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乡归何处

乡归何处

作者: 千两 | 来源:发表于2019-03-12 14:53 被阅读0次
    image

    不久前,我和妻子偶尔去一家韩国餐馆吃饭。用餐时,她提起这家店是一个韩国男人开的,因为就在她过去工作的地方附近,她还记得那时营业的火爆情况。但因为某次中韩闹矛盾,现在门可罗雀。我对那次事件只有很模糊的印象,大概是导弹之类的事情,对于这种争吵的借口我都是左耳进、右耳出的。来这里吃饭也不是为了支持或者反对什么,随性而至罢了。但空旷的房间,还是给我带来了阵阵凉意。

    我注意到餐馆的电视上播放着韩国综艺节目,界面菜单也是谚文字。角落里俩个女服务员在窃窃私语,电视前站着一个矮矮的男人,带着帽子,系着围裙,面无表情地在看着电视。

    image

    他一定就是那个韩国男人了。

    就在我们结账要离开的时候,我看到他选择了一部黑白电影,播放了起来。就是标题的这部——《乡归何处》。

    ……

    想到故乡的时候,会想起什么呢?是覆盖漫山的雪?是高高的白杨树?是灰蒙蒙的天?还是一爿连一爿的碎砖、瓦砾……

    都不是。

    每次想起故乡,映入我脑海的,却是一只德国牧羊犬。

    image

    我家里并没有养过狗,我小时候还有些怕狗。画面中的其他人,对我来说是外国人,是异乡人。那白马,房子和雾,都不是在我家乡所能见到的。但塔可夫斯基把这个画面,烙进了我的脑里。我曾翻阅各种影评,和哲学家、思想家对Nostalgia(思乡)的解释,但都无法令我满意,不过是些阐释学范畴内的牵强附会。有人说思乡是因为我们想重回到伊甸园的渴望,对不起,作为一个残酷的无神论者,伊甸园,我并没有住过。

    我不再试图通过理性去解释,而是用身体,用神话赋予我们的直觉去感受,也许这就是艺术的价值,海德格尔说:”假定形而上学关于艺术的概念获得了艺术的本质,那么,我们就决不能根据被看作自为的美来理解艺术,同样也不能从体验出发来理解艺术“。那么,反过来,形而上学所能表述的,只是艺术本质的注脚。

    image

    恍惚中,我小心翼翼地托住蜡烛,踱过水池。一种对那个韩国男人的认同感,通过黑白的画面联系到了一起。

    我看完了这部231分钟的电影, 却没有什么思绪万千的感觉。像看过《俄狄浦斯王》或者《奥赛罗》一样,没有任何的想象能用在"如果不这样,会不会那样……"上面。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 真实, 感同身受。悲伤和喜悦都像考狄利亚说的那样,"符合我的名分,一分不多,一分不少"。

    以下会剧透,因为我认为我的朋友圈里没有能完整看完这部电影的人,也许,只是我也没有什么朋友。

    小儿子雅各布一心想离开家乡,去巴西寻找印第安人,为此通过仅有的几本书醉心研究印第安文化。姐姐远嫁他乡,父亲对他只是打骂,哥哥在他眼里一定是肤浅又庸俗,而让他唯一没法说走就走的牵挂,是他的母亲。

    image

    母亲支持着他的理想,哪怕这理想是离开她。他整日看书,与家乡格格不入,看到去巴西移民的广告就翘首以盼,仿佛里约就是那"流着奶与蜜的迦南地"。这种处境似曾相识,年少时总有这种离家的冲动。像米兰·昆德拉所描述的"在每个诗人的生活中都会有这样的时刻,他挣脱了他的母亲,开始逃跑",以为能够“生活在别处”,就会有完全不同的世界,斩断与故土的联系。

    要我说,“在别处”,只具有“彼岸价值”。

    如果“别处”真的那么好,为什么塔可夫斯基要拍《乡愁》,为什么索尔仁尼琴受了那么多苦,“别处”又那样温暖,还眷恋那寒冷刺骨的乡间小路?

    image

    按照现时的逻辑,这种人确实是“傻”。将心比心,换做我,肯定也不回去。没办法,“消极的自由观”已深入了骨髓。但我心里知道,“别处”只是“彼岸”,对照用来改造“此岸”,或者改造自己的看法,“彼岸”毕竟是无法到达的,是去不了的地方。回不去的地方,才叫故乡。

    雅各布要去巴西,是看了“移民中介”的广告。看到那几个中介的嘴脸,和不负责任的吹嘘,我从影片开始就捏了一把汗,直到最后哥哥来信才放下。因为,不巧的是,我看过一部约瑟夫·康拉德的短篇小说《艾米·福斯特》。

    艾米·福斯特这个傻姑娘的丈夫,就是乘坐三桅帆船从东欧来的农民。他被中介骗去移民,一出海,船就故意撞沉在英国附近。他命大,侥幸跑到英国乡下,因为救了艾米的父亲而跟艾米结婚。但最终,天性乐观的他也悲惨的死在了刻板印象中,死在了“彼岸”。

    image

    雅各布因为哥哥抢了他喜欢的女人,还抢先要去移民,他只能留下来照顾爹妈,而与哥哥在泥浆里打作一团。这个时候,我反而窃喜,哥哥要去作替死鬼了。

    当然,哥哥并没有死。雅各布最终接受了他的家乡,他帮助父亲改进蒸汽机的离心装置,答应了母亲介绍的婚事,可以想象的是,在村里也担当起了替人读信的任务。让很多人没想到的是,当柏林的枢密官要带他去巴黎的时候,他竟然选择了逃避。

    image

    逃避之后,他接触到的蓝莓都变成了黑白色,至此,他失去了生活中的所有亮色:叔叔的金币、女人的玛瑙片、船上的德国国旗……

    放弃就意味着长大吗?这反而是非常幼稚的解读。在枢密官来接雅各布去做科学家的时候,没有任何人能够阻止他,他是自由的。他只是做出了选择,选择了故乡。

    他换来了母亲的安然离世,也等来了哥哥和嫂子的来信,他从心里原谅了他们。

    但是无论什么时代,困窘都是对人性的摧残。

    我听说过一个秘密的地方,隐藏在亚马逊的丛林中。要得到这片天堂般的快乐,只有摒弃所有贪心,内心纯净地踏上旅程,铭记自己对父母的职责。但是母亲的病痛和冬日的艰辛,扼杀了我们所有理想国的信仰。他把我们推入冰冷的淤泥中,压抑我们纯洁的内心。

    这是一个,在彗星来临的一八四三年,一个年轻人做出了选择的故事。

    image

    最后,

    Mutter, gib mir kraft (妈妈,给我力量)。

    来自微信公众号“混蛋故事会”,联系作者请加qq:67080730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乡归何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bfn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