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呢,在这个春天,我们就要进入主题部分的讲解了。你可要听好了哟,我们来一起进入记叙文下一个部分的讲解吧。
我们第一部分呢,那是关于记叙文写作的误区,希望你了解之后就不要再犯这样错误啰。第二部分进入了我们的一个重点部分,也就是打破你记叙文写作的固有思维。再说思维之前老师先要告诉你,写记叙文要注意的四点。听清楚了哟,第一点,稍稍铺垫;第二点,直入主题;第三点集中笔墨,;第四点,点出灵魂。
那有同学就问了,老师,你说的这四点到底怎样理解呢?
在这里第一点呢,就是我们一般写记叙文的时候会稍微铺垫一下,但是笔墨一定不要多。第二点呢,如果你想写什么,一定要单刀直入的,在第二段或者是更前面的地方直接进入主题。
第三点,你要明白800字的记叙文,实际上你想把记叙文写的出彩,只需要用各种方法,集中笔墨描写出一个场景,或者是一件事情,那么,这样子你的重点就出来了。
但是,第四点才是最重要的,你要知道,记叙文想要写好,并不是把这个事情单单地给他说清楚就够了。她还需要你点出记叙文的精髓,也就是你在这件事情中得出的自我的感悟。说白一点,它就是议论。你没有想到吧,记叙文中间居然也有议论,而且这个议论还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这议论,我们得出自己对人生的一些感触,当然是不一样的了。
现在老师就来说一下,学生写作的固有思维。在说学生写作的固有思维之前,我现在先出一个题目,你来想一下。当你听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你是怎么想的。
如果让同学们写一篇记叙文,是有关故乡的,那么你会想到哪一些呢?很多同学的思维,是不是这样子的?先想到了故乡,哎呀,我该想故乡的什么事情呢?
哦,我想到了故乡的很多事情。比如说奶奶呀,菜园呀,小屋呀,河堤啊,还有山坡。那么,紧接着我该想的是,哦,我该怎么去写这些东西呢?于是你就开始了写作。
那么,老师告诉你你这样子的思维在过去也许是对的。但是,在今天,老师要告诉你,你少了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环节!也就是,当我们审题之后,然后呢,也就是要告诉自己写什么事。紧接着,脑海中间要想的是这是写了什么。换句话说,也就是你要写的这些事情,它表现了什么特点,然后再去想怎么写,或者进行写作。
那么,有些同学就会说了,那这到底怎么理解呢?在讲怎么理解之前,我们来给同学们举几个小例子。我们还以刚才的故乡为例,那么,按照正常的思维,也就是,你也想到了奶奶了,小屋呀,菜园呀,河堤啊,山坡,于是你就在想,我们怎么把它拼成一篇?
但是今天,我们就打破这个思维。当我们想到故乡之后,想到了奶奶。那么,紧接着我们要多一点出来,就是明白奶奶这件事情,到底写了什么。或者说,是它表现出了什么样子的特点?我们想到奶奶的时候,是不是有些同学会想到,就是家乡的奶奶知道自己回家。有可能就站在村口,有可能就站在屋口,无论是早是晚,都等待着自己回家呢?
有同学想到了小屋,也就是家乡的那个土屋呢,有可能很老旧,但是有奶奶的饭香,有爷爷的等待,有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景象!是不是就能够表现家的温馨?
有同学又想到菜园。是你一起和小朋友玩耍的地方,还有河堤,迎着风和小孩儿一起开开心心的玩闹。那种日子也是非常惬意的!还有山坡,漫山遍野的野菊花,当我们在山坡之上呢,有可能奶奶背着你,对吗?还有家人带着你,所以当你看到那些野菊花,也是充满了温情。
好了,我们再想到这些事物之后,都想到这些事物背后,都能够表现一定的特点,现在回到刚才你说的审题之后写故乡。
如果你想写故乡的温情,那么现在我们就进行了一个筛选。那么也就是奶奶等你,还有奶奶饭香的小屋,以及奶奶曾经带你走过的,那个漫山遍野的山坡,是不是更能突出你要表现的重点?是不是在这样的情况,你就明白了,哦,这事情要写什么。
于是你就可以从奶奶的小屋,或者是奶奶等你的那一个瞬间想起,或者是写起,然后呢再写与奶奶以前的点点滴滴,还涉及在,涉及到了小屋,还涉及到了漫山遍野的山坡。那么,这样子文章就会更加的清晰,而且也知道到底该怎么样去组合了。
当然一个例子是不足以去佐证这种思维的。那么老师再给同学们举一个例子。
曾经我有一个学生呢,写到了父亲的送别。也就是,他考上了我们这个地方最好的一所高中。他父亲从来都没有恭喜过他,她父亲是一个沉默寡语的人,喜欢窝在墙角抽烟。他要去上高中了,他父亲决定送他,没有抽烟。然后呢,他的行李就非常的重。于是乎,他父亲就背着他的行李在山路上颠簸地走。
那么,她就进行了一个场景的描写。写到了阳光射下来的时候,他看到了他的父亲皮肤是墨得发亮,而且手像枯树杆一样,根根暴露起的这种筋脉,而且由于他父亲很瘦很小,被 行李压下去,看上去特别得弱小,在那个山路上走的时候,一颠一颠的,然后感觉到特别难过。
那么这个场景表现了什么呢?那么实际上这个场景就表现出了他父亲的艰辛。那么他后来又写了一个场景。也就是在这个场景中间呢,写到了他父亲送他。到了汽车站,他就坐上汽车走了。他一回头,看见他父亲穿了一件并不合时宜的一件衣服,就是,衣服很大,在灰暗的路灯下,一阵风吹过来,他父亲摇摇欲坠。所以,他那一刻一下感觉到父亲老了。然后,他回头的时候,就掉下眼泪。为什么,因为他觉得父亲老了,自己长大了。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这个场景,它表现了父亲,就是说,父亲在岁月的,在岁月中慢慢变黄变老的过程,但是父亲变老了,自己却长大了。所以想起来,让人就是,心中有一种心酸感。这就像曾经的一首歌。有一首歌叫《给父新的散文诗》,也写了“父亲老的就像一张旧报纸”。
现在呢,我们就进入了记叙文写作最重点的一部分,也就是情境拓展法。我们第一部分呢,分析了记叙文常出现的一些错误。第二部分呢,打破了你记叙文固有的思维,特别强调了一定要知道你选择的这个事物,它表现了什么,那么这样子,你的记叙文才能写出自己的色彩来。第三部分就是我们要用一定的方法,使你的记叙文写作能够流光溢彩,这种方法就是情境拓展法。
我们常常讲,用你的笔打动我的心,那怎么才能,写出来的文章打动别人的心呢?其实第一点就是得选择一个打动我心的事物!请你注意了哦,老师在这里说的事物,也就是事和物,你要从脑海中间找出那些,可以打动人心的事情和物件!
有学生就说了,老师,天天“三点一线”的生活,我何来特别感动的事情,或者我也没有什么记忆深刻的物件。如果这些我都没有,是不是代表我的记叙文就写不好了?
嗯,也不是呀。因为你要明白,哪怕是我们身边最最普通的存在,叔叔阿姨,父母或者是最最普通的事物——手表,书籍,树木,只要你能够加深对这些事物的认知,那么你就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与众不同,那个特别属于你的地方,也就是,就是说,也就是我们感动的地方。
怎样才能加深我们对普通事物的认知?或者是说我们又认知到什么呢?在说这个之前呢,我先来解释一下情境拓展法。因为,有人会问:“老师,什么叫做情境拓展法呀?”“情境”二字,实际上就是情,就是场景的意思。
那有同学会问,那么为什么不是“场景拓展法“,要叫”情境拓展法“呢?那是因为场景中融入了情,它才是不一样的!所以呢,这是因为这个场景中有“情”,他才是值得我们去写作的!
好了,我们在解释了清楚了“情境拓展法”之后,那么,老师呢,就来告诉你怎么样去做到情景拓展法!其实啊,只需要小小的两步!第一步,就是你在一定的情境中间去理解这个事物。什么意思?那么老师就来给你举一个例子。我们说到榕树,现在老师让你想象榕树,你会想到什么?
嗯,有同学说榕树,一棵大树,枝干粗壮,叶子茂密,能遮风挡雨。是不是你只想到了这些?嗯,老师想说,哦,不不,这样的榕树多么没有味道啊!现在我们要把这棵榕树加入到一定的情境当中,也就是,就是一定的场景中间。那么这个榕树给我们的感觉,就会是不一样的啰!不相信你来听一听。
曾经有这样的一篇文章是这么写的。
站在桥头的两棵老榕树,一棵直立,枝叶茂盛;另一棵却长成奇异的S形,苍虬多筋的树干斜伸向溪中,我们都称它为“驼背”。……而我最难忘的是,每当过年的时候,老祖母都会叫我顺着那“驼背”爬到树上,折几枝四季常青的榕树枝,用来插在饭甑(zèng)上。那时候,慈爱的老祖母往往会蹑着缠得很小的“三寸金莲”笃笃笃地走到石桥上,一边看着我爬树,一边唠唠叨叨地嘱咐我小心。而我虽然心里有点战战兢兢的,却总是装出毫不在乎的样子,把折到的树枝得意地朝着她挥舞。
你看,这个榕树加入了老祖母,就是说,站在下面看着他,还有嘟嘟嘟的走过石桥,然后看着他折树枝那种焦急的状况。那么,由于这样子的一个普通的榕树加入了,这样子的一种情,就是说一种场景的描写,那么我们一下子就能感受到了老祖母对他的那种温馨,而且就是能够看出这个场景所描绘出来的恬静与美好。
这个就是情境。也就是情境拓展的,厉害的地方,就是再枯燥的事物,加入到一定的场景描写当中,它都可会变得有不一样的色彩!那有同学就说了,老师,你说的这个榕树的这个意象也很特别呀,可是我的生活,实在是非常的枯燥无聊。那怎么做呢?那老师也来给你说一下,哪怕你特别枯燥无聊的生活,我们也可以通过情境拓展法,让你的生活变出自己的色彩。
现在我们要说,你要表达的情感,父母很辛苦,为我付出了很多。那么,你能想到什么呢?很多学生,你是不是一想到父母辛苦就想到了送饭呢、送伞、热牛奶,等你回家等等,而且想来这些就没有别的东西想了,思维枯竭。那么,在这呢,老师想告诉你,就是这么老套的情节,或者就是这些你仅有的素材,我们也通过情境拓展法,可以使它发生一点化学反应。不相信我们来听一下。
老师就以送饭为例吧。想一想,送饭是很老套很普通很小的事情吧,然而他加入到一定的情境中就不一样了,但是这里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哦!就是你要注意,为了拓展你的思维,这里的情境,也就是场景,可不是指一个场景,而是同一个事情,多种情境,或者是说多种场景的呈现。换一句话说,就相当于送饭这件事情在不同的情境中间,或者不同的场景中间,是不一样的表现,那么我们用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一下。
有些同学没有用情境拓展法的时候,他的文章是这么写的。父亲一大早就来送饭了,守在校门口,门一开,挤开了身边无数的家长。呼哧呼哧地跑到教学楼底下等我,我看到父亲送饭的景象,实在是太心疼了。这是没有加入情境拓展法的,而且只写了一个情境。
那么,我们说加入了情境拓展法,有多个情景进行呈现之后,那么,它变成了什么样子?你自己听好了哟!送饭这么俗套的事情,加入了多个情景之后,就变成了这样子的:“冬天雪花飘飘的时候,父亲深一脚浅一脚,哈着气来送饭,风雪覆盖了他的身上;夏天酷暑炎炎的时候,父亲骑着车,流着汗,晒成黑炭来送饭;秋天,正是落叶的时候,父亲送饭而来,与我一起坐在操场上吹风,父亲的白发随风飞舞,阳光之下,父亲感慨自己也是曾经阳光下打球的少年,和伙伴们一起迎风奔跑。而我一抬头发现了父亲的憔悴不堪。过去的青葱少年为你操碎了心,皱纹也慢慢地多了起来。
好,看到了没有,本身是很普通的一件事情,但是由于多个情景的描写,在这个情景中间,抓住了人物的细节描写,所以呢,就让这文章开始生动起来了。
但是这还不够哦,你要有一个很重要的一点!还记得我们刚才讲的点魂吗?也就是说,你要用议论的方式,把你的感触写下来。然后,”无论是春秋春夏秋冬,无论是酷暑严寒,我的父亲,然后呢,他总是怀揣着一颗爱我的心,然后呢,从来没有凉过,所以,他的青青春因为你慢慢变老,但它的你的青春却因为他而越来越精彩。“
看,经过这样的一点睛,这个记叙文,给人的感觉就完全不同了!好了,我在这里要再三强调一下,所谓的情境拓展法,并不受时间、人物的限制。只要是说的同一件事情,那么可以通过不同的时间,比如说你的六岁、十岁、十六岁做这件事情来表达这件主题。也可以通过不同的人物来表达这个主题,比如说你的父亲或母亲来表达这个主题。
那么,我为了说明这个情境拓展法的厉害呢,那么我再给同学们举一个例子。这篇文章当初是我的一个学生写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