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思维经常被各种文章提到,但是看了那么多文章,对于结构化思维,还是停留在概念阶段,具体应用还是存在问题。
如何才能将结构化思维运用自如呢?
我将从认识层面和操作层面2 个角度来展开。
认识层面
结构化思维是将事或物的结构作为思考对象,由此去引导思维和表达的展开的一种思考方式。重点是事或物的结构。当思考一个问题或者表达一个观点的时候,有意识地去分析问题或者观点的结构,再根据结构填充信息和证据来解答问题或者表达观点,这样会让思考的产出更加有效。需要认识到的是任何事或物都可以用结构化的方式来看待。
比如针对这个问题:你知道了结构化思维,但是你可能还不会去采取这样的方式,这是为什么呢?
分析这个问题,需要找到一个合理的结构来分析。行为模型可以用于分析人们行为产生的原因。一个人用结构化思维去思考问题这一行为需要这个人有充分的动机,完成这个行为的能力,以及促使他付诸行动的触发条件。
充分的动机取决于这个人具体面对的问题。如果老板向自己提出了一个问题,自己希望可以回答好这个问题,他的动机就很强。比起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先整理好回答问题的结构再有条不紊地回答会更加得到老板青睐。
完成这个行为的能力需要他知道结构化思维并知道有这个能力去这样做,而实际运用需要训练才可以熟练掌握。
触发条件是促使他去运用的前提。我们看过很多道理,也能很好地理解那些道理,但是关键时候自己就想不起来,懂再多也没有用。思维是有惯性的,当你有意识去用结构化思维,那么在关键的时候就能自然而然地结构化思考。
操作层面
结构化思维的方法分为 2 种: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
自上而下就是面对问题,先找到一个结构,然后将信息和证据填充进去。这个方法的难点是在于先找到一个结构。提高的方式可以是通过学习知识来积累结构,学到一个结构就刻意练习那一个结构,通过练习来加深印象。之后有机会我可以将积累的结构整理下分享出来。很多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模型就是很棒的结构。而这些模型往往是通过科学研究而来,在总结大量案例的基础上,归纳出一般结论,更像是自下而上。
自下而上就是面对问题,不管任何限制,以独立穷尽为原则思考各种解决方式,然后进行分类归纳,整理出结构,回答问题时先抛出梳理好的结构,再讲具体的信息和证据。自己整理归纳出的结构也可以积累下来,往往这些自己归纳的结构印象会更加深刻。这点很符合思维导图的用法,先头脑风暴,再分类汇总。
操作层面上要注意:刻意练习才能成为自己的能力,不然只是知识,关键时候是用不出来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