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早出晚归的工人,还是朝九晚五的白领,在美好的期待中,终于迎来了国庆小长假,开始了计划已久的享受。
有的和家人朋友出游,有的走亲串友,即便是居家的,也自得其乐,收拾一下屋子,整理一下心情,参与计划已久的娱乐,欣赏一处早就羡慕的风景,或者像我一样,被朋友带到家附近的一座山顶,晒晒太阳,觉得也是不可多得的美好!
可是也有一些家长,看到孩子放假了,不按时吃饭,不按时睡觉,不按时完成作业,甚至晨昏颠倒,放不下紧抱的手机……妈妈焦虑了,爸爸暴躁了,看到整日整夜不愿出门的孩子,这可如何是好?
不由的联想起年少时的我,那时候没有电子产品,最开心的就是偶尔村里放一部电影,晚上被大人牵着,要跑到好几里地以外的村庄去看。整个晚上,一部电影放完了,自己却没有看见多少内容,反而是很多小伙伴们的打打闹闹、吵吵嚷嚷,让我乐此不疲,回味无穷。
再或者,三五成群年龄相当的好友,约出去一起跳绳、一起踢毽子,还玩一些丢手绢,跳格子的游戏。那时候大人辛辛苦苦给各种果木剪枝,运回来放到自家门口当柴火烧,我们会邀一些比自己年龄大的哥哥姐姐们站在上面,不停的跳,不停的蹦,我却稳稳地坐在上面,享受那种树枝震颤的感觉,现在想来都好开心。
那时候也常常在爸妈三番五次的吆喝中跑回家匆忙的吃饭。夕阳西下,伴着大人做饭时冒出袅袅的炊烟,伙伴们互相道别,依依不舍的返回自己的家,相约着明天再一次见面。
我们各自回家,也懂得看大人的脸色行事。看到大人很不开心的样子,我们也会时不时的献殷勤,讨好爸妈。只是,那时候他们没有对我们进行太多的管教。似乎觉得离开他们,不给他们捣乱,也是我们懂事的另一种表现。
时代在不断的进步,电子产品的层出不穷,带给我们的认知、带给我们的享受、带给我们的娱乐,远远超过年少时三五成群的踢毽子、百年一遇的看一场电影。于是,现在的孩子选择了不同于那时候的方式,让自己宅在家中,就可以看人间百态,听世间新闻,也可以尽情的享受或发泄,让自己哭,让自己笑,体验真实的不一样的生活。
可是,我们大人却常常用自己过来的方式去要求孩子,让他们走我们走过的路,听我们听过的歌。用回到多少年前的方式,要求在进步中的孩子,我觉得真的太不合时宜。
我想,我们应该用当年父母放任我们的方式,来放任现在孩子的各种行为和娱乐。不仅不要有太多的限制,反过来,因为现在的孩子少,我们需要做的家务也比较少,我们反倒是可以留出更多的空闲时间来陪伴他们,和他们同欢喜,共担忧。
事实是,好多家长都坐反了,反倒是更多的时间来控制孩子。结果让我们和孩子之间的冲突不断,矛盾升级,时不时就上纲上线,甚至用道德理论来约束,来说教,仿佛现在的孩子都大逆不道。
如此的亲子关系,让越来越孤单的孩子依靠什么呢?仅有的内心的力量,在父母的不断说教中渐渐消弱,甚至于连自己都无法给自己定位在什么样的高度,不知道自己的坚持是正确的,还是父母的反对是正确的。摇摆不定中,渐渐会迷失自己。或者在情绪控制中,渐渐的发泄自己,用更加对抗的方式来反对父母。
殊不知,孩子在学校完成了自己该做的事情,也终于好不容易盼来了个假期,他们也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也想让自己获得除了学习以外的开心,可是我们却要让孩子放下获取快乐的源泉,同时却不放下没日没夜的学习。n多年,如果在孩子的生活中,只有学习一件事,那n年之后,孩子还能会什么?
我们大人在放假期间,也乐不可支的做着自己计划已久的工作以外的事情,假期结束后,返回工作中,我们才能够以饱满的热情去面对。孩子也是同样的道理,假期里尽兴的玩了,开学后才会踏实的去学习。
也有一些孩子,离开家长,把每件事情都做得非常到位,非常完美。只要在父母身边,父母眼中看到的,都是太多的不如意。我在想,这是孩子的错吗?
如果一个人,在所有人眼中都是错误,可能这个人真的有很大的空间,需要去努力。可是一个人,在别人眼中全是优点,只有在我们父母眼中全是缺点,这个时候,我们不妨扪心自问,是孩子错吗?
一场细菌袭来,有些人被侵犯到,有些人却安然无恙,这是什么原因?不言而喻,每个人的抵抗力不同。
所以同样一个孩子,在别人眼中是尽善尽美,在你心中,却让你不舒服,让你不接纳。试想这是谁的错?是不是我们自己生病了?是不是我们的抵抗力太弱了?不舒服的不是孩子,而是我们自己。所以需要服药的不是孩子,也是我们自己!
如此想来,我们可以远离孩子,让孩子离开我们的视线去生活。这样孩子反倒没有了干扰,事实是,这样很不现实!
所有的关系,都是生活中不同面向的镜子。透过关系,我们才能够更清晰的照见我们自己。面对孩子的情绪,让我们意识到,不舒服的是我们自己,所以我们要给自己对症下药!
所以选择学习的爸爸妈妈们,都是给自己找到的一剂良方,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努力学会接纳,学会放下,学会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学会真正的去爱,学会欣赏我们孩子的每一个特质!
写到这里,我也觉得豁然开朗。假期已经过去一半的时间了,儿子今天才要回家。期间,我也用各种美食诱惑过他,用我想念的情感召唤过他,可是儿子依然我行我素,依然按着他的计划行动。
假如,在孩子小时候的世界,他以父母为他的整个天空,逐渐的长大,有自己的思想了,仍然以父母的感受为中心,结婚之后,除了老人,又有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仍要照顾大多数人的感受。那么整个一生,什么时候他才可以做真正的自己呢?
如此想来,心中对儿子已经没有丁点抱怨,没有职责,没有觉得不应该,有的只是衷心的祝福:希望他快乐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