年月月,孩子的自我价值必然就会越来越低。
自我价值是对孩子一生最有影响的,我们要怎么做呢?怎么样从小就让孩子觉得自己很棒,觉得自己很好,即使需要帮助的时候也是积极的呢?那就是多多鼓励。我们就要每天每时每刻看到孩子的优点,去肯定他欣赏他赞美他认可他,孩子是通过爸爸妈妈如何看待我,建立我自己是什么样的。
还有一种孩子的自我价值感低,是因为家长自我的价值感就低,妈妈是这样的状态,她就会经常看负面,不自信,去挑别人的不好,自我价值感就很低,潜移默化中也会跟孩子传达这些。所以,想让孩子有高的自我价值,我们也应该思考,我应该如何提升我的自我价值呢?所以,父母的自我成长非常重要。不过,我相信,能在看这本书的你,已经代表着你是一个追求自我成长的父母了。
家还给了我们什么?第二个就是沟通。我们如何去和别人沟通,能否非常平和地去沟通,去分享我们的观察和感受,从而表达我们真实的请求呢?往往在家里,尤其是不开心有压力生气的时候,我们会全都忘了,我们往往会在家里有四种不同的错误沟通方式,而我们用这种沟通方式让孩子学到了什么呢?
第一种是指责,总是说你做的不对,做的不够好,这种沟通方式叫指责。经常被指责的孩子,他会怎样呢?他常常会在心理有逆反。因为经常指责孩子,首先伤害的就是孩子的自尊心,孩子的自我价值会越来越低,他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因为一说话,指责的人就开口了,所以除了不自信以外,他会越来越逆反,比如进行无声的反抗。
第二种是讨好,尤其家里有一个指责的时候,另外一个人就特别容易讨好。为什么讨好呢?因为讨好的人,他很害怕争吵和冲突,怕别人去指责他,他就去讨好别人,这样去避免冲突。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会学到什么呢,孩子学会没有原则,即使他很有道理很正确,可以为了避免冲突,他也不敢讲,他没有自我。很多时候孩子都在讨好爸爸妈妈,因为害怕爸爸妈妈生气,可是孩子的真实想法,我们知道吗?
第三种是超理智,就是很喜欢讲一些大道理,同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没有同理心,看上去很冰冷很刻板。你内心很彭拜的时候,他给你讲道理,而其实大家都有情感的需求,孩子也是。如果你经常讲道理,而没有情感的共鸣,孩子会觉得没有被理解,是觉得很孤独的,孩子会和你的距离越来越远。我们在家里可以柔和一点,多讲一些感受,而不是讲道理,无关对错,只是情感的部分要更多。否则面对超理智的父母,孩子内心会有什么渴望呢?会找寻什么呢?他会一直渴望寻找有温情,有情感的沟通。
第四种是打岔,有很多孩子是打岔的人,比如孩子想回避问题,就把话题岔开,根本不理你,他从来不跟你就事论事,其实这也不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法。
其实家里面,这几种沟通方法,都是不对的,不知道你家里会不会都有存在,但是看到这里我相信大家会有很多反思。这些知识有些是你以前知道的,或者不知道的,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思考我的家庭是什么样的?我的孩子在这种状况中,得到的是什么,这是我们要考虑的。刚才讲的是我们在家庭中跟孩子的错误的沟通方法,这都是不对的,孩子在这种环境中,都没有学会真正的沟通。
家还给了我什么?第三个看不见的,就是怎么做事。就是同样一个事情发生了,我爸是怎么做的,我都不用想,我就知道我妈会怎么做的,而我们不知不觉种就会在学习他们做事的方式,所以父母的言传身教,给孩子的示范很重要。比如说爸爸妈妈都非常爱热闹,逢年过节,就约上其他人一起去玩,那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以后就会喜欢建立不同的圈子。只是举一个例子,大家可以去联想,本身这些也是看不见的,但是在影响孩子。
所以也让我们来想想,现在我们的家里是如何沟通,如果做事情的,又是如何提升孩子的自我价值的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