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初给自己定下的52本书的目标,今天已经完成。


然而我开始思考,半年52本书对我的意义有大?看一看我的书单,五花八门都有。不得不承认,一开始为完成年初的目标而去阅读这些书,也许没有长远的计划,没有确切的目标。只是为了读而读罢了。
但有一个事件改变了我对阅读的看法:写读书笔记,写读后感。
通过写读书笔记,对每一本是书都有了更深的认识(相对自己而言)。由于自己给自己订了这规则:每看一本书,都要写一篇读书感想(可以看本人的公众号记录:涂人)。一本好的书与不好的书就是看能否改变读者或者触动读者的内心,如果是一本论述类的书就看能否增进个人的解理能力,所以只要是好书,它应该会给读者带来一点东西。在看完一本书之后,如果写不出一丝半点的收获,也许这本书写得不好,或许是你与这本书真实距离太远了,你无法去理解书中的内容。
经历这半年的阅读之后,这是我最大的收获。
当阅读的书越多,你就会越知道经典的意义。因为对一般的畅销书,也许你的水平已经比作者还要高,所以你没有花时间的必要性,这不是没不可能的。
下半年给自己的目标降低一点:25本!但要求是经典的书。至少要可以畅销10年以上,因为时间可以帮我们淘汰很多水平低的书。
阅读量是基础,但经典书籍才是途径,提升自我才是目标。正如俄国作家巴别尔所说:人的一生其实不用读太多的书,有个七八本便足矣,但是,为了找到这七八本最值得读的书,则必须先读完两三千本。
矛盾吗?
作者:涂人。企业80后带锈螺丝钉,时高时矮,时肥时瘦,长年吃不饱的样子。爱阅读、爱发呆。公众号:涂人
网友评论