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在世时常教育我婚姻里健康的身体是第一,人品和责任心第二,才华第三,至于面包,不要考虑。
那个时候我常好奇母亲为什么不让我考虑面包,在这个标榜没车没房不结婚的年代,只有我的母亲是股清流。
母亲给的解释是时代不一样了,过去的人大多读书少,靠出卖苦力赚钱,而现在的年轻人大多都读了大学,有学历赚钱不会太难,况且过去是全家指着一个男劳力赚钱养家,现在的女孩子也读了大学,所以压根不用考虑面包的问题,母亲只要男方身体好,人品好,再加上对方读过大学,这些条件就足够了,面包和牛奶只是迟早的事。
后来母亲病逝,再没有人为我的婚姻指点迷津,母亲去世的那些年我被物质蒙蔽了双眼,看着同龄女孩子一个个找的都有车有房,我渐渐地迷失了方向,甚至产生自我怀疑:为什么别人都能找到有车有房的而我却要找一个什么都没有的?是因为自己条件比她们差吗?好像也不是,既然不是那又为什么不能提高要求找个有车有房的?
人有时候很奇怪,当你为自己设定好找对象的条条框框时偏偏找不到合适的,要么遇到的是有车有房,但是男方没有读过大学或者工作不体面的,要么男方优秀又没车没房的。明明你只是想找一个靠谱的人携手余生,怎么就这么难?
走过一些弯路,最后我自己也心力交瘁,那个时候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婚姻观:是不是自己真的要求太多?要知道母亲活着时是不让我考虑物质条件的,而我却把物质条件放在了第一位。经历过自我检讨,我再一次“放低”了标准:什么车子房子甚至身高工作都不重要了,找一个能谈得来的人结婚吧!
事实证明,越是没有要求对的那个人出现的就越是及时,几个月后我遇到了现在的老公,是个医生,当时我对他的收入一无所知,只听介绍人说了职业以及家是外地的,车子房子均没有,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我们俩接触了,竟然发现自己遇上了一个宝藏男孩,比起物质,很多时候有趣的灵魂更为让人着迷。
于是我们两个顺利确定关系并见了双方家长,订婚后买了婚房,首付是我老公自己攒的,作为一个年轻人能够靠自己的努力攒够首付的钱本身就是一件值得尊敬的事情。
再后来我们买了车,这些年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好,我也终于体会到母亲的智慧,果然是现在的年轻人只要肯干日子都不会差到哪里去,由于我们两个人都有相对体面的工作,日子真的是越过越红火,婚后这些年老公对我依然像谈恋爱时一样宠溺,事事以我为先,使得周围人纷纷羡慕我嫁对了人。
其实我之所以有现在的幸福生活,一方面是母亲的婚姻观影响到了我,另一方面也是母亲一生积善行德的结果。如果当初我一直被物质蒙蔽双眼,找一个表面看起来有车有房的结婚,婚后估计早都过得水深火热了。所谓婚姻是鞋子,好不好看是给别人看的,舒不舒服只有自己知道,所以说婚姻大事还是要务实一点,不可太将物质当回事,这也是母亲的婚姻观对我的影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